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粒子》是法国作家、诗人 米歇尔·维勒贝克 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8年。 [1]

《基本粒子》是一部以文学的方式再现1950年代以来法国性道德状况和社会生活风貌的小说。小说一笔双管,交叉叙述了同母异父的两个兄弟——抗拒性体验的生物学家米歇尔·杰任斯基和追求性解放的文学教师布吕诺·杰任斯基这两颗生命“粒子”迥然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殊途同归的悲剧性结局。 [2]

2002年,维勒贝克因小说《基本粒子》获得 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 [10]

故事发生在法国20世纪60到90年代的性解放时期,其情节分为三个部分:《失去的王国》部分主要讲述了青少年时期同母异父的两兄弟,布吕诺和米歇尔,因为母爱的缺失和童年遭遇,在爱情尤其是性方面患上了“障碍”,布吕诺沉迷性快感,尤其是年轻女孩儿的新鲜肉体,而米歇尔却十分冷淡,面对拥有天使般容颜的安娜贝尔的爱慕,他无动于衷,让安娜贝尔之后的人生一直笼罩在阴霾中。第二部分《不寻常的时刻》侧重描写布吕诺和米歇尔中年时期的种种遭遇,两兄弟的重逢和谈话,布吕诺与前妻安娜的回忆以及与情人克里斯蒂娜的“性经历”,米歇尔与安娜贝尔的重逢,以及重要女性角色的相继去世等。而最后一部分《情感无限》则主要讲述身为生物学家的米歇尔及其后代致力于研究人类无性繁殖,以及对未来世界的预想,这与维勒贝克另一部小说《 一个岛的可能性 》相符合。 [1] 米歇尔·杰任斯基 米歇尔是一位研究动物克隆的生物学家。他和哥哥布吕诺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弟弟米歇尔从小随祖母长大,没有感受过母爱,不理解也不认同母亲的生活,成年后过着实验室、居所和“一口价”超市“三点一线”的清教徒式的生活,一心要为人类去除“情欲”基因,改变人类繁衍的模式,让人类在爱与性分离后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2] 布吕诺·杰任斯基 布吕诺在母亲身边长大,因受到不良的性启蒙,很早就发生少年危机,成年后虽有一份文学教师的正当职业,却沉迷情色,几近自毁。布吕诺渴望爱却不懂爱,爱欲不辨以至失常。他不是恶本身,他的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他有恶,造就了一些恶,自身也是恶的受害者。他癫狂,在恶中挣扎,坚持不与世界和解。 [2] 祖母一辈子都在照顾孩子,都在把自己的母爱献给后代,从子女到孙子,从不顾惜自己,只为爱他人而活。 [1] 母亲雅妮娜·塞卡迪是法国“性解放”一代的代表,受过高等教育,有多次婚姻经历,并崇尚自由而现代的婚姻观,对子女只生不养,沉迷于和年轻嬉皮士的性生活中,始终不愿意真正面对自己母亲的角色。雅妮娜最重要的角色毫无疑问应该是“母亲”,但她却沉迷“禁果”,即所谓性经历所带来的自我意识觉醒的快感,这也是她“失权”的缘由,因为逃避母亲的意识而导致的迷惘,终将走向毁灭,反映了西方后现代世界中女性整体的一种精神状态。 [1] [1]  刘欣怡.从《基本粒子》看乌氏笔下的“女性失权”[J].芒种.2018(04):85-86(仅支持电脑查看) [2]  马利红.“造人”神话的当代变异及伦理启示——评乌埃勒贝克的小说《基本粒子》[J].文化与诗学.2014(01):348-357(仅支持电脑查看) [3] 基本粒子 .Mtime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3-03-06] [4]  (法)乌勒贝克著;罗国林译.基本粒子.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版权页、目录页、封底(仅支持电脑查看) [5] 米歇尔·维勒贝克 .1905电影网 [引用日期2023-03-06] [6] 《血清素》 .中国作家网 [引用日期2023-03-06] [7]  丁放鸣.《基本粒子》——悲怆的预言[J].百科知识.2001(08):53-54(仅支持电脑查看) [8]  张亘,胡华.后现代视野下的迷宫——论米歇尔·韦勒别克《基本粒子》的叙事策略[J].外语教学.2016,37(05):79-82(仅支持电脑查看) [9]  范晖.后现代阅读视域中的《基本粒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30(02):33-34(仅支持电脑查看) [10] 诺贝尔文学奖大猜测:村上春树或是鲁西迪?还是轮到女性作家? .界面新闻 [引用日期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