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訂位系統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一般簡稱CRS),可回朔至1970年左右,當時航空公司開始將完全人工操作的航空訂位記錄轉由電腦來儲存管理。但旅客和旅行社要訂位時,仍須透過電話與航空公司訂位人員連繫來完成。由於美國國內航線業務迅速發展加上美國政府對國內航線的開放天空政策,使航空公司家數與班次大量增加,航空公司欲擴充訂位人員與電話線,亦無法解決旅行社的需求,故當時美國航空公司與聯合航空公司首先開始在其主力旅行社裝設其各自之訂位電腦終端機設備,以供各旅行社自行操作訂位,為開啟CRS濫觴。此種連線方式因只能與一家航空公司之連線系統作業,故被稱為SINGLE-ACCESS;其他國家地區則仿傚此種方式而建立MUTI-ACCESS(如台灣的MARNET系統)。
SINGLE-ACCESS系統提供者則開始接納各航空公司加入,並陸續改進其系統的公正性,而逐漸演進成為今日之CRS。MUTI-ACCESS系統則因本身非真正的訂位系統,而成為過度型的產物。為因應旅行社多元化的作業需求,CRS除了航空訂位作業外也加入訂房、租車、訂火車票、訂團等各種NON-AIR作業,近年來全球CRS之NON-AIR訂位量每年成長迅速,並提供相關旅遊資料庫的查詢功能。
1980年左右,美國國內各航空公司所屬的CRS(特別是SABRE與APOLLO系統),為因應美國國內CRS市場飽和,並為拓展其國際航線之需求,開始向國外市場發展。他國之航空公司為節省支付CRS費用,起而對抗美國CRS之入侵,紛紛共同合作成立新的CRS(如AMADEUS、GALILEO、FANTASIA、ABACUS),各CRS史之間為使系統使用率能達經濟規模,以節省經營CRS之成本,經由合併、獨立聯盟、技術合作開發、股權互換與持有等方式進行各種整合,而逐漸演變至今具有全球性合作的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G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