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畜到“中年危机”--社畜的“中年危机”,我们如何面对?
来源:雪球App,作者: 养老无忧我们怎么做,(https://xueqiu.com/2358777132/148045325)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些关键词“社畜、中年危机、传统三阶段人生”。
社畜 (日语:社畜/しゃちく Shachiku)是日本企业底层上班族的自嘲用语,源于“会社”与“家畜”,意思为“公司的牲畜”,最早出现在1990年代的日本,随后在东亚逐渐流行。一般用来自嘲或嘲笑,他人为了企业而放弃身为人类的尊严,睡眠和饮食都草草了事,拼命卖力地为企业效劳,同样适用于打工族以及实习等。英语社会也有类似的用语“wage slave”(薪资奴隶) 。 由于近年来中国大陆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社畜一词在中国大陆逐渐流行,一般用于年轻人自我嘲讽或群嘲。
中年危机 以前是一般高发在39~50岁,在40~65岁之间的男性身上,还被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但是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现在已经提前到35岁成为“中年危机”的一道坎。从广义上来讲,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
为什么会产生“中年危机”?这就要说说从工业革命后产生的传统三阶段人生与数字化时代创新型社会过渡所产生的问题了。
传统三阶段人生 由于人类寿命较短 [i] 从教育阶段,到工作阶段,最后步入退休阶段走完人的一生。这个传统的三阶段人生产生于 工业时代 ,工业化发展与提升离不开各种标准化的出现与发展,并且从工业革命以来,历时性地演变形成了一个有明确界定的概念。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列出了工业社会的六大特征,标准化居于首位。 企业标准化 是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在这一阶段,作为个人的我们知识储备可以应对企业与社会的发展需求,除非遇到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变基本上不会遇到“中年危机”。
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步入到 数字化时代 。一切发展都基于数字化基础上,科技在不断革新与发展,信息的传递也更加快速,受益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带来了医疗健康的完善致使人类的寿命不断延迟,同时也因为这些的发展促使社会、企业、个人的激烈竞争,从而改变了传统人生格局改变。
比如从企业角度说,企业快速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严格实施,企业越大对岗位的划分更加精细,反观现代企业管理设计越来越像工业时代工厂里流水线上不断重复工作的工人(这里没有贬低工人的意思,反而那会儿的工人可能还是幸福的,到数字化时代最后重复性工作都被会被机器取代了),这就导致职员失去创造性,在不断重复的工作中被不断打磨成公司里的一颗螺丝钉。
再比如从个人角度说,从大学步入社会后,相对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加上年轻、拼搏、如白纸一张,可能在35岁之前能走到作为一个“职员”的登峰阶段,我们只是按部就班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工作挣钱,并对美好的未来生活些许期望,为此开始背负着各种(房贷、车贷、消费)贷款,却没有想过增加新的“知识”储备,仅仅对增加的“经验”而沾沾自喜,最后慢慢变成了“社畜”?而此时的企业要面对的是技术的不断革新,要在市场中要不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这时我们在学校中知识储备早已不能应对这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并跟随企业共同发展(当然好多企业也没有对职员规划培养成长计划,问题往往都是相互的,不打算在这里相互指责),这就使“社畜”不可避免的迎来 “中年危机”。
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风险意识呢?因为之前的大环境如人的寿命长度,企业的寿命长度,学校与社会培养的模式也是如此,人们不用过多的考虑未来,大家过的都是一样的三阶段人生。在过去的传统的三阶段人生中,我们的前辈(父辈)即使遇到了忍一忍、熬一熬、晃一晃在那时的企业,在那时的社会就这么混下去,就可以退休了。而外部的竞争也受到地理、信息传输、物流发展等物理属性的加持,并可以在一个区域能很好的实现生存与地区性垄断。导致企业内部的迭代也受到了约束,但却大大提高了当时企业的长久与稳定性。
那么我们现在知道原因了,在如何面对前我们首先聊聊网上的段子“听到加班没补贴的个70后、80后、90后和00后的反应”,有人说90后与00后难管了动不动就要辞职,但看起来似乎是“不思进取”,反而是清醒的独立思考。这些都是时代赋予的能力,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他们有更长的寿命,更长的工作时间,必然导致传统的三阶段人生无法维持,不论是个人心理上(从80后开始完全进入65岁延迟退休),还是在一个企业的存活时间上 [ii] ,已不可能实现在一家企业从毕业到退休的人生。
[i]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环境恢复和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发展,到1957年,人口死亡率已下降至10.8‰,自然增长率升至23.2‰,人均预期寿命升至57岁。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生育水平迅速下降,至1977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3.0以下,上世纪末,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8左右,出生率降至15‰以下,自然增长率降至8‰左右,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28日 第 11 版) 网页链接
[ii] 2018年6月14日,在第十届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在谈论金融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时,例举数据称,“美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 ——来源 腾讯新闻《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