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个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回答一下,最近在写的书就是用系统科学来审视学习现象的,强调学习的系统性(systemhood),姑且称为“系统学习”(比较生涩)。
系统学习是相对于非系统学习而言的(显然废话),要有个直观了解的话请看:
我觉得吧,系统学习 基于对学习复杂性的认识 这一前提,是一种自然、稳健(robust)的学习状态和高效愉快的学习体验,原因如下:
- 自然 :好的学习状态虽然很难定义,却很容易被察觉,因为它一定是 自发性的探究活动 。
- 稳健 :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想和系统思维来武装学习, 学习者的状态很灵活、很稳定 。
- 高效愉悦 :系统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论, 按照系统规律办事效率很高,因此情绪也高涨 。
一般系统论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结构、功能、环境与 进化 ,尤其第四点反映出: 系统学习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 。
那么具体是什么过程?我倾向于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软”知识: 学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虽然不是造飞机、造火箭这种rocket science,但也应该有章法、有进度,遵循一定的 学习科学 ,集成一些个学习 技术 (网站啊、软件啊、智能设备啊啥的),还要有学习者和教育者实施的 管理 。

更新:从系统与否出发,我们可以将学习划分为:系统性学习和非系统学习。我们大多数人或曾经所有人的学习都“不成体统”。非系统性体现为:线性、熵增(混乱程度加深)

而系统性学习则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阴阳转化型、比如螺旋上升型,有的模式可靠明显,有的虽然复杂但也有清楚的规律可循,因此系统学习者的状态通常非常稳定。

首先 别把系统 和 系统学习 想的多复杂。记住,这是个很简单的概念。
来看一下最基础的系统:
1.我们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给我们利息
2.我们把利息和本金存到银行,银行给我们更多的利息
3.钱在这个过程中自发的越来越多
这就是经典系统:钱(本金,利息)——银行——钱
特征: 封闭的,自己循环 ,系统论中自我繁荣的系统
类比一下学习系统:
学习动力+外来知识——学习的方法——自己知识——输出的方法——学习动力(成就感等正面情绪)
关键点: 学习方法 外来知识 转化成 自己知识 的几率—— 知识转化率?
输出方法 自己知识 转化成 正面情绪 的分数—— 正向激励分数?
概念清楚了,下一步 我们要给自己一个切实可行的环境
落地的方法 因人而异,但至少符合大脑心理的客观规律
学习方法 :
- 预习——主动学习 提问题 目标 (脑热身 读取长期记忆
- 看结构 找类比 比喻 (理性脑 找结构
- 记录—— 5R记录法 (跟结构 关键点
- 总结—— 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结合已有知识 关联,便于理解吸收
- 复述—— 看着自己的话反推一下,想象在给别人讲述(教授是最好的学习
- 画图—— 比喻的方式,知识比喻成动物,不同颜色笔,带着情绪 画图(情绪加 深 记忆,图像 使用 左右脑 ,类比使用长期记忆)
- 思考—— 结合实际生活,知识能够给予自己行为指引。演绎:一般到个别
- 结合抽象思维,知识做了哪些补充。归纳:个别到一半真理
(大脑 喜欢做关联,打包)
输出方法: 技巧取悦自己
- 积累数字的快感(大脑对数字更敏感)
- 朋友圈的展示(利用自我虚荣心)
- 回答别人问题(回答 过程中 简化总结)
- 实际应用赚钱(不用说了
- 与人讲授(说出来和写出来一样重要,不同感官刺激大脑
- 解决某个问题,适度的挑战
- 给予自己合适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