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萨语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学位为文学学士,于1964年设置
豪萨语培养具备扎实的豪萨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掌握对象国和地区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相关知识,能从事外交、外经贸、文化交流、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工作的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1964年, 北京外国语学院 (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豪萨语专业成立
1965年, 北京广播学院 (现中国传媒大学)开设豪萨语专业。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出现倒退。“文化大革命”期间还刮起了一股解散和取消亚非“非通用语”的浪潮。在“英语和法语可以代替一切”的思想主导下,出现了解散和取消这两种语言的运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遭到了挫伤,豪萨语的教学面临危机。
“文化大革命”之后,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得以恢复。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指引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向着更开放而非封闭的方向转变。而再次出现的英语、法语可以取代非洲本土语言的思想,使得包括豪萨语在内的非洲本土语言教学再次受挫。非洲本土语言教学的思路也发生了转变。
1983年,为适应形势,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改革试点,将原有的四年制教学改为五年制,并实行英语和豪萨语的双语制教学。但是由于豪萨语等非通用语的人才需求不大,英语的学习又可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导致非通用语学习热情下降。
1987年12月21日,《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印发,豪萨语专业更名为豪萨语(豪萨语言文化)专业,专业代码社科1124
1993年7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豪萨语(豪萨语言文化)专业更名为豪萨语专业,专业代码由社科1124更改为050224
1998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将豪萨语的专业代码由050224更改为050224△,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7-8]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设立了7个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在内的“国家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豪萨语专业再次被纳人高校招生计划,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豪萨语本科课程,每4年或8年招生一次
2012年9月14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印发,豪萨语专业代码由050224△更改为050224,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2017年3月13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公布,天津外国语大学豪萨语专业通过备案 ;同年,天津外国语大学豪萨语专业获批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开始招收本科生
2020年2月21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印发,豪萨语仍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豪萨语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豪萨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中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豪萨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 学制与学位
基本修业年限:一般为四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授予学位:对按规定修满学分并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 素质要求
豪萨语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 知识要求
豪萨语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
  • 能力要求
豪萨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豪萨语 总体框架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
课程设置应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外语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构建,特别应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机制。
课程总学分一般为150—180学分,总学时为2400—2900学时。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豪萨语 理论课程

  • 通识教育课程
识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第二外语等课程。
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一般包括提升学生知识素养、道德品质与身心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分为外语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课时应占专业总课时的50%—85%。
外语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基础课程,以及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构成有非通用语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豪萨语、高级豪萨语、豪萨语视听说、豪萨语写作、豪萨语口语、豪萨语语法、豪萨语汉语互译、豪萨语文学史、对象国或地区文化等。
  • 培养方向课程
包括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门用途外语以及相关培养方向等类别,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豪萨语 实践教学

  • 实践教学环节
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
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国际交流活动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开展国际夏令营、短期留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
  •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除翻译作品外,一般应使用豪萨语撰写

豪萨语 教师队伍

  • 师资结构
豪萨语专业应有一支合格的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研团队。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应合理。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外籍教师。应用型专业应聘请行业指导教师。豪萨语专业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
  • 教师素质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履行相关义务;
(2)具有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
(3)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
(4)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
(5)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
外籍教师的聘任应根据岗位需要,达到上述条款中所有适用标准。
  • 教师发展
各高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通过学历教育、在岗培养、中国国内外进修与学术交流、行业实践等方式,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和研究能力。
教师应树立终身发展的观念,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豪萨语 设备资源

  • 教学设施
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最和功能上应满足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9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每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10台,每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
  • 信息资源
图书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生均图书不少于100册,并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图书和报刊;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
拥有专业相关的电子资源;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开发和运行网络课程的基础条件。
  • 实践教学
各高校应具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应根据豪萨语专业特点和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豪萨语 质量保障

  • 教学要求
(1)遵循豪萨语专业教学大纲;
(2)融合语言学习与知识学习,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重视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4)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要求
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根据培养方案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方法,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
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价。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方案是否有效达到培养目标进行定期评价。
持续改进机制要求:应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结果、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和社会评价结果及时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 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模式
豪萨语专业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开设有基础豪萨语、口语、听力、豪萨历史社会文化等课程,三、四年级为提高阶段,开设有口译、笔译、写作、豪萨文学史等课程。学生在三年级时有机会赴对象国高校留学3-6个月;学校与尼日利亚巴耶鲁大学、阿赫马杜•贝洛大学和奥斯曼•丹福迪奥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在校期间,学生还可辅修英语、外交、经济、法律等课程,参加中国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
  • 天津外国语大学培养模式
豪萨语专业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实施“3+1”或“7+1”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大三年级有机会公派去尼日利亚等语言对象国的知名大学进修一学年或一学期。学生出国留学,浸入全外语环境,不仅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还可以通过各类选修课程,全面拓展国际视野,完善通识知识结构,提高跨文化能力;豪萨语专业定期开展非洲社会文化、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的学术讲座,积极拓展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学生有机会赴四达时代等各类签约企业进行实习实践 武卉. 豪萨语历史与现状[C]//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非洲研究2011年第1卷(总第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77-384.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2023-06-13]
  • 文祺,牛相燕著. 2018全国高校专业解读[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8.01:95. 专业知识库 .研招网 [引用日期2023-06-13]
  • 【喜讯】北外非洲学院新增4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 [引用日期2023-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