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失乐园》这本书的?

关注者
11
被浏览
11,540

11 个回答

没看下去,和金瓶梅一样是我死活读不下去的书之一。电影倒是看了,也不觉得有趣,沉闷乏味,里面据说是大胆的场面看起来无感。还不如感官世界那部电影坦率,虽然也觉得不怎么样。我比较喜欢杰里米艾恩斯演的毁灭。其实所有这类题材都可以叫做,吃饱了撑的作。深恨这类电影,小说里面那些没什么正经职业的女人,简直像喂饱闲的发情的母狗,咬主人,把那些个干活老实的丈夫都写成木头人,机器人,三寸钉,好像人家正经工作生活有罪一样,真是岂有此理。吃人家喝人家还给人家戴绿帽子,这种忘恩负义的女人还被歌颂,所以最后都不得好死活该。这书应该是写给那些吃饱喝足空虚无聊的男女解闷的。

读完渡边纯一的失乐园 让我不禁对日本文学中自杀的描写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认知

国内小说无论多么绝望 也都是在表达一种活下去 或者自我欺骗式的安慰.比如说余华的活着,富贵经历了人生坎坷,读过之后不禁感叹再没有比富贵更可怜的了吧,然而小说自始至终都是在表达活着就是单纯的活着这个中心思想,不论遇到多么大的人生变故,人总是能为了礼义仁孝活下去,痛苦也好,快乐也罢,就连老话也都说 好死不如赖活着。

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也几次说到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就舍下父母族人一走了之。从汉武帝时期起,中国就以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教育人们礼义仁孝,人生在世必须遵守道德,懂得大义,朱熹更是推崇去人欲存天理,把个人欲往扼杀在摇篮里,认为欲望都是些下九流的东西。

可是日本文学对于自杀的认知却和我们大大的不同,我读过的日本作品并不多,但讶异于其丧文化的存在,在此之前我无法想象一本描写婚外情,性欲,追求在最幸福的时候了解生命的书竟然能够存在。人间失格以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也都是丧文化的体现,日本作家毫无忌讳的把人们最原始的感受写下来,酣畅淋漓的表达着身为人最最本源的七情六欲,着实令人佩服。而我有所了解的作家很多都是以自杀为人生终点。仔细想想,这也许和文化差异有关,国内思想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行损伤身体是大大的不敬,而日本似乎觉得殉情、自杀都是很自然的事情,甚至带点英雄气概的感觉。

感觉两种想法都有可以理解的地方,嗯,自从读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就沉浸在这种丧丧的文学中无法自拔。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是应该痛苦的背负着使命活下去呢?还是抛开一切快乐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