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较早迎来新冠疫情高峰的国家,中日韩三国虽然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各不相同,但都较为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整体病亡率也保持在较低水平。三国在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如何在恢复 社会生活 的同时避免疫情反弹,对于亚太和全球其他地区有着重要的 借鉴意义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首先回顾了疫情在中国的发展经过和 应对策略 的逐步调整。

吴尊友:“最初,我们鼓励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自行居家隔离,但后来我们发现这种做法并不理想,因为居家隔离无法阻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接触和传播,此后我们改变策略,一律采取指定酒店集中隔离。此外,初期将多名疑似患者收入多人普通病房的做法也存在问题,容易引发院内感染和疑似患者之间的病毒传播,后续的疑似患者均转移至单人病房。”

吴尊友表示,在全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进入“新常态”一段时间后,北京在 6月中旬 出现了一波新发感染,这波感染的具体来源目前 仍在调查 中。

吴尊友:“中国花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控制住了最主要的一波疫情,此后又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应对较多的境外输入病例,但在6月中旬,意料之外的一波感染却突然在北京出现,感染同样起源于一个市场,与武汉的疫情十分相似,流行病学、环境科学和病毒学专家正在努力调查这波 感染的源头 ,但目前尚未找到答案。”

吴尊友表示,中国将应对新冠疫情作为一场战役来打,设立了四条防线,动员了全国和全社会的力量,这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的重要原因。

吴尊友:“在应对疫情的战斗中,中国设立了四道防线,武汉和湖北是第一道防线,北京是第二道防线,第三和第四道防线分别是湖北周边地区和全国。中国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明白发生了什么,对全国的抗疫行动非常理解和支持,社区动员和全民参与是在这场抗疫斗争中 取得胜利 的关键。”

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日本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会议成员押谷仁介绍了该国“以聚集性病例为重点”的防控策略。

押谷仁:“研究发现,近8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但却有少数感染者一个人就能感染一大批人,出现较为严重的‘超级传播’事件,引发较大规模的聚集性感染,这一点与同样由冠状病毒所引发的 ‘非典’类似 ,与流感相反。这种传染特性说明,只要能够避免聚集性感染,新冠病毒的传染链条就会中断,无法形成持续的传播,疫情就能得到控制,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日本采取了以聚集性感染为防控重点的策略。”

具体到操作层面,押谷仁表示,日本在密切接触者追踪方面采取了潜在和回溯双线并行的手段,以 确诊病例 为中心,既要“向前看”,从病例的接触者中找出可能的潜在患者,也要“向后看”,努力明确每一个病例的感染来源。

押谷仁:“除了像许多国家一样追踪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并实施隔离观察外,我们还通过对病例过去活动轨迹的调查,找出可能的感染源头,对与这一感染源头有过接触和暴露史的人同样进行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与仅仅执行潜在的接触者追踪相比,这种方式对疫情的控制更为有效。”

此外,押谷仁表示,日本对公众的防疫宣传同样以针对聚集性感染事件的分析为基础。

读者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来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机构的有关2019冠状病毒疫情的信息和防疫指南。 有关联合国新闻的每日更新报道,请单击此处。

押谷仁:“通过分析多起聚集性感染事件并找出其中的共同点,日本向民众提出了‘三避免’的防疫措施建议,即避免密闭空间、拥挤场所和密切接触场景,就连日本的小孩子也知道要做到‘三避免’。对聚集性感染的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健身、大声喧哗、唱歌和夜生活也是导致病毒传播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夜生活场所,目前是东京和日本国内许多地区的最大感染来源。此外,近期日本出现了多起医院和养老院内的集体感染,这两个场所老年人较为集中,因此 重症病例 较多,病亡率也较高,目前我们正在为此制定新的应对策略。”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韩国疾病管理本部传染病管理委员会委员李赫民(Lee Hyukmin)表示,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且存在相当数量的轻微症状和无症状感染者,很可能导致大范围的二次传播。

李赫民:“韩国于1月20日确诊了首例病例,按照中国的基本传染数(R0)数据2.4-2.7计算,如果1月20日时每周有10个新病例,到一个月后的2月20日,每周的新增病例数就会升至160例,到3月20日将达到2560例,即每天出现约366例,此时疫情已无法完全阻止,只能通过检测、追踪和隔离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再过一个月,到4月20日,病例的增速就可能达到每周40960例,即每天5851例,这时靠常规手段已无法应对, 全面封锁 将成为唯一的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在今天于日内瓦举行的在线记者会上表示,太多的国家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

随着全球累计 新冠病毒 确诊病例超过1200万人,病毒是否会通过空气传播的问题再次引发了各界的关注。世卫组织7月9日发布了题为 《新冠病毒传播:预防措施对预防感染的意义》 科学简报,就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的说明进行了更新。那么,新冠病毒究竟是否会通过空气传播?世卫组织又有哪些指导建议?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