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witter line
研究生: 林昌期
研究生(外文): Lin Chang-Chiy
論文名稱: 中日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Russo-Japanese War
指導教授: 劉崇稜 劉崇稜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 Liu Chun-Li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 日本研究所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外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1999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0
中文關鍵詞: 中日甲午戰爭 日俄戰爭
外文關鍵詞: the Sino-Japanese War the Russo-Japanese Wa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 被引用: 1
  • 點閱 點閱:1308
  • 評分 評分:
  • 下載 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 書目收藏:1
日本自十九世紀中葉,明治新政府成立之後,展開明治維新運動。此一運動的成功,使日本帶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但也促進了軍國主義的萌芽,且資本主義與軍國主義相輔相成,為運用的結果,終使日本走上殖民與侵略的帝國主義路線。從此日本軍閥即處心積慮規劃「大陸政策」,擴張領土,侵略鄰邦等帝國主義惡劣行徑。尤其是橫行蠻幹的日本軍閥,在其拼賭國運、孤注一擲的偏激心態之下,竟於十九世紀末至廿世紀初,相距不過十年的歲月,先後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終於倖獲勝利。
本論文特將這兩次戰爭進行深究,探討其前因後果,再即評估其來龍去脈,進而將其發生原因、戰爭經過、戰後處理以及戰後影響等加以相互比較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兩次戰爭均在日本長期策劃積極備戰之下,採取不宣而戰,以奠定勝利基礎。兩次戰爭進行中,清軍的凌亂編制與散漫士氣,以及俄軍將領之不合與動輒撤退的戰略,均使日軍推進無礙、佔盡優勢及至戰後議和過程中,日本不僅於中日議和過程中獲得巨利,且於日俄議合裡亦由俄方轉讓中國境內的龐大利權,使中國在此二戰中均蒙巨大損失。兩次戰爭的勝利,均影響日本資本主義的神速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的直線上升。相對地,中國卻遭受列強瓜分,淪為次殖民地,所幸也因此激起民族覺醒,終於推翻滿清王朝,創立新生中國。
本論文宗旨,係至盼將邁入廿一世紀之的前夕,對以往兩次戰爭的痛苦史實,提醒人類體悟戰爭禍害之酷烈,以及人類相殘之悲慘,進而徹底避免歷史的重演,共同營造世界的和平。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明治維新-------------------------------- 6
第一節 文明開化--------------------------------- 9
第二節 富國強兵----------------------------------20
第三節 殖產興業----------------------------------29
第四節 錯誤的窮兵黷武政策------------------------41
第三章 甲午戰爭---------------------------------49
第一節 甲午戰爭的國際背景-------------------------50
第二節 甲午戰爭的爆發-----------------------------65
第三節 甲午戰爭的經過-----------------------------84
第四節 甲午戰爭的媾和與局勢-----------------------108
第四章 日俄戰爭-----------------------------------122
第一節 日俄戰爭的時代背景-------------------------122
第二節 日俄戰爭的爆發-----------------------------131
第三節 日俄戰爭的經過-----------------------------144
第四節 日俄戰爭的媾和與局勢-----------------------179
第五章 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的比較-------------------196
第一節 兩戰發生原因的比較-------------------------197
第二節 兩戰進行狀況的比較-------------------------204
第三節 兩戰戰後處理的比較 ------------------------211
第四節 兩戰戰後影響的比較-------------------------218
第五節 兩戰貽禍後世的比較-------------------------233
第六章 結論---------------------------------------241
參考書目------------------------------------------254
中文書目(按年代順序)
1.劉華式 日俄海戰史 青島市海事編譯局 1928年
2.張其昀等 中國戰史論集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1956年
3.郭廷以 近代中國事日誌 正中書局 1963年3月
4.實踐學社編 日俄戰爭研究 實踐學社 1963年5月
5.陶振譽 日本史綱 國防研究院 1964年11月
6.海思等著 世界通史 東亞書店 1966年1月
7.陳水逢 日本文明開化史略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7年2月
8.余範鎔 歷代謀略戰 上海印刷廠 1967年5月
9.國防研究主編 日本明治維新史 國防研究院 1967年
10.陳水逢 日本近代史 中華大典編印會 1968年5月
11.陳水逢 日本合併朝鮮史略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6月
12.胡獻群 中西戰史勾元 國防研究院 1968年10月
13.伊藤正德著、陳倬譯 日本軍閥興亡史 國防部聯合作戰
14.研究委員會 1968年10月
15.臧廣恩 日本近百年史綱 東方出版社 1970年5月
16.吉田茂著、陳鵬仁譯 決定日本的一百年 學術出版社 1970年10月
17.陳固定 中日韓近百年大事紀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1971年5月
18.張益弘 中國近代歷史分析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71年7月
19.中國歷代戰爭史編輯委員會 中國歷代戰爭史 三軍大學 1972年5月
20.查時傑 中國通史集論 長春樹書坊 1973年9月
21.汪知亭 中國通史綱要 一文出版社 1974年6月
22.鄭學稼 日帝侵華密史 地平線出版社 1975年10月
23.龔德柏 甲午中日戰爭密史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6年2月
24.羅 雲 細說清代戰爭 祥雲出版社 1976年11月
25.鄭天杰、趙梅卿合著 中日甲午海戰與李鴻章 華新文化事業中心
1979年
26.王 璽 李鴻章與中日訂約 中央研究院 1981年9月
27.李則芬 中日關係史 台灣書局 1982年10月
28.林懷卿 顯微鏡下看日本人 武陵出版社 1984年2月
29.雷海宗 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里仁書局 1984年3月
30.李則芬 中外戰爭全史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5年4月
31.林清江主編 比較教育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85年5月
32.呂士朋 中國近代史 世界書局 1987年7月
33.張玉法主編 劍橋中國史---晚清篇 南天書局 1987年9月
34.鄭學稼 日本史---四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公司 1985年10月
36.程光裕等編 中國通史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988年12月
35.劉崇稜 日本文學欣賞---近代篇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8年12月
36.林子候 甲午戰爭前之中日韓關係 玉山書局 1990年
37.錢 穆 國史大綱 國立編譯館 1991年4月
38.李雲漢 中國近代史 三民書局 1991年8月
39.李方晨 中國通史 三民書局 1992年2月
40.林明德等著 日本歷史與文化 建華印書公司 1992年2月
41.林瑞翰注 國史資料選讀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2年8月
42.林瑞翰 中國通史 三民書局 1992年11月
43.劉崇稜 日本政情彙編 宇田出版社 1992年11月
44.蘇進添 日本保守政治剖析 致良出版社 192年11月
45.葉延燊譯 現代日本的崛起 金禾出版社 1992年12月
46.鄭樑生 日本通史 明文書局 1993年12月
47.呂理州 明治維新 遠流出版公司 1994年
48.陸奧宗光著、陳鵬仁譯 中日世紀之戰---甲午戰爭 開今文化事業公
司 1994年
49.甘懷真 中國通史 三民書局 1995年7月
50.丁炳麟、劉書文合編 日俄戰爭檔案史料 遼寧古籍出版社 1995年
8月
51.林明德 日本近代史 三民書局 1996年4月
52.蘇進添 日本新聞自由與傳播事業 致良出版社 1996年10月
53.陳鵬仁 從甲午戰爭到中日戰爭 國史館 1997年3月
54.袁昌堯、章國仁合著 日本簡史 書林出版公司 1997年7月
55.余建華 改變歷史的100次戰爭 牧村圖書公司 199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