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心率监测准确智能手表手环?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心率监测准确智能手表手环?

作为专注智能穿戴的科技博主,常在网上看到很多在讨论关于智能手表上心率准不准的问题。

刚巧最近有很多粉丝在咨询这个问题,索性写一篇心率的文章,简单的聊聊我对智能手表中的心率是怎么看的?以及有心率监测较好的产品推荐?

注:文章不长,但是很干。如果你觉得还不错,那不妨一键三连!

一、首先,准确的心率测量有什么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在讨论心率这个问题的时候东拉西扯。所有讨论的点无非就是两样:要么讲的是心率测量的原理、要么就是争论千年的老问题(准不准)!很少有人去说这玩意到底有什么用处。

每个人群关注的重点不一样,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健康监测中心率准不准根本就不是他们关心的点,他们更看重心率对运动带来的帮助;而老年人则相反。

准确的心率测量在理论上,能做的事有很多,但是在智能穿戴产品上我们一般用得最多的就只有两方面:

  • 运动心率检测
  • 健康心率分析

如果只是拿来去做运动的话,对心率的准确度要求其实并不是那么高。 你只是想要判断出运动时的心率区间,辅助你达到更好的一个运动效果。

以跑步为例:

一般来说,心率在120次/分钟以下时,人体的各项运动状态都没有明显变化,所以锻炼效果不明显、价值不大。

当心率在120-140次/分钟时,摄氧量最大,心率保持在130次/分钟时,跑步的减肥效果最好。

所以对于如果你只是拿来去做运动啊,跑个步、健个身等等,其实绝大部分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在现有的技术中间差别并不是特别大。

运动心率区间
这里推荐一本书,《跑步圣经》,我也是在按照书中的训练方法,在进行训练的,还是有明显感觉不同的,至少,现在跑步已经上瘾了。

但你比较在意自身健康,那准确心率测量,对你的作用应该是心率变异性、房颤等高阶数据的研究分析。

心率变异性(HRV)
是指逐次心跳周期差异的变化情况,它含有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系统调节的信息,从而判断其对心血管等疾病的病情及预防,可能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对健康分析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去谈心率检测的数据准不准,毕竟涉及到健康的问题都不是小事。

心率变异性百科解释

二、为什么会纠结心率准不准?

产品检测出来的数据,如果没用其他专业检测数据来对比,那心率80和85自己是无法去判断准确与否的。而普通用户会去谈论准不准,那肯定是其中的“不准”能被大家所感知得到,也就是检查出来的数据有点离谱!

为此我也是专门调查了一番,基本上是归结于两个点:

  1. 延迟:在运动的时候,你累得气喘吁吁心脏狂跳,但是一测发现心率才90+;
  2. 跳动:测心率时,心率值从80突然跳到120又回来

这是我目前感觉心里不准,普通用户最容易感受到的两个最核心的问题。

热身时运动心率记录

我们从原理层面来解释这两个问题:

智能手表测心率用的是 PPG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 简单来说,反射而已,就是利用血液中透光率的脉动变化,折算成电信号,对应就是心率。

附2015年,自己刚入行写的,关于心率监测原理链接:

当一定波长的光束照射到指端皮肤表面时,光束将通过透射或反射方式传送到光电接收器,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指,端皮肤肌肉和血液的吸收衰减作用,检测器检测到的光强度将减弱。
其中皮肤、肌肉组织等对光的吸收在整个血液循环中是保持恒定不变的,而皮肤内的血液,容积在心脏作用下呈搏动性变化。当心脏收缩时外周血容量最多光吸收量也最大,检测到的光强度最小。而在心脏舒张时,正好相反,检测到的光强度最大,使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度随之呈脉动性变化。
手表上的心率传感器

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所谓“延迟”和“跳动”的问题了, 从原理上就可以知道这种反射式的监测,光路来回需要时间,并且在肌肉、骨骼、空气等的阻挠下,时间更长了一些;而手表与手臂之间的间隔本身就决定会有“接触不良”的情况,数据偶尔会出现跳动,也就无可避免了。


三、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率手表?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用户,单纯拿它来记录一下运动情况,那么不用在这方面过多纠结。在运动这个维度,心率这个作为一个标配的功能就行了,把生态优先这个放在第一。这是对于大部分的普通用户拿来去跑步健身的这种用户的建议。


但是市面上我们去看到很多消费类电子产品,现在大家都在比什么多通道,什么六通道八通道,尤其是被华为荣耀这种重度供应链品牌节奏去带的,很多人被搞得晕头转向。

所谓的几通道指的就是手表内置了几个PD(光电二极管、这里可以理解为光信号接收器),心率检测的原理是光反射,那么就必须内置有接收器。举个例子,最新的荣耀GS 3是八通道,也就是说它内置有八个光信号接收器。

心率检测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可能让手腕和手表总是保持无缝紧密贴合。比如在走路的时候,胳膊一甩一甩,可能会导致传感器和手腕相对位置有差异,造成测试结果不稳定,结果和标定值差异较大。

各家厂商最后采用的方式是用多组传感器,每个方位都放,这样出问题的概率就降低很多,比如Apple和MIO开始用1组发射和接收,后面又用过两个发射源,两个接收器。慢慢的就衍生出6通道、8通道等。

每年的智能穿戴论坛,传感器都在快速进步

第二类用户是专业用户,专业用户其实在意的并不是数据本身,比如运动数据准和不准,因为基本上大家都还可以。专业用户更在意的是高阶的数据分析指导,以及这种心率的延迟是不是能够匹配我的专业运动、专业训练。这个时候智能手表的心率检测都很难满足,必须用心率带。


心率带的原理是通过人体心跳产生的心动电流来测量的,这有点类似于医院里的心电图。心脏本身的跳动会产生生物电,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递到身体表面,因此,心电会有周期性的规律变化。

相比起手表的光电式监测原理,心率带的心电原理具有两大优势:

  • 第一个准确度几乎就是心脏的,更准;
  • 第二个电信号要比你那个血液速度要快,它立马就能反应你的速度。
  • 第三个通常它的连接是通过ANT协议的,这可以通过蓝牙或者通过这种标准的协议去外接更多的设备,比如说电视,比如说手机,比如说手表,新的数据可以立马同步到所有的在终端显示的这种方式上面。(部分专业的手表,也会有ANT连接协议)
心率带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用户,你要去选的就两种:

  • 第一个就是选择专业的心率带;
  • 第二个有ANT协议,并且具有ECG功能的智能手表

下面是群众们喜闻乐见的抄作业环节了:

入门级的手环:

华为手环8/荣耀手环7

最新产品介绍,请直接查看官方旗舰店

进阶版手表

华为GT 2pro ECG版/ GT Runner

详细产品体验,可以查看我历史文章

最新产品介绍,请直接查看官方旗舰店

心率监测兼顾智能属性

apple watch(4代以上版本才有ECG功能)


专业级别

polar专业运动的心率带-运动心率测量的标杆,无人超越

佳明Fornner 245系列-各类高阶数据分析

如果没时间看内容,或还找不到合适的,欢迎通过付费咨询通道,我已经把价格设置为全网最低的1元了(因为没办法设置为0.01元),在这里交个朋友。

写在最后,注意事项:

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来说,我们往往会收到同一个产品,很多用有些用户认为准确度不准,其实有一些小细节会极大的影响心率的准确度。

  • 第一个是佩戴位置是影响是最大的距离腕骨一公分左右
  • 第二个佩戴的松紧度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佩戴时刚好插入一指。
  • 第三个要更新到最新的固件和最新的算法
  • 第四个经常的擦洗,尤其是背后的心率传感器,一定要擦拭,这个就决定了就是同一款手表,不同人带竟然还有很多差异
  • 第五个就是跟肤色的影响也非常大,因为是通过光学传递的,对于黑人来说或者皮肤比较暗的来说,很有可能会测不准,这个也是跟皮肤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是原理层决定的

提到的跑步圣经,注意分为男性和女性版(之前我没有注意分为两个版本,请小伙伴注意)

关于心率的原理,可以查看我这个历史文章:

关于更多优秀的智能穿戴产品,可以查看我这个历史文章:

如果内容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源动力。

所有评论,我都会认真查看并回复。

编辑于 2023-05-31 16:25 ・IP 属地广东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