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裕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我国近岸海藻场业务化监测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海洋生态监测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我部会同农业农村部认真学习研究,认为本提案聚焦近岸海藻场生态系统,提出的开展海藻场全国普查和重点区域动态监测的建议很有必要,对摸清我国海洋生态资源家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现将我部与农业农村部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和下一步计划反馈给您。
一、已开展工作
我国大陆岸线总长18000千米,其中超过四分之一属于适合大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基岩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集中分布形成的海藻场作为近岸海域典型的子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物种多样性、降低海水富营养化、抑制赤潮、防潮御浪、增加海洋碳汇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上世纪50-60年代近海海域综合调查基本探明了我国潮间带大型海藻的生物区系、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
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高度重视近海生态系统保护,大力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自2019年起,针对珊瑚礁、海草床、盐沼三类典型生态系统开展大规模生态现状调查,综合利用资料收集、调研走访和现场核查等方式,集成船舶、卫星遥感、无人机、水下摄影摄像等多种技术手段,调查我国近海珊瑚礁、海草床、盐沼分布范围和生态现状。受技术、经费等原因限制,暂未实施大规模的海藻场生态现状调查。但考虑到海藻场的生态重要性,自然资源部北海局2020年针对青岛潮连岛海藻集中分布区试点开展了生态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已监测探明潮连岛南北两侧水深10米以浅的海藻场支撑生物类型、分布范围、覆盖度和生态状况等,积累了海藻场监测的技术经验。
农业农村部自2015年开始组织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河北省祥云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通过构建礁、石礁及新型藻礁作为附基,礁区内自然生长马尾藻、孔石莼等藻类。荣成湾南部马山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适宜海域海底移植底播鳗草,使海底植被率明显提升,海洋生态恢复态势良好。为加强海藻场监测,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年度评价及复查办法(试行)》,要求示范区按照技术规范建设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监测系统,开展包括海藻场在内的海洋牧场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在线监测。但现阶段开展重点海藻场普查监测还存在资金短缺、科技支撑不足等困难。
二、下一步计划
“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将立足自身职责,积极推进海藻场相关普查监测工作,为海藻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支撑。
自然资源部将强化统筹谋划,努力争取经费支持,加快建设海洋生态监测业务体系。以摸清近海生态类型与分布,动态掌握重要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分析预警生态受损和退化问题为重要目标,持续完善集岸基、海基、空基、天基于一体的全国海洋观测(监测)网,强化卫星遥感、原位在线、无人装备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不断提升监测队伍自身能力水平。在现有珊瑚礁、海草床、盐沼生态现状调查工作基础上,充分总结调查经验,强化调查数据应用,适时开展海藻场生态现状调查,获取我国重点海藻场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支撑物种、丰度、规模,以及水体特征、底质类型等基础环境信息。将海藻场列入近海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对象,针对海藻场生态系统的突出生态问题开展业务化监测。
农业农村部也将继续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内海藻场和海草床为重点,做好建设、监测和效果评价工作,并适时开展其他区域的海藻场和海草床的普查监测工作。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得到您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我部也愿与包括上海海洋大学在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及时吸收转化先进科学研究成果,共同推动我国海洋生态调查监测工作的发展。
自然资源部
2020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