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一中创办于1934年,时为湖北国民政府主席何成浚先生的私立列山中学,张学良、何应钦、阎锡山等当时社会名流曾为建校捐资。著名翻译家、文学家、《安徒生童话全集》的翻译者叶君健先生曾在学校执教。“诚朴洁勤、发奋为雄”的校训始终鼓舞着5万余名毕业生和在校学生。
经过80余年的努力,先后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示范高中”、“全省安全文明校园”、“全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全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全省研究性学习试验学校”、“湖北语言文字示范校”、“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等国家级和省级表彰数十项。2014年,在建校80周年之际,随州一中被全国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环境优美
学校占地280亩,另有240亩的教育基地,拥有一支专业化的绿化队伍,各类树木13万株,草坪4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99%,校园四季如林园、似花园,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设施优良
学校装备微机400台,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电子阅览和电子备课一体化。学校为每个教职工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都装备了网络教学和空调设施。体育馆、图书馆、多功能教室、塑胶运动场、澡堂、游泳馆、教工之家等设施齐全,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师资雄厚
学校现有6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25人,教职工244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湖北名师、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50余人。
理念先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了“发展为本、兴学为民”的办学理念;“培养品行优良、身心健康、学业优异、具备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能的现代中学生”的培养目标;“湖北领先、中国一流”的办学目标,推进了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素质提升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办学水平持续提高,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2000—2015年学校先后有40余人考入清华、北大。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学校传承、创新管理机制,继续推行年级负责制;在教学上提倡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校关心师生共同成长,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核心教育观,搭建自制管理平台,创新自主学习乐园,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与新课程改革接轨,奔向美好未来!
随州一中沿革
1934
年秋,时任湖北省主席何成浚先生(随州厉山人)捐资三万元,并倡议本地、武汉和海外随籍华人中热心桑梓教育事业的人士大力资助,创办私立列山中学。选定原烈山大道校区兴建校舍,今尚完好仍在使用的东、西两座教学楼和雪公堂,即为当时所建。
1936
年春,新校舍陆续落成;1937年,戏剧家洪琛率话剧团在列山中学雪公堂演出抗日救亡剧《放下你的鞭子》。英文教员叶君健等教师也常给学生讲述国家民族危亡的形势,启发鼓舞学生抗日救国的思想热情。1938年春,日寇侵入荆楚大地,学校被迫流离辗转,先后搬迁到随西涢水上游佛垣寺、盘张山等地。
1941
年8月,国民党随县政府奉省令接管私立列山中学,改名为随县县立初级中学,这是学校由私立改公立的开始。
1950
年秋,迁回原列山中学旧址,开始了她崭新的历史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进入了一个复兴和欣欣向荣的大发展时期。
1979
和1980连续两年,学校化学高考成绩列襄樊市第一。从单科开始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981
年秋,物理、化学高考成绩均列襄樊市第一名。两个初中班毕业,以后学校不再办初中。1982年,数学、物理高考成绩均列全襄樊之首,数学及格率全省第一。
1983
年,高考录取大专院校学生二百一十九人,上省线首次突破百人大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步教学,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持续、全面、稳定的提高。
1985
年高考,上大专分数线一百九十五人。考生朱小勇以567分的成绩列全省文科第一名。
1989
年夏,中央平定了嚣张一时的反革命暴乱。8月27日《人民日报 》报道,一中八三届毕业生朱德权(清华大学学生)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中,立场坚定,表现突出,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1990
年,高考上省线二百二十九人,名列全省第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滕腾来校视察。
1991
年秋季开学,学校率先对入学新生实行半个月军训。以后全市各中学新生军训形成制度。
1992
年高考周昆、陈伟两名同学分别获襄樊市文、理科第一名。
1993
年,被确定为清华大学推荐保送定点学校,学生卢璟成为随州市第一个保送上清华的学生。
1994
年改建校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写“随州一中”校名。高考已经连续八年为襄樊地区(1994年前随州隶属原襄樊市)之冠。值建校六十周年之际,时任民革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以及新中国第一个女将军、原总军副政委李贞先后为我校题词。各地校友分会先后成立。10月17日至18日,来自海内外的3000余名校友汇集随州一中,参加建校六十周年校庆庆典。
1995
年高考,随州一中上省线309人,创历史最高纪录,有4人被清华大学录取,3人被北京大学录取,1人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随州市文科、理科上省线人数全省第一。澳大利亚皮里港市市长肯·马狄根先生、韩国外交部官员张校泰先生先后来校考察。
1996
年,澳大利亚皮里港市政府代表团再次访问。6月,新华社《中国潮》刊登《青春常驻的鄂北名校》。是年高考,上省线365人(含保送生、飞行员),考生王海燕、韩丽萍获全市理科“状元”,吴边获文科状元,并被市委教工委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这是自建国以来我市第一个在校期间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中生。
1997
年6月,宣布在新校招生。8月18日,隆重举行新校址校名揭牌暨第一期工程竣工剪彩大会,原湖北省教委主任孙德华和市委书记蒋昌忠揭牌,随州一中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
年,省教育厅、省环保厅授予“全省教育科学研究50强学校”、“绿色学校”称号。是年高考上省线1248人,绝对数列全省第一,首次超过黄冈中学和华师一附中。李强和王刚分获鄂北地区文、理科状元,上“三大校”学生达17人,其中北大4人,清华5人,中科大8人。
2001
年,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
2002
年,学校以仅次于华师一附中的名次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室验收,并被授予“省级示范高中”称号。
2005
年,考生陈超以675分高分获取湖北省理科第10名。
2006
年,学生刘方舟在中央电视台三星智力快车比赛荣周冠军、月冠军,并参加年度总决赛;是年高考,考生黄芳子、邹伟两同学以674分的优异成绩并列全省理科第八名。
2007
年,考生伍峰、殷环被北大录取,沈勋被清华录取;2008年,徐湘涛、王巧月、孙传奎被北大录取,罗梦、黎军、喻伟伟被清华录取;2009年,江超被北大录取,邓栓被清华录取;2010年,考生石炜然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
2011
年高考,考生陈新以695分的高分名列全省理科第七名,并被清华录取,刘馨月被北大录取。
2014
年,值建校八十周年之际,被全国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年高考,囊括随州市文理状元。2015年,考生丁文卿被清华录取。
2000
—2015年学校共有40余人考入清华、北大。近年来,随州一中秉承“诚朴洁勤,发奋为雄”的校训,坚持“发展为本,兴学为民”的办学理念,深化“文化立校、科研强校”战略,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坚持推进改革,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与新课程改革接轨,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大道随州一中 邮编:441300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722-12345
网站编辑部电话:0722-3319656
政府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2—3319656
政府网站标识码:4213000001
鄂ICP备 05001778号-1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352号
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
随州日报社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