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 电影制片厂 位于 吉林省 长春市 朝阳区 ,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 电影史 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 故事影片 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五朵金花 》《 上甘岭 》《 英雄儿女 》《 刘三姐 》《白毛女》 《董存瑞》 《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但在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出现严重 不适应 ,遇到空前危机,到1997年时,已连续六年亏损,濒临倒闭。1998年,在吉林省委、 省政府 的支持下,长影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启动了改革,历经八年时间,完成八件大事,到2005年初,在全国电影业中第一家完成改革。长影由改革前连续六年亏损到2011年实现税后 净利润 6500万元,创长影建厂以来历史新高;影片生产由改革前年产3—5部到2011年年产53部,增长了10倍多; 总资产 由改革前的2.5亿元到2011年末的20亿元,增长了8倍。
长影先后被中宣部等 四部委 评为“全国 文化体制改革 优秀企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 人民日报 、新华社、 中央电视台 等中央 主流媒体 多次报道长影改革发展情况。
2020年12月17日,长春电影制片厂入选”第四批 国家工业遗产 “名单。 [2-3]
长春电影制片厂夜景 长春 电影制片厂 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是在1937年 伪满 时期日本“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基础上建立。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筹备实际上从1945年 日本投降 之后就开始了,中共党员刘建民、 赵东黎 秘密进入“ 满映 ”,组织进步职工开展护厂斗争,于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 东北电影公司 ”,到1946年10月1日才 正式命名 东北电影制片厂 ,曾因长春国共内战迁至黑龙江省 鹤岗 市一段时间。首任厂长是 袁牧之 ,当时的人员主要由延安、 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 和解放区其他一些电影工作者组成。
1946年,国共内战一触即发, 东北电影公司 于5月23日迁往黑龙省兴山市(即黑龙江省鹤岗市)。在一所小学校里搭设“厂房”,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同时调出大批干部支援新厂建设,因此被形象地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1947年,厂长 袁牧之 提出“东影”的任务是“坚持制片生产,建立雏形,培养干部,组织发行,催促国外订货”。 解放战争时期 ,东影摄制了17辑新闻纪录片《 民主东北 》,使用胶片30万尺,有三名年轻的摄影师在战场上牺牲: 张绍柯 ,牺牲时30岁;王静安,牺牲时27岁; 杨荫萱 ,牺牲时24岁。
随着 解放战争 的胜利进展,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影分批迁回长春
东影根据当时电影市场被美影片占据的状况,进行了各类片种的试制。从1947年到1949年,他们创下了中国人发电影事业的六个第一:第一部 木偶片 皇帝梦 》,第一部 科教片 预防鼠疫 》,第一部动画片《 瓮中捉鳖 》,第一部短故事片《 留下他打老蒋 》,第一部长故事片《 》和第一部 译制片 普通一兵 》。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到长春现址,摄制了《中华儿女》《 赵一曼 》《 钢铁战士 》《 白毛女 》等影片。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也就是这一年,影片《 祖国的花朵 》《 平原游击队 》《 董存瑞 》出品发行。
它不仅是个电影生产地,而且是个电影人员的培训地。1960-1962年之间,这个厂还成立过 电影学院 ,后来撤消。它下设 总编室 、导演室、拍摄室、美术室、音乐创作室、制片室、编刊室以及美工、照明、录音、化装、服装、道具、剪辑、特技等车间,甚至还有自己的 洗印厂 和电影乐团。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过数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摄 农村题材 和战争题材的影片为长。作品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犷豪放风格。近些年这个厂的不少作品有较重的商业化倾向,尽管这样,像《过年》这样的影片仍然为它赢得了荣誉。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译制外国影片方面是有极大贡献的。至今人们仍然铭记的《 列宁在一九一八 》《夏伯阳》和《 瑞典女皇 》这样的优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绍给中国观众的。

长春电影制片厂 创造第一

从1947年5月---1949年7月,东影先后派出了32支摄影 小分队 深入到前线、工厂和农村,拍摄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编辑了十七集新闻 记录片 《民主东北》,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新闻记录片,它不仅生动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华北解放战争的面貌,而且真实记录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部分实况。影片成功向海外发行,于1950年获 捷克 卡罗维发利 第五届 国际电影节 记录片名誉奖。
《民主东北》记录了大量的宝贵史料。优秀摄影师张绍柯、杨荫莹和王静安为此牺牲了生命。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许多“第一”由长影创造。例如:
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影片生动揭露了蒋介石卖国内战和独裁的丑恶面目,歌颂了 人民群众 的伟大力量(由 陈波儿 编导,1947年11月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影片描写了蒋介石在美 帝国主义 支持下,发动内战,但在人民力量打击下,最终失败,好似鳖在瓮中一样。它的摄制完成,揭开了人民电影 美术片 的制作史页(由朱丹编剧, 方明 导演兼 动画设计 ,1948年12月完成)。
长影艺术家画廊
新中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 鼠疫 》。影片对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 细菌战 、扑灭鼠疫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同时开创了科教电影创作的历史,在新中国 电影史 上具有重要意义( 袁乃晨 编导,1948年夏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 留下他打老蒋 》。影片生动表现了 人民军队 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演员的表演自然朴素,表演艺术家 陈强 在片中饰演一位老农民,这是他初登银幕之作。后曾扮演《白毛女》中的 黄世仁 ,《 红色娘子军 》中的 南霸天 ,以演反派而著称。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 》,1949年5月拍摄完成。影片第一次以工人为主角出现在银幕上,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导演 王滨 ,1951年成功制导了影片《白毛女》。 美术设计 刘宇光,1946年毕业于“满影”电影专科学校,曾任长影第一任美术科长。相继在《 党的女儿 》《上甘岭》《火焰山》《神秘的旅伴》《大渡河》和电视剧《少帅春秋》等影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 普通一兵 》。从此,东影开始大量译制 苏联 影片,为后来的译制工作奠定了基础。影片由袁乃晨导演,他是中国 翻译片 的开拓者。1949年5月译制。
1997年,媒体出身的赵国光接任厂长,原 吉林省 体育 彩票中心 主任刘丽娟任主管经营副厂长。1998年,长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首先是开展 土地置换 ,将长影老厂区21公顷土地以3亿元价格卖给长春国信集团。同时提出“一厂三区”的计划和“不拍赔钱片”的口号。随后,贷款3亿元加上 自筹资金 共6亿元,建设 长影世纪城 。此后,长影又分别成立了由副厂长 韩志君 宋江波 牵头的影视公司。并与 吉林电视台 合作成立了长影影视频道。
200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改制为“ 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长影 集团”。 2005年初,长影以 买断工龄 解除劳动合同 等方式精简人员。同时,大型 旅游项目 长影世纪城竣工并投入运营。同时,长影 网络科技 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一群爱好电影、志向相同的年轻人立志通过网络把长影精神传递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长影集团刘总曾这样评价:“长影世纪城现今无论 经济效益 还是 社会效益 都超出原来的预期。游人明显递增,收入和社会影响力也在明显提高。国家领导人去了也很多,看了之后评价也很高。前不久,曾荫权到长影世纪城,他说和 香港迪士尼 可以媲美了,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对我们是一个鼓励。”对于长影的未来,刘总 信心百倍 ,“第一,希望把长影打造成为中国的电影 产业集群 ;第二,打造一个 亚洲 比较有影响的,比较有特色的影视旅游胜地,成为一个世界的电影 娱乐中心 。”
2010年,中国电影走入又一个春天,长影的新一轮春潮也正袭来。
2022年2月25日,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同意将长春电影制片厂列为吉林省历史文化街区。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新一代导演不断奉献出新鲜又符合时代和电影潮流的作品,如 吕乐 导演的《十三颗泡桐》获得十九届 东京电影节 评委会 特别奖 张猛 导演的《 耳朵大有福 》受邀参加了 戛纳电影节 展映单元,并获得第11届 上海电影节 亚洲新人奖 ”等等。2013年1月21日, 吉林省政府 隆重召开“ 吉林省 杰出创新创业人才”表彰大会,吉林省副省长王化文、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张志军等领导出席会议。会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丽娟获“吉林省杰出创新创业人才” 荣誉称号
2022年2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长春电影制片厂列为吉林省历史文化街区。
2020年12月17日,长春电影制片厂入选”第四批 国家工业遗产 “名单。 [2-3]
2022年3月, 吉林省人民政府 批复同意,将长春电影制片厂列为 吉林省历史文化街区
核心物项:
混合 录音棚 ,第三摄影棚,第三 录音室 ,第四录音室, 洗印 车间,第五 放映室 ,十二放映室,长影主办公楼, 长影小白楼 ,厂门,毛主席雕像;洗片、 接片 、配光、磨片、编辑、缩片等设备42台;档案资料(1949-1980年), 伪满 映主楼 建筑设计 档案1套, 电影胶片 5000本,《白毛女》《英雄儿女》《 刘三姐 》《两宫皇太后》等电影的道具和服装。
长影老厂区正面主楼现已改建为 长影旧址博物馆 ,已于2014年8月19日向大众开放参观,主要介绍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创业史,部分景点简介如下:
1、长影的主办公楼是“ 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 ”的主楼,简称“ 满映 ”,这里曾是日本 帝国主义 侵略中国,推行 殖民文化 所建立的电影机构。1939年11月竣工。仿照德国“乌发”电影厂的 模式设计 ,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有6个面积为600平方米的摄影棚,4个 录音室 ,当时号称 远东 最大的 电影制片厂 新中国成立 后,长影在 苏联 专家的协助下,建造了第七摄影棚,面积1200多平方米,在 计划经济 时期,是中国最大的摄影棚,也是 亚洲 最大的摄影棚之一。
2、毛主席雕塑像、“工农兵”的厂标、摇篮宫。毛主席雕塑像创作于1968年,雕像高7米, 白水泥 材料,比例协调,造型逼真。 吉林 江南公园 辽源矿务局 毛主席塑像 都是从这里翻制的。
3、长春电影制片厂老厂区修复改造的重点内容之一的 长影电影院 长春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