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系列——大力发展
先进装备制造业
“十一五”以来,我国
装备制造
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的大国,主要表现在:一是
经济总量
跃居世界前列;二是装备制造体系日趋完善;三是创新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四是
结构调整
取得重要进展。但是,我国还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四个主要差距:一是
技术创新能力
急需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未完全掌握;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基础元器件、
关键零部件
、核心材料已成为发展“瓶颈”;三是
产品结构
不平衡
,高端装备产业急待培育和发展;四是
产业集中度
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少,国际知名的品牌少。
《工业转型升级
规划
(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抓住
产业升级
的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机床、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民用
航空航天
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这为“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一、重点方向和任务
(一)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主要包括了液气密元件及系统、轴承、
齿轮
及
传动系统
、
自动控制系统
等;基础制造装备主要包括了
数控机床
及冲压、锻造、铸造、焊接、热处理等“工业母机”。《规划》对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装备发展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强锻铸焊等基础工艺研究,加强装备及检测
能力建设
,提升关键零部件质量水平;二是推进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关键零部件等自主创新,建设若干行业检测
试验平台
;三是继续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发展高精、高速、智能、复合、重型数控
工作母机
和
特种加工机床
、大型数控成形冲压、重型
锻压
、清洁高效铸造、新型焊接及热处理等基础制造装备。到2015年,将高端关键基础零部件本土化满足率提高到30%,将高档基础制造装备本土化提高到50%。
(二)重大
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
执行功能
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
生产效率
和技术水平,降低
能源资源
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提出,要围绕先进制造、交通、能源、环保与
资源综合利用
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需要,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
集成创新
一批以智能化成形和加工
成套设备
、冶金及石油石化成套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智能化造纸及印刷装备等为代表的
流程制造
装备和离散型制造装备,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同时,加快发展焊接、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以及安防、深海作业、救援、医疗等专用机器人。到2015年,力争将我国机械、冶金、纺织、资源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
重点产业
所需智能制造装备的本土化保障率提高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