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回答
只想说,我就没见过这么懒的人。我百度了一下就查到了。复制黏贴一下?
然后自己在里面找有用的东西吧............
竞技辩论概论_百度文库一、 台湾传统制[4]
正反方各五位辩士,分别申论。没有质询答辩的设计。
从Oxford Standard Format(牛津标准式)变形而来。
台湾早期通用的辩论制度。
二、 国会辩论制
正反方各有2位辩士,双方交替申论(没有质询答辩,但有会议询问的设计)[5]。
脱胎自英国下议院辩论。
另有英国制与美国制的差异,在此不表。
国内早期有部分比赛采行此制度。
三、 奥瑞冈制、新制奥瑞冈制(当前主流赛制)
a. 流程[6]与特色:
正反方各三位辩士[7],详细流程如下:
1. 正方一辩申论。
2. 反方二辩质询,正方一辩答辩。
3. 反方一辩申论。
4. 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一辩答辩。
5. 正方二辩申论。
6. 反方三辩质询,正方二辩答辩。
7. 反方二辩申论。
8. 正方一辩质询,反方二辩答辩。
9. 正方三辩申论。
10.反方一辩质询,正方三辩答辩。
11.反方三辩申论。
12.正方二辩质询,反方三辩答辩。
13.先结辩方结辩。
14.后结辩方结辩。
强调一对一的质询答辩功能。
以3个数字代表申论、质询答辩、结辩时间的长度,如:新制奥瑞冈554制代表:申论五分钟、质询答辩五分钟、结辩四分钟。
一般而言,时间皆有30秒的弹性加秒时间,但有部分比赛无此设计。
b. 流变:
起源于英美法庭辩论[8],1926年美国奥瑞冈大学将之改写为竞技辩论的比赛制度。
民国六十一年驻台美军举行台湾首次奥瑞冈制比赛。
此后包括台湾大学国际事务学会、东吴大学正言社、成功大学滔滔社等各大专校院辩论相关社团纷纷翻译奥瑞冈规则。
不同版本的规则经过时间的磨合后,逐渐统一,而奥瑞冈制也渐渐的取代台湾传统制成为国内辩论比赛主流。
后因考量主席功能不显扬,取消即席抗议[9],称之为新制奥瑞冈。
c. 批评:
此种赛制有助于议题的聚焦讨论,相关细节亦较易分清。然而赛时较长,在传播上较为不利。
d. 风行地区:
主要风行于英美[10],亚洲区域则为日本及台湾。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比赛皆采行新制奥瑞冈制,近年亦有少数采行新制奥瑞冈的国际赛。
四、 国际辩论制、新加坡制、(高中/大学)两岸杯制
a. 流程与特色:
这类型的制度随着主办单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不会完全相同。
一般而言正反方各由四位辩士组成,辩论程序分包含:陈词(申论)、质询(部分赛制无)、小结(驳论)、自由辩、结辩(总结陈词)等阶段。
目前高中比赛常用的为高中两岸杯赛制[11]。
这种赛制通常节奏较紧凑、时间亦较短,最明显的特徵是具有自由辩论[12]阶段的设计。
b. 流变[13]:
类似制度在亚洲区的风行最早可以追溯至新加坡。此赛制出现时高度结合电视传播[14],赛制设计符合电视转播需要,节奏明快而强烈。
在1990年代初期,这个赛制借由国际赛[15]逐渐流入台湾。但直至今日,除了国际赛及其资格赛外,少有比赛采用此赛制[16]。
在受到台湾使用的(新制)奥瑞冈辩论制度影响后,晚近出现的赛制通常包含质询答辩的程序阶段(如高中与大学两岸杯的赛制)。
c. 批评:
此种赛制虽然节奏快,适合电视转播,但因整体设计,通常认为其较不利于单一议题的细节性辩论。
d. 风行地区:
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及中国大陆。目前中文辩论的国际赛绝大多数采行此赛制[17]。
五、 林肯-道格拉斯制(林道制)
a. 流程与特色:
一对一的双人竞技,可以大略视作辩士仅有一人的奥瑞冈制。
b. 流变:
关于此制度的由来,一般说法有二:有认为系林肯、道格拉斯二人针对蓄奴问题进行着名的辩论[18]时使用之制度者,亦有认为此制度非为林、道二人所采,以此命名仅为纪念者,据笔者考证[19],应以后说较为可信。
国内除了少数的示范赛或表演赛曾使用此赛制外,几乎不曾使用此赛制[20]。
c. 批评:
此种赛制特重个人辩士能力,由于没有其他队友的协助,辩士需要极高的专注力与反应力,除非极为出色的辩士,否则都相当吃力。这或许是此赛制在台湾推动不顺利的可能原因。
六、 其他赛制
除此之外,国内尚有辩革杯赛制(修改新制奥瑞冈)、正统奥瑞冈等赛制,另有因应特殊比赛形式所设计的赛制。
本人 2014 年 NHSDLC 全国美式辩论赛四强,前来回答一下。网上能查到的就不说了。
1. 形式上,美式辩论更多陈述环节、中式辩论更多质询环节 。
美式辩论基本流程如下:
立论 -> 质询 ->驳论 ->质询 -> 驳论 -> 质询 -> 总结
可以看到,每一轮陈述环节,不论是立论还是驳论,都会紧随一轮的质询环节,称为 cross fire。其中,前两轮是一辩和二辩的单独质询,第三个质询是一二辩同时参与的 "grand cross fire"。
我看过的中式辩论不多,最近看到的一场的流程是:
立论 ->质询 ->质询 ->质询 ->质询 ->质询 ->总结
其中,前四个质询环节是在双方一、二辩中交替进行,也就是排列组合,让每两个辩手都质询一次;最后一个是双方均参与的质询环节。
可以看到,由于环节安排的原因,美式辩论的 “反驳” 环节,大部分都是以 “陈述” 的方式进行的,形式更文雅一些,且逻辑一般更加清晰;而中式辩论则主要以 “质询” 的方式进行,更像临场发挥的 “斗嘴”,场面一般都会更热烈。
2. 内容上,美式辩论重政策讨论,中式辩论重理论思辨。
先上图:
(图片来源: ProCon.org )
(图片来源: 360doc )
上面的 ProCon.org 网站是我之前打比赛的时候经常会去的网站,上面总结了许多辩题的正反方论点和相关论据,如果恰巧上面有和你的一模一样的辩题,你就赚大了... 不过还要靠自己补充就是啦。总之,墙裂推荐。
从上面两张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美式辩论和中式辩论在论题上的巨大差异。
图中我们能看到的有医疗健康、教育、政治三大类,下面的话题包括死刑、安乐死、非法移民、药用大麻、奥巴马医改等等。我们之前遇到过的辩题有:
“中国是否应该合法化赌场?”
“中国是否应该废除死刑?”
“中国的崛起是否有利于巴基斯坦的发展?”
今年 NHSDLC 出的辩题有:
“美国政府是否应该施行最低收入援助?”
“应用人工智能是否利大于弊?”
很明显, 美式辩论关注社会问题、政策问题、以及国际问题 。
与之相比,中式辩论辩题例如:
“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近墨者一定黑吗?”
“知足者常乐还是不知足者常乐?”
这类问题,则更加抽象、理论化,并不关注具体的事务,也并非要基当前的社会和国际形势。
孰好孰坏,我觉得看大家的个人喜好。不过,就我个人而言,美式辩论的经历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了解,并且是深入了解,当今的社会和国际局势,以及更加客观、理性、深入地去分析正反双方的优势和难处。并且, 美式辩论所提倡的基于事实的证明、以及对政治话题的关注,私以为正是当前中国的教育方法中有所缺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