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制作公司
- 中央电视台
- 首播时间
- 2016年2月12日
节目形式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答题现场
(7张)
节目通过抽签产生的五位挑战者,参加个人追逐赛的比拼,百人选手团与挑战者共同答题,如果百人选手团答错,其面前的战船会被击沉,每道题的沉船数量即为挑战者的得分。每位挑战者最多可答十道题,五位挑战者中总分最高的一位,与百人选手团中答题正确率最高且最快的选手(从第二期起为守擂擂主),进入擂主争霸赛,争夺该场擂主席位。
[3]
创作团队
总策划
|
聂辰席
|
技术监制
|
栗晓斌
|
总监制
|
李挺、姚喜欢、景临
|
美术设计
|
吕金明、吴广
|
监制
|
阚兆江、梁红
|
视频制作
|
李真源、戴晶晶
|
学术顾问
|
周笃文、钟振振、康震、史航、李定广、冷菘、宣明栋
|
||
题库专家
|
江舒远、辛晓娟、李天飞、莫道才、王玫、方笑一、李小龙、李南晖、曹旭、陈虎、尽心、刘青海、孙琦
|
||
制片人
|
赵音奇
|
灯光制作
|
殷志涛、童仪德
|
总导演
|
颜芳
|
音频技术
|
刘旭
|
执行总导演
|
刘磊
|
音乐制作
|
达达
|
后期剪辑
|
燕妮、张冰倩、胡淑冕、李小双、魏迪、唐宁远、刘班
|
||
摄像
|
王志刚、刘皓、何旭刚、李虎军
|
||
注:以上为部分创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每期节目片尾字幕。参考资料
[4]
|
节目列表
播出时间
|
期数
|
挑战情况
|
擂主
|
---|---|---|---|
2016年2月12日
|
第一期
|
挑战者及得分:李尚容113分、大卫67分、曾颖84分、彭超189分、夏昆160分
擂主争霸赛:陈更VS彭超
|
彭超
|
2016年2月19日
|
第二期
|
挑战者及得分:王天博124分、薛玉涵192分、刘永恒74分、李子琳217分、王纪波0分
擂主争霸赛:彭超VS李子琳
|
李子琳
|
2016年2月26日
|
第三期
|
挑战者及得分:单计环90分、顾世宝166分、吴空126分、祝溥程75分、李四维172分
擂主争霸赛:李子琳VS李四维
|
李四维
|
2016年3月4日
|
第四期
|
挑战者及得分:姜连杰137分、林於明73分、俞蒙蒙0分、葛勇军0分、陈更174分
擂主争霸赛:陈更VS李四维
|
李四维
|
2016年3月11日
|
第五期
|
挑战者及得分:宋浩64分、王泽南112分、夏昆291分、王欢0分、石继航0分
擂主争霸赛:李四维VS夏昆
|
夏昆
|
2016年3月18日
|
第六期
|
挑战者及得分:王纪波145分、刘永恒203分、陈更125分、顾世宝66分、裘江218分
擂主争霸赛:夏昆VS裘江
|
裘江
|
2016年3月25日
|
第七期
|
挑战者及得分:朱文浩109分、姜连杰112分、李子琳253分、郝彧125分、宋浩99分
擂主争霸赛:裘江VS李子琳
|
李子琳
|
2016年4月1日
|
第八期
|
挑战者及得分:薛玉涵273分、王红利224分、吴空281分、石继航227分、王泽南231分
擂主争霸赛:吴空VS李子琳
|
李子琳
|
2016年4月8日
|
第九期
|
挑战者及得分:王纪波222分,李四维286分,罗晶0分,郝彧81分,祝溥程321分
擂主争霸赛:祝溥程VS李子琳
|
李子琳
|
2016年4月15日
|
第十期
|
挑战者及得分:殷怡航234分,王天博210分,朱文浩153分,俞蒙蒙(未知),夏昆126分
擂主争霸赛:李子琳VS殷怡航
|
殷怡航
|
参考资料
[5-7]
|
参演嘉宾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清照》等。
|
|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
|
|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王立群读〈史记 〉》系列。
|
|
参考资料
[3]
|
获奖记录
获奖日期
|
奖项名称
|
获奖方
|
参考资料
|
---|---|---|---|
2016年6月10日
|
第22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综艺栏目
|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
|
[8]
|
播出信息
期数
|
播出时间
|
全国网收视情况
|
|
收视率%
|
收视份额%
|
||
第一期
|
2016年2月12日
|
缺失
|
缺失
|
第二期
|
2016年2月19日
|
缺失
|
缺失
|
第三期
|
2016年2月26日
|
1.03
|
2.76
|
第四期
|
2016年3月4日
|
0.95
|
2.57
|
第五期
|
2016年3月11日
|
1.09
|
3.01
|
第六期
|
2016年3月18日
|
1.03
|
2.81
|
第七期
|
2016年3月25日
|
0.97
|
2.76
|
第八期
|
2016年4月1日
|
0.91
|
2.55
|
第九期
|
2016年4月8日
|
1.259
|
3.423
|
第十期
|
2016年4月15日
|
1.18
|
3..26
|
节目评价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带动了全民学习、诵读古诗词的潮流。这种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推广方式,真正实现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了全民基础。
[10]
(《成都日报》评)
与其他文化节目不同,《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通过竞技的节目形式激活了文化基因,大大地提高了节目的可看性与话题性。观众感受文化与智慧交锋、体验竞技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对诗词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
(新华娱乐评)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不仅是选手之间激烈的对决吸引观众,嘉宾的点评也出彩。每次选手答题之后,嘉宾或巧妙地把每道题目引申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或深刻解读诗人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辅以现场多媒体手段,生动再现诗词背后的故事,引导观众真正感悟到中华诗词的精髓。短短几句话,让观众豁然开朗。
[11]
(《新安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