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文物局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遗产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 中国人民大学南岛语族与海洋文明研究院成立暨“南岛语族与海洋文明”学术研讨会举行
  • 中国人民大学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会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召开
  • 人民大学+人民日报社,共同学习!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绎思”学术活动季正式开幕
  • 历史学院党委召开巡视整改公开大会暨整改成效综合评估进驻会
  • 历史学院2024年“白羽迎新杯”教职工羽毛球交流赛顺利举行
  • 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2024年秋季)举办
  • 四方联合共建中国清史南方研究院签约揭牌暨中国人民大学与江苏省社科联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 戴逸:把自己的学术生命与清史事业融为一体
  • 讣告 | 沉痛悼念戴逸先生
  • 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分论坛八 “多元文明历程与全球文明发展”在京举办
  • 潘基文出席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并作特别演讲
  • 87周年校庆学术活动—— 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学科融合主题报告会
  •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次新时代学科发展工作会议
  • 中国人民大学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召开
  • 朱浒:关于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
  •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党员大会胜利召开 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第三巡视组向历史学院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牢记领袖嘱托·青春奋进今朝”主题联学活动顺利举办
  • 历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扩大会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讨会
  • 历史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总结2023年度工作
  • 我校历史学科五项成果入选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拟奖励名单
  • 中国人民大学人事人才制度改革文件宣讲会召开
  • 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组织工作会议召开 深化学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系统性改革
  • 我院多项重大重点课题成功立项
  • 我院两项成果入选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公示名单
  • 世界史学位授权点评估会顺利举行
  • 《唐宋历史评论》入选为CSSCI(2023—2024)收录集刊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 “唐宋史研究的新时代”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 会议报道—中国历史学科自主体系建设规划调研座谈会
  • 历史学院参加第六十届田径运动会,取得可喜成绩
  • 甘肃庆阳市南佐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 我校两项目入选央视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85周年校庆分论坛“学术期刊与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顺利举行
  • 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绎思”史学论坛成功举办
  • 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起师生热烈反响
  •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全校干部师生大会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历史学院赴北京十一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
  • 历史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宣布学院领导班子任免决定
  • 戴逸丨治史入门:我的学术生涯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师生前往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走访座谈
  • 一起向未来|历史学院召开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志愿者行前座谈会暨出征仪式
  • 文|安子昂 张心雨 李金飞 编者按:清朝是一个由满洲统治者建立,地括中原与亚洲腹地的统一多民族王朝国家。满语被清朝统治者奉为“国语”,上自朝廷下至地方衙门,大量档案文书都由满文写就,尤其在处理边疆地区以及军国大政事务方面,往往规定大臣必须以满文奏疏,禁止擅自使用汉字。因此,清代遗留下来大量的满文档案文献,满文对于清史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鉴于满文重要的史料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来注重满语文教学,使新一代的青年学者能够更好地利用满文文献进行清史研究工作。这里,我们将走近目前清史所几位师生的满文教学实践活动,感受清史研究第一线学人的共同努力。 从典籍出发:祁美琴教授“清代满文文献阅读和翻译”课程 祁美琴教授任职于人大清史所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现任《清史研究》主编,长期致力于清代边疆民族史、政治史研究,对于满文文献的研究与利用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祁教授专门为所内中国古代史方向的博士生开设“清代满文文献阅读和翻译”选修课,但由于其课程内容丰富、实用,选课进修的同学往往来自不同的专业方向。 图|祁美琴教授在为博士生们授课

    注重学术研究的实用性是祁教授满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她采取了“从典籍出发”的教学方法,即用比较短的时间进行满文拼读、词汇、语法的基本授课,尽快使学生投入到清代满文典籍的阅读中去。祁教授特别强调不要过分拘泥于满文语法的繁芜,对于未知的语法、词汇和尚不熟悉的语言现象,不妨使用“随战随补”的策略,在满文典籍的阅读和翻译中不断充实和提高。 祁教授为博士生们授课所选取的阅读文本为满蒙汉三体合璧的《满洲实录》,《满洲实录》的阅读难易适中,词汇丰富、语法现象多变,且与满族民族的起源历史密切相关,作为初学者的入门典籍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此外,之所以选择合璧文献而非单纯的满文文献,是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满文文献绝非是汉文文献的对照副本,满文本中包含了大量汉文本所不具有的历史细节的记载,使大家更加深刻感受到学习满文、阅读满文典籍的重要意义。 图|《满文<满洲实录>译编》封面

    在祁教授的“清代满文文献阅读和翻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诞生了一部学术成果  《满文<满洲实录>译编》。该书系祁教授在授课过程中带领其研究生共同整理、翻译而成,对中华书局影印本《满洲实录》中的满文部分进行了汉译,其中主要的译文整理、转写工作由祁教授的博士生强光美女士完成。该书的出版不但是课程教学的结晶,也为今后所内研究生学习满文提供了阅读材料。据悉,国内一些院校的清史专业已将该书列为满文教学资料加以使用。 满文的普及性教学:孙喆教授、宋瞳博士的满文课 孙喆教授任职于清史所专门史教研室,专注于清代边疆民族史的研究;宋瞳博士任职于清史所历史文献学教研室,主攻清代满文文献,两位老师共同为清史所硕士研究生开设满文课程。自2015年9月起,清史所要求所有硕士一年级学生必须学习满文课程,这一新规定无疑将大大推动满文学习在清史所的普及,同时,满文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 图| 孙喆教授为硕士生讲解满文字母

    所内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中绝大多数是没有满文基础的,因此,很多同学颇为自己的满文学习担忧。本刊曾采访孙喆教授的硕士生李金飞同学,李同学表示,在学习之初自己曾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担忧,与自己十数年的英语相比,在短短一两年内掌握满文好似痴人说梦。李同学的这种顾虑在学生中普遍存在。 孙教授针对大家的这种具体情况,将满文教学的重点落在“抓基础”上。在满文的字母书写、发音方面,孙教授下了很大功夫对同学们进行辅导,细致到每一笔笔画怎么写、每一处发音舌头怎么打卷,都不厌其烦地讲解给大家。在课堂上,孙教授首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再让同学们当堂进行二十分钟的练习,而后大家轮流拼读,由孙教授进行纠正。正是这种注重基础教学的方式,使得零起步的学习者能够以比较好的效果和心态入门满文学习。除此之外,孙教授还为同学们讲解关于古代奏折制度的有关知识,比如奏疏的书写形式、清帝如何批阅奏折等,丰富了大家对满文文本的历史认知。 图|宋瞳博士为硕士生讲解满文题本

    后半学期的满文课由宋瞳博士承担教学,在同学们掌握满文基本拼写、单词书写的基础上,宋老师以满文“题本”为材料,带领大家共同阅读。宋老师着力于“题本”中词汇的讲解,以及句子的翻译。宋老师认为,满文学习贵在多读多练,时间久了慢慢就会熟习。 满语与满文并重:张心雨同学的满语教学活动 张心雨同学系清史所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学习方向是清代边疆民族史,导师为张永江教授。张同学来自美丽的东北边境城市  丹东,他是地道的满族人,也正是因此,他对于满语文除了学术缘故之外,又平添了一分对祖先伟大民族文化的热忱。 图|张心雨同学在讲解满文基础

    与同龄的清史专业学生相比,张同学有着更好的满语基础,这缘于他不懈的满语学习经历。早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读本科时,他便掌握了满文字母拼读与基本语法;在校期间曾赴台湾交换学习,跟随著名清史学者庄吉发、林士铉两位老师研读满文文献;大学四年级时,两赴白山满族学堂进行系统的满语基础学习。目前已熟练掌握了满语语法,积累了必备的满语词汇,可独立进行满文文献翻译和满语日常交流。 张同学作为一名清史、满语学习者的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满语教学推广的积极分子。在清史所内老师和清风学社的支持下,张同学筹建了“清风学社满语研习组”,于每周日下午两点半准时上课,课程时长两小时。第一学期讲授字母拼读,按照清代传统的十二字头教学,尽量不使用拉丁字母。第二学期讲授语法与文献,研读《满洲实录》部分章节。目前,参课学生已达50余人,包括来自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民族大学,以及韩国、俄罗斯的留学生。满语班获得校内外师生高度评价,作为社会开展满语教学的典型代表,被写入学术刊物《满语研究》中《满语教育现状评析》一文。 图|来自各方的同学参加满文学习

    对于时下的满语文教学工作,张心雨认为目前国内清史研究更加重视满文档案的利用,有关高校相继开设满文课程、重视满语教学是很好的现象。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校历史系所开设的满语课程重视满文,轻视满语,或讲解语法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少,甚至一开课只讲文献,让同学自行摸索翻译技巧,这样做虽能在短时间内阅读文献,但是真若翻译,恐难尽解古人之意。对此,张同学建议,满文教学应与满语教学并重,语法讲解应该细致,在虚字极多的满语之中,应当把虚字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海量的阅读结合精微的分析,方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照片由清史所王坤敏、郑旦、康海源、张心雨同学提供,特此感谢! 【原刊清史所学生社团清风学社主办的《清风学刊》2016年集刊。本文编辑:张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