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在海外中华民族群体中的一种延伸,有其历史的和民族的必然性。海外华侨华人重视华文教育是自身文化延伸的需要,是自身浓厚的民族性使然。华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幼稚园就开始。在海外开展华文教育与接受当地的国民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就存在必然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华文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关系,无论是对教学效果、学习主动性,还是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海外华侨华人长期居住在所在国家,与住在国的人民水乳交融,朝夕相处,特别是华人及其后裔,已经是住在国的公民。尊重并维护住在国的国民利益和需求是华人朋友能够与住在国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共赢共衰的重要条件。在海外开展华文教育,处理好与国民教育的关系,就会使华文教育和国民教育相得益彰,互相补充,华文教育的生存、发展也就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下面,仅就在海外开展华文教育应注意处理好与住在国国民教育关系的几个问题谈谈想法。

一、办学形式

海外华文教育在欧美国家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一般以周末学校或家教形式出现。在当地国家还不具备更好的汉语学习环境,政府对汉语学习的支持力度还很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形式充分利用了华人自身的力量,通过一家一户、小集体合作的形式,能够有效解决华人社会对华文教育的需求,对帮助华裔子弟接触、认识中华文化,不忘祖根,加强与祖籍国的联系,提供互相交流的共同语言,发挥着人无我有的作用,解决了华人朋友民族情感延续和加强与祖籍国交往的需要,填补了社会的空缺,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华文教育在海外生存发展中的最基本形式。

在周末学校和补习班进行的华文教育,属于国民教育体系之外,是多元文化学习的一种补充,与国民教育完全隶属于不同性质和体系,不具备强制性。办好此类学校和补习班,进而提升华文教育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困难。周末学校和补习班在教学经费、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都仅仅是民间行为,虽然有政府的同意和鼓励,但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支持。因此,周末学校和补习班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相应基础后,有必要考虑并争取将华文教育纳入政府的国民教育体系,或通过半纳入的形式争取政府的更多支持。

华文教育纳入政府的国民教育体系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现有国民教育学校选择条件相对适宜、有一定华文基础的学校,正式开设华文教育课程,将华文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份。不仅华侨华人及其后代要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语言文化对原住民的后代也极具吸引力。在国民教育学校开设华文教育课是“你中有我”的方式,也是借助主流教育体系推展华文教育的好办法。如泰国教育部已经明确,从2006年起在泰国所有中学开设汉语课。当地华侨华人积极响应政府的举措,在办好华文教育民校的同时,积极帮助政府做好国民教育中的汉语教育。这将有助于民校学生得到更好的升学条件,反过来对华文民校的华文教育也是一种促进。将华文教育纳入或适当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于华文教育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事。二是适当集中有一定实力的周末学校,发展成为全日制学校,以国民教育内容为主线,以华文教育为辅线,两种文化的教育并列进行。从周末学校演变过来的全日制华文民校,特别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和在升学上与国民教育体系接轨的问题。为孩子们提供继续升学的便利和优势是办好华文教育民校的重要课题。在泰国、日本都有办得比较成功的华文教育民校,如泰国的育华中文学校、日本的山手横滨中华学校,经过几十年的探求,办学效果越来越好,得到家长们的认可。校方不再为生源发愁,而是考虑如何扩大校园,容纳更多学生的问题了。兼顾国民教育的全日制海外华文民校实现了同一学时两种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效果,是“我中有你”的办学方式。就目前的海外华文教育水平和状况,全日制华文民校应该是海外华教界更多采用和努力的模式。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

当前海外华文教育界使用的中文教材五花八门,如何选择适合本土的教材确实颇费功夫。各国华教界在选择教材上首先选择与本国国民教育体系最接近的教材;其次是改造相对适应的教材;最下策,也是最简单的做法是“拿来主义”,拿到什么教什么。然而要提升华文教育的效果,扩大华文教育的影响,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笔者以为,在有实力的情况下,华文教育界可以根据当地国民教育的内容自行编写包含中华文化内容的教材,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式。适应当地国家的华文教材,不但当地国家热心华文教育的人士在努力进行编制,国内也有教育类单位按照市场运作模式在涉足,现已经编写出适用于俄罗斯的中文教材,又在探讨与印尼出版界的合作。国务院侨办也已将编写适应各国情况的华文教材纳入计划。

在实力欠缺的情况下华文学校可以选用国务院侨办提供的两套教材,也可以选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教材。国务院侨办根据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的总体情况,交由北京华文学院承担编写的《汉语》和根据欧美等国家周末学校的情况而委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写的《中文》是中国政府专门为海外华校编写的中文教材,使用一段时间以来,总体反映不错。采用这类教材,各国在大的教学体系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修改和补充,穿插一些适合本土的课文和练习,在内容上努力将华文教学与住在国的国民教育努力结合。这是一种“拉郎配”的方式,是缺少适应本土教材时,虽显生硬但却方便有效的好办法。

以上两种方式都不具备时,还可以选择第三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把国民学校的教材直接翻译过来使用。当然需要请双语能力比较强的人来完成翻译工作,以避免在词义和语法上出现错误。直接翻译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难度不大,学生可以一书两用,解决了汉语教材缺失、内容难选的问题,但课后练习就要教师自己编写完成了。

三、学习时间、课业负担

世界各国国民教育的课业负担是完全不同的。东南亚地区大多数国家的课业负担一般相对多一些,所以在东南亚地区开展华文教育,如何避免增加学生国民教育额外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要。

长期以来海外华文教师由于受国内应试教育的影响,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作业。然而在海外开展华文教育不是第一语言的教学,各种条件都不能与国内相比,因此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减少课外作业负担是教师必须的选择,“快乐教学法”就成为海外华文教师的必修课。

快乐教学法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的主要方式,提倡寓教于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更需要在游戏中学,通过适当的讲故事形式达到举一反三、强化记忆的目的。快乐教学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自然课下的作业量即可减少,不但缓冲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增强了学生对后面课程的憧憬,提升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增强。当然快乐教学法对教师素质和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在开展教师培训时,应将快乐教学法作为教学教法内容中的必修课,为他们提供“学而时习之”的办法和条件,这也应是海外华文教师不断努力追求的方向。

另外,想办法将华文课的作业与国民教育的作业适当结合,也不失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一种方法。

在居住国开展华文教育,处理好与住在国国民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努力使两者相互融合,或者说,使华文教育更好地适应当地国民教育的需要,应该是华文教育在居住国能够长期生存、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华文教育取得当地国家政府认可、支持的重要前提。海外华文教育比较好地与当地国情相融,就为华文教育在所在国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系北京华文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