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温柔的上铺  ·  女真族_百度百科·  1 年前    · 
温柔的上铺  ·  沃沮_搜狗百科·  1 年前    · 
温柔的上铺  ·  沃沮_百度百科·  1 年前    · 
温柔的上铺  ·  濊貊- 知乎·  1 年前    · 
百度百科
帮助

濊貊

[huì mò]
中国古代北方和东北民族名
收藏
0 有用+1
0
本词条缺少 概述图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编辑 吧!
濊貊,中国古代北方和东北民族名。一作秽貊、 秽貉 濊貊 ,单称濊或貊,也与其他民族联称貉狄、胡貊、蛮貉、夷貉。 [1]
中文名
濊貊
别    名
貉貊 藏貊 濊貊

名称来源

族称含义,有人认为“濊”古音读“Sei”或“Sae”,“貊”读“Bak”或“Baek”,在其后裔 高句丽语 中,前者意为“东方”,后者乃“光明”的意思,族称可能是春秋之际因受 戎狄 逼迫东迁,把东方看作是光明的出路而得名(一说由地称的“濊”与族称的“貊”结合而来)。为传说中“ 九夷 ”的一支(有说来源于“ 北发 ”,或说即“ 山戎 ”)。 [1]

发展历史

所在历来众说不一,比较可信的大体为:周以前居今 山东半岛 上,在周灭 殷商 之际,被周人所迫,大部分向东北和北方迁徙;渡 渤海 迁居东北东部者,散居在今鸭绿江上游和 松花江 上游一带,有人说史书上的“发”人,即这时迁到今 吉林 辉发河 流域的貊人。北迁者,一支迁到靠近 燕国 地区;一支移居今山西西北部的西河之地,即《说文》称为“北方豸种”者。 周平王 东迁,居西河之地者又东徙至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的 清漳河 流域。 [1]
战国时,燕、赵等国崛起,居今长城以内者皆被迫往东北迁徙,特别在 燕昭王 时,燕国派 秦开 北破 东胡 ,其族大部分迁居 辽河 以东。战国末及秦汉之际,散居东北各地的诸支濊貊人,先后有 夫余 高句骊 沃沮 等新称(西汉文献中有时也称其为貊或濊貊);唯移居今 朝鲜半岛 江原道 一带者仍单称濊或貊,或复称濊貊。汉魏至 辽朝 时史书中的濊貊活动记事,一般是指这一支。 [1]

社会风俗

濊貊族从事狩猎生产。 西周 时以“貔皮、赤豹、黄罴”向周王室贡献。战国中期,其地“ 五谷 不生,惟黍生之”,农业尚处在极原始阶段,渔猎业仍为社会主要生产。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也“无百官有司”。秦汉时,居今 鸭绿江 西岸及 松嫩平原 地区者,已以农耕为主,兼事狩猎,并先后建立了 夫余国 和高句骊国,进入 阶级社会 。居江原道一带的濊貊,其君南闾于汉 元朔 元年(前128年)叛 卫氏朝鲜 ,率众28万口诣 辽东郡 内属,武帝以其地为 苍海郡 ,此后遂法禁渐多。官有侯、邑君、 三老 ,知种麻,养 桑蚕 ,作绵布,产著名的“ 檀弓 ”。俗重山川,各有部界,不能随便超越。人善 步战 ,长矛3丈,数人共操之战。 同姓不婚 。流行有病死者弃旧宅造新居、常有10月祭天昼夜饮酒歌舞、祭虎为神等习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