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广告语不重要
广告语是营销推广的重要工具,能够在传播中极有效率地实现品牌定位或价值主张,从某种程度上说,品牌营销在传播中最重要的展现就是一个LOGO和一句广告语。在以前许多的广告公司提案中,基于消费者洞察延展出来的LOGO、定位、广告语,就是品牌营销的三件套。
你记得多少广告语?
你现在回想一下你所耳熟能详的品牌,你真的记得它们的广告语吗?
星巴克的广告语是什么?好像没人知道;可口可乐现在的广告语是什么?你可以再想想;肯德基呢?肯定不是“已加入豪华午餐”;京东呢?并不是“多快好省”……且不说海底捞这类线下品牌,你就是回想一下淘宝、天猫、微信、美团外卖等线上互联网品牌,你能记得多少他们的广告语?
相对于很多大品牌换广告语的速度,他们logo的变化其实已经非常少了。根据可口可乐官网上的记录,1886-2016年,130年间广告语换过46次,其中1904-2009年105年间广告语换了44次,平均每两年半就会换一次广告语,相比之下而可口可乐的logo则很少有大变化。
广告语更换频繁的原因固然是因为,许多快消品牌每几年都需要有一个新的传播主题,需要体现在广告语中;但我们记不住如此多大品牌广告语绝不是偶然,甚至说品牌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去广告语化的。(事实上你很可能想不出任何一个奢侈品品牌的广告语)
去广告语化,也许才是品牌的成功
一个品牌的发展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 产品阶段、情绪阶段、象征阶段 。不同阶段的品牌推广重心和任务不同。
在产品阶段,品牌价值其实没有搭建起来,因此品牌推广的重心就是对用户传达产品优势、应用场景、能解决什么问题。就好比“累了困了喝红牛”一般,直接切入用户的利益点,用定位理论的话说就是,在用户心智中抢占关于某一品类的记忆资源。
情绪阶段通常是品牌方在市场上已经有足够优势的情况下,开始讲述品牌理念和生活方式,从产品价值层面上跳脱出来,以期望品牌能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溢价能力。就好比后来红牛广告语改成了“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说的不再是产品功能,而是品牌主张。
而象征阶段就是品牌已经成为了某种品类的代名词,已经具有垄断性的优势了,比如百度已经是中文搜索的代名词,淘宝京东已经是网购的代名词,肯德基、麦当劳已经是西式连锁快餐的代名词,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已经可乐的代名词了……在这个阶段里,广告语似乎没那么重要了,而logo图形等符号化元素的作用就更大了。
从一个品牌从0到1、从1到100的过程中,有效的广告语能够精准占据用户心智,但品牌价值会随着品牌的成长,从广告语慢慢回归到品牌名上。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等到别人记不住你的广告语时,也许就是一个品牌最为强大的时候,因为在那时,你的品牌名就意味着一切价值。
互联网品牌的去广告语化
其实对于互联网品牌而言,去广告语化的趋势一直存在,原因可能是线上产品不同于线下传统商业,互联网产品更多的是靠“运营”来实现增长,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行为。
我们看不少APP的开屏页面,都只是有一个logo标志,而不会添加一句品牌的广告语。相信不少普通用户都知道抖音这个产品,但知道其广告语“记录美好生活”的用户应该并不多,更别说以前连官方都很少用的广告语“崇拜从这里开始”。
不少热门APP的开屏页面都没有品牌广告语
线上互联网产品不同于线下传统商品的重要特征就是,线上产品几乎都是免费注册使用,而线下商品需要有购买付费的过程,因此产生了两者在“运营”和“市场”之间的侧重点不同。而在品牌层面上,线上产品的品牌感知偏向于在用户使用体验中同步获得,而线下商品更多是先打动用户,然后付费购买才能进行产品体验。
结语
对于初创品牌而言,优秀的广告语可以帮助品牌精准定位,快速形成有效的用户感知,但随着品牌的成长,广告语似乎已经不足以涵盖品牌价值,而互联网产品更是一直有去广告语的趋势。广告语不重要,品牌价值才重要,也许对于一个成功品牌而言,logo就是它最终极的广告语。
更多营销/运营类干货文章请关注公众号:传播体操(ID:chuanboti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