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帮助
中国铁路 是一个 多义词 ,请在下列 义项 上选择浏览( 共4个义项
展开
添加义项

中国铁路

中国境内的一种交通运输形式
收藏
0 有用+1
0
中国铁路是中国境内的一种 交通运输 形式,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1]
中国铁路始建于清朝末年由英国人修建的 吴淞铁路 [33]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22年12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2] 。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分别位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 [36]
2020年8月13日,《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发布,纲要明确,到2035年,全国 铁路网 运营里程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 [3]
2022年12月26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2023年一季度列车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6046对,较现图增加63对;开行货物列车10894对,较现图增加50对。 [45]
2023年1月3日,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工作会议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会议提出,2023年中国铁路预计完成旅客发送量26.9亿人次,同比增长67.6%;货物发送量39.7亿吨、同比增长1.8%;2023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将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 [44]
中文名
中国铁路
外文名
China Railway( CR
始建时间
清朝末年
基本属性
基础设施 、交通工具
运营里程
15.5万公里(截至2022年12月) [25]
管理机构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展沿革

早期曲折历程

中国铁路 (6张)
中国第一条铁路——上海 吴淞铁路 ,也是英国商人为自己利益,于1876年不顾清朝政府反对而强行修筑的。一个多世纪的中国铁路史,浸透着国人的铁路情结,更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关系变迁以及中国发展的轨迹 [21]
清政府 中日甲午战争 中战败后, 八国联军 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在清政府修建铁路时期(1876-1911),中国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 帝国主义 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中国 国有铁路 ,包括自力更生修建的 京张铁路 和商办铁路及赎回的京汉、广三等铁路,仅占20%左右。
进入 民国 之后,在国衰民穷、连年战争的情况下,中国铁路状况一直未得到改变。在南京国民党政府修建铁路时期(1928-1948),中国大陆共修建铁路约1.3万公里;到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后,这一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到1949年底,全国 铁路营业里程 共达2.1810万公里,客货 换算周转量 314.01亿吨公里。1952年6月18日, 满洲里 至广州间开行了第一列 直达列车 ,全程4600多公里畅通无阻;到195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2.2876万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达802.24亿吨公里。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 成渝铁路 成功通车 [1]
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有计划发展 国民经济 的时期。到1980年铁路经过了5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到198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万公里,全国 铁路网 骨架基本形成,客货换算周转量达7087亿吨公里。
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者施锡祉同志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标志着中共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 党的指导思想 ,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 个人崇拜 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国民经济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党为全面开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提出到20世纪末工农业 生产总值 要翻两番的目标,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并提出“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铁路 大动脉 建设战略 [4]
2003年,铁道部设计出了“推动中国铁路 跨越式发展 ”的总战略,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万公里,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万公里以上的远景规划;提出在引进国外 高速列车 先进技术 后,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通过 高速铁路 核心 技术体系 的自主创新满足中国铁路发展需要的新 战略目标
2004年1月7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并 原则通过 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 中国铁路网 中长期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 繁忙干线 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 运输能力 满足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 需要,主要 技术装备 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05年1月12日,铁道部表示,中国铁路大规模建设已经拉开序幕,建设总 投资规模 将达5000多亿元。
2007年4月18日,中国第六次 铁路大提速 正式展开, CRH1 CRH2 CRH5 等系列动车组大规模上线运行,列车运行时速达200公里/小时。其中京哈、京广、京沪、 胶济线 部分区段时速达到250公里/小时,中国从此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货运方面,在既有提速干线开行时速120公里/小时、载重5000吨货运 重载列车 。通过此次提速,中国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分别增长18% 和12%。
2008年2月26日,科技部与铁道部共同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合作协议》。大力推进 中国标准动车组 研制工作,推进30吨轴 重机车 车辆 关键技术 深化研究和样车研制;推进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长大复杂桥梁、列控系统、 牵引供电 、30吨轴重重载铁路道岔、轨枕、扣件、 无砟轨道技术 及评估监测、新一代客票系统、货运 电子商务系统 、运营维护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 京津城际铁路 正式通车 [1]
与此同时,自2007年4月18日起,在中国铁路第6次大提速 调图 后开行 CRH动车组 列车(包括G、C、D三种车次类型)。CRH动车组俨然成为中国铁路最流行的词语,乘坐CRH动车组出行已成为旅客经由 新建铁路 或在主要 城市间 出行的首选。在主要干线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大面积开行5000吨级 货物列车 和一大批先进技术装备投入运用。
2009年12月9日, 武广高铁 试运行成功,于26日正式运营。最高运营速度达到394公里/小时,武汉到广州3个小时便可到达。武汉至广州间旅行时间由原来的约11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武汉到 长沙 直达仅需1个小时,长沙到广州直达仅需2小时。武广高铁成为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密度最大的高速铁路。而且还是中国第一条350公里/小时的高铁线路。
此后,随着 秦沈客运专线 、京津城际铁路、 石太客运专线 武广客运专线 郑西客运专线 沪宁城际铁路 沪杭城际铁路 的开通,大量时速200、250、300、350公里/小时的动车组已经上线运行,标志着中国铁路 既有线 提速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4]
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 哈大高铁 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哈大高铁,将 东北三省 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 哈尔滨 大连 冬季只需4小时40分钟。高寒地区冬季时速200公里的“中国速度”,吸引了全世界高度关注的目光。
2013年3月起,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议案,将原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 行政职责 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 中国铁路总公司 ,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共同管理中国铁路。至此,顺利完成了铁路政企分开的改革。
2014年4月2日6时31分,一列由4台 电力机车 牵引、编组320辆、总长3971米、满载3万吨煤炭的试验列车,由 北同蒲线 袁树林站 始发,经过12小时25分、738.4公里的运行,于当日18时56分安全顺利到达终点站 大秦线 柳村南站 ,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铁路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从2万吨到3万吨的跨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铁路重载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是中国铁路 重载运输 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不仅对提高 铁路运输能力 、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 运输需求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推动了中国铁路重载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 技术支撑
2014年11月25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 传动系统 和网络控制系统的 中国北车 CRH5A型 动车组 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这是国内首列实现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标志着 中国高铁 列车 核心技术 正实现由“国产化”向“自主化”的转变,中国高铁列车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将大力提升中国高铁列车的核心 创造能力 ,夯实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底气。
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 亚洲 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3.5%和61.8%。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总规模达4万公里以上。
从2016年1月1日起,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 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 》,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路总公司自行定价,并给予根据 市场竞争状况 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的权力。这意味着市场化转型的铁路企业拿到了“高铁 定价权 ”。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构筑了“八纵八横”高速铁路通道。 [5-6]
2017年11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18个 铁路局 均已 完成 公司制 改革工商 变更登记 ,并于19日正式挂牌,标志着铁路公司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基本完成了市场化转型。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十三五”规划 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 交通强国 、铁路先行”的起步年。这一年,铁路部门下调28条 城际铁路 部分 动车组列车 票价,折扣达到20%,列车票价向市场化机制迈进了一大步。
2018年12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示披露,“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名称 已获核准;2019年6月18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为中国铁路实现从传统运输生产型企业向现代运输经营型 企业转型 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来自交通运输部的统计 数据显示 ,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36.0公里/万 平方公里 ;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33.75亿人,其中动车组发送旅客20.05亿人;全国铁路完成货物总发送量40.26亿吨,货物总 周转量 28820.55亿吨公里;全年完成铁路 固定资产投资 8028亿元。与此同时,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4]
2009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并且初步设定了三大 战略方向 :通过 俄罗斯 进入欧洲的 欧亚高铁 ;从 乌鲁木齐 出发,经过 中亚 最终到达德国的中亚线;还有从 昆明 出发,连接 东南亚 国家,一直抵达 新加坡 泛亚铁路 网。
事实上, 中国 铁路“走出去”探索可以上溯至上世纪70年代的 坦赞铁路 。该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 成套项目 之一,由中国、 坦桑尼亚 赞比亚 3国合作修建;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6年7月全线完成;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的 达累斯萨拉姆 ,西至赞比亚中部的 卡皮里姆波希 ,全长1860.5公里,是一条贯通 东非 和中 南非 的交通 大干线 ,更是东非交通的大动脉,为赞比亚、 马拉维 内陆国 家提供了新的出海通道,成为 中非 友谊的象征。
然后便是引起全球轰动的 中欧班列 。首列中欧班列(重庆- 杜伊斯堡 )于2011年3月19日成功开行。中欧班列从重庆 团结村站 始发,由 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阿拉山口 出境,途经 哈萨克 、俄罗斯、 白俄罗斯 波兰 德国杜伊斯堡 站,全程约11000公里, 运行时间 约15天。此后,成都、 郑州 、武汉、 苏州 、广州等城市也陆续开行了去往欧洲的集装箱班列。据国家海关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已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 运输网络 覆盖 亚欧大陆 的主要区域。
2014年8月, 泰国 执政当局批准了连接中国 云南 省的铁路项目。该项目 总成本 约为7414亿 泰铢 (约合 人民币 1430亿元),计划建设2条高速铁路,分别是 廊开府 -马塔府(总长737公里,计划投资3925亿泰铢),清孔-帕栖(总长655公里,计划投资3488亿泰铢)的 铁路线路
此后,随着 雅万高铁 、中老高铁、 匈塞铁路 等海外工程的落地实施; 马新高铁 中泰高铁 等海外项目的陆续推进,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实现了预期目标。据中国铁路建设机构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83%拥有铁路的 国家和地区 都在使用中国的铁路产品。
2018年1月1日, 埃塞俄比亚 吉布提 标准轨距铁路 —— 亚吉铁路 商业运营列车正式开始运营。该铁路是东非第一条 电气化铁路 ,全部采用 中国标准 和中国装备建设而成,全长751.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 总投资 约40亿美元,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 全产业链 “走出去”的铁路。建成后,吉布提至 亚的斯亚贝巴 运输时间 将从 公路运输 的7天降至10个小时。
2018年5月15日,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项目正式展开主体 工程施工 。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印尼两国共同推动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第一单。雅万高铁全长142.3公里,连接印尼首都 雅加达 万隆 ,建成后两地车程将由未建成时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将有效缓解印尼当地交通压力、优化当地 投资环境
来自中国铁路运输部门的 信息显示 ,截至2018年,中国高铁“海外版图”不仅扩展至亚、欧、非、美等 五大洲 数十个国家,更被外国 留学生 视为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4]
2019年4月9日至13日,第22届 莫斯塔尔博览会 波黑 莫斯塔尔市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国铁路首次参展, 复兴号 、中欧班列在展会上精彩亮相,中国“ 国家名片 ”吸引大量观众驻足,受到广泛赞誉。 [7]
2022年9月11日下午,秋日和煦阳光下,汽笛声声,一列满载着造纸设备、造纸添加剂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中豫号)从 中铁 联集郑州中心站驶出,经 二连浩特 出境后,驶往俄罗斯 乌兰乌德 。首班开行的 中欧班列(中豫号) 中国郑州—俄罗斯乌兰乌德 专列 共50个集装箱,由郑州国际 陆港 公司携手 内蒙古 运筹科技有限公司和 河南大指造纸装备集成工程有限公司 组织发车。该条线路的开通为 外贸企业 稳定出口提供新选择,进一步发挥了中欧班列对于国际 物流供应链 的稳定 促进作用 [39]
一图速览!西部铁路建设十年成绩非凡 [38]
2020年8月13日,《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发布,明确了中国铁路2035年及2050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八纵八横”为主通道的高铁网和 普速铁路 网都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纲要明确,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运营里程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纲要明确,未来将统筹推进高铁主通道及普速铁路通道建设,普速铁路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 [3]
中国铁路成功实现3万吨重载列车试验运行
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大秦线组织实施的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35]
2014年4月2日6时31分,一列由4台电力机车牵引、编组320辆、总长3971米、满载3万吨煤炭的试验列车,由北同蒲线袁树林站始发,经过12小时25分、738.4公里的运行,于当日18时56分安全顺利到达终点站大秦线柳村南站,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铁路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从2万吨到3万吨的跨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这是我国铁路重载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是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据了解,这次3万吨重载列车的试验运行是在多年 技术研究 和重载运输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利用既有设备条件,首次采用机车同步操纵 系统试验 开行3万吨 组合列车 系统测试 3万吨列车的综合性能,监测试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评估列车运行品质,达到了预期目标,创造了我国铁路重载列车牵引重量新纪录。
这次试验的成功实施,不仅对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推动了我国铁路重载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铁路启动客运提质计划
中国铁路总公司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施铁路客运提质计划。其中2018年将以“一日一图、 电子客票 、常旅客服务、 畅通工程 、旅客 信用体系 、客票 收益管理 厕所革命 双网 生活、客运生产 指挥体系 ”九大重点工程为载体,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据介绍,该计划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全面提升客运供给质量 攻坚战 ,力争到2020年中国铁路实现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客运服务;以实施复兴号 品牌战略 为带动,建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铁路客运 服务品牌 和标杆性的精品站区,为更好 服务经济 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保障。 [8]
运营历程
2013年3月起,根据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议案,将原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共同管理中国铁路。 [9] [38]
2015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38亿元,投产新线9531公里,其中高铁3306公里。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 铁路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 3.58万亿元、新线投产3.05万公里,较“十一五”期间分别增长47.3%、109%,是历史上投资完成和投产新线最多的五年。到“十二五”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过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10]
2016年5月中旬,铁路部门拟全面调整优化列车运行图,在进一步发挥高铁优势,提高高铁 覆盖率 的同时,大量增开 中小城市 间、中西部及边远地区始发终到的 普速列车 ,推出更多方便快捷的客运产品,进一步增加中小城市和 中西部地区 的铁路客运 有效供给 ,便利沿线群众出行。 [11]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2015年前四月 国家铁路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15年1至4月,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1亿元, 同比增长 22%。其中,铁路建设投资完成1172亿元,同比增长20%;国家 铁路机车车辆 购置149亿元,同比增长45%。此外,2015年第一季度受 宏观经济 的影响,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8.7亿吨, 同比下降 约9%。但大量新线的开通推动了 铁路客运量 增长,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59077万人次,同比增长8.8%。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负债增至3.747万亿元,较2014年底再增717亿元, 负债率 为66.2%。 [12]
2018年1~8月份,全国铁路完成投资4612亿元,完成进度同比提高6.2%,其中国家铁路完成投资4385亿元,为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13]
该负责人还表示,2018年以来铁路总公司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持续加大中西部铁路建设。1~8月份,中西部地区累积完成铁路 基建投资 2310亿元,占全国铁路基建投资的68.1%。2018年中西部地区计划安排 新开工项目 16项,其中12个项目已批复 可研 [13]
2018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3.7亿人 同比增长9.4%。 [14]
2019年1至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 货物运输 31.15亿吨,同比2018 年增加 了1.98亿吨、增长了6.8%。 [15]
2020年6月20日,电子客票将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覆盖1300多个普速 铁路车站 [16]
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6616亿元;投产新线4208公里,其中高铁2168公里,全面完成了年度铁路建设任务 [25]
2022年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96对,增开货物列车65对。 调图 后,全国铁路客货列车开行总量分别达到5231对、10606对。新图旅客列车车票于12月27日起陆续发售 [22]
2022年1月4日,召开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 [25]
2022年1月4日,据国铁集团数据显示,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配备复兴号系列动车组达1191组,累计安全运行13.58亿公里,运送旅客13.7亿 人次。 [26]
2022年1月5日讯,据 厦门 广电网报道, 厦门火车站 统筹考虑 季节性客流 变化、运输需求调整、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因素,优化列车开行结构,新增日常线列车2对、高峰线列车4对,周末线改日常线3对,变更运行区段9对,变更经由5对,变更始发 终到站 0.5对,停运日常线列车4对。 [27]
截至2022年9 月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5.3 万公里,其中高铁 4.1 万公里,铁路覆盖全国 99% 的 20 万人口以上城市。 [37]
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 [40]
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铁2082公里,圆满完成年度铁路建设任务 [41] ;国家铁路完成客运发送量16.1亿人次, 货物发送量 39亿吨。 [42]
2023年4月29日,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出行最高峰,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966.1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12064列,单日旅客发送人数、旅客列车开行列数均创历史新高。 [46]
历次提速
参见: 中国铁路大提速
1997年4月1日, 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
1998年10月1日, 中国铁路第二次大提速
2000年10月21日, 中国铁路第三次大提速
2001年11月21日, 中国铁路第四次大提速
2004年4月18日, 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
2007年4月18日, 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1997年4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这次提速调图,提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公里;全国铁路旅客 列车旅行速度 由1993年的时速48.1公里,提高到时速54.9公里;首次开行了 快速列车 和夕发朝至列车。
1998年10月1日零时,第二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调图,快速列车最高 运行速度 达到了时速160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55.2公里,直通快速、特快客车平均时速达到71.6公里;首次开行了 行包专列 和旅游热线直达列车。
2000年10月21日零时,第三次大面积提速在陇海、兰新、京九、 浙赣线 顺利实施,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60.3公里。新的 列车车次 将传统的快速列车、 特快列车 直快 列车、普通客车、 混合列车 、市郊列车、军运人员列车七个等级调整为三个等级,即 特快旅客列车 快速旅客列车 普通旅客列车
2001年10月21日零时,第四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000公里,使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市。这次提速调图,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1.6公里;进一步增开了特快列车,树立了夕发朝至列车等客货运输品牌的形象。
2004年4月18日零时,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调图,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提速网络总里程16500多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5.7公里。
2007年4月18日零时实施的 第六次大提速 ,是在京哈、京沪等既有干线实施的时速200公里的提速,部分有条件 区段列车 运行速度可达250公里,时速200公里提速线路延展里程一次达到6003公里,标志中国铁路既有线提速跻身世界先进铁路行列 [17]
最新动态
2022年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96对,增开货物列车65对。调图后,全国铁路客货列车开行总量分别达到5231对、10606对,列车开行结构不断优化,客货 运输能力 进一步提升。新图旅客列车车票将于12月27日起陆续发售。 [24]
2022年, 国家铁路 预计将完成旅客发送量30.38亿人、 同比增长 20%, 货物发送量 预计将达到38.04亿吨、同比增长2 .1%。 [23] 1月,12306App试点上线了电子临时乘车 身份证明 [28]
2022年1月23日消息,2022年,全国铁路将继续高质量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预计有3300公里新线建成投产。 沿江高铁 西部陆海新通道 、成都到 兰州 、大理到 瑞丽 丽江 到香格里拉铁路等重点工程都将取得新 突破。 [29]
2022年,铁路 部门计划 于4月上旬对旅客列车运行图进行优化调整,将暂停发售4月8日及以后始发的各次旅客列车车票,预计恢复发售时间为4月2日。 [31]
铁路线网
类型等级
  • 铁路类型
铁路根据运输对象(旅客和货物)的不同,可分为 客货共线铁路 客运专线 铁路和 货运专线 铁路。除了必要的技术作业车辆之外,客货共线混跑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客运铁路只跑旅客列车,货运铁路只跑货物列车。 高速铁路 (高铁级线路)、 城际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属于客运专线, 重载铁路 属于货运专线。
  • 铁路等级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局2017年发布的铁道 行业标准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TB 10098-2017), 铁路等级 分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铁路(包括国铁I级、国铁II级、国铁III级和 国铁IV级 )。
详情参见: 铁路等级
普速铁路
  • 线路列表
京哈铁路 沈大铁路 、京沪铁路、 京九铁路 京广铁路 焦柳铁路 宝成铁路 成昆铁路
线网规划
2016年07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规划指出2016至2025年,中国将构筑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其中,“八纵”通道为: 沿海通道 京沪通道 京港(台)通道 、京哈-京港澳通道、 呼南通道 京昆通道 包(银)海通道 兰(西)广通道 ;“八横”通道为: 绥满通道 京兰通道 青银通道 陆桥通道 沿江通道 沪昆通道 厦渝通道 广昆通道 [18]
设备设施
铁路车站
  • 车站等级
铁路机车
韶山系列电力机车 、和谐系列电力机车、 东风 系列 内燃机车 、和谐系列内燃机车、复兴系列电力机车
客运列车 列车等级
车票的首字母具体的说是 铁路列车 车次的一种等级编号。
Z开头的列车:直达特别快速旅客列车,简称直特,字母Z是“直”字的汉语拼音简写。这样的列车在行程中一站不停或者经停必须站但不办理客运业务。
T开头的列车:特别快速旅客列车,简称特快,字母T是“特”字汉语拼音的简写。这样的列车在行程中一般只经停 省会 城市或当地的大型城市。
K开头的列车:快速旅客列车,简称快速,字母K是“快”字汉语拼音的简写。这样的列车在行程中一般只经停地级中心或重要的县级中心 [19]
L开头的列车:临时列车,简称 临客 ,是“临”字汉语拼音的简写。
S开头的列车: 市郊铁路
C开头的列车:城际 高速铁路
Y开头的列车: 旅游列车 ,简称游。是“游”字汉语拼音的简写。
无字母: 普客 列车。
X开头的列车: 行包 快运

文化特色

铁路精神

安全优质、兴路强国 为新时期铁路精神,于2014年1月在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 上正式提出。
“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这是突破以往精神理念的新发展,更是指引铁路职工前进的新思路。这一精神,不仅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历史 新阶段 ,这一新的铁路精神,既有时代 铁色 ,又顺应了铁路发展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新时期铁路精神的新发展。安全优质体现了铁路的 本质属性 和首要职责,因为它是 国家经济 的大动脉,承载者 运输业 主导地位 ,确保 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的安全是铁路最重要的职责,为旅客货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也是铁路的本质属性,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使铁路带动国家,国家带动的铁路的互动发展,让铁路兴荣,国家强盛 [20]

铁路路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路徽
1949年1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军委铁道部)成立。5月,军委铁道部发出通知,在全国征集新中国铁路的 路徽 图样。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应征图案3200多件。铁道部对筛选出来的图案进行审查后,呈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暨财经委员会批准,才确定了所选定的图案式样。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诞生,同日, 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 成立。1950年1月19日,铁道部发出“制定中国人民铁道路徽图案式样分发全国各铁路一律制用”的铁道部令。这项部令颁布了中国人民铁道路徽标准式样图案和 胸章 帽徽 、纽扣、会场及建筑物装饰图式的比例尺寸,并且对路徽图案的含义专门作了说明:路徽图案代表机车正面;外圈是人字形的,象形代表人民;工是铁轨的 横断面 ,代表铁道;整图意义表示人民铁道。
1950年1月22日,《 人民日报 》发表了铁道部公告,确定采用 陈玉昶 设计的图案作为中国人民 铁路路徽 。公告中还公布了中选名单和奖励数额:第一名陈玉昶,酬小米800斤;第二名顾刻,酬小米500斤;佳作庐鹤春、冯敬修,各酬小米100斤。

绿化工作

播报
编辑
全国新增铁路4208公里,实现了宜林地段全面绿化全路,28.17万人直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以各类尽责形式合计折抵种植 乔灌木 435万株。 [30]

车票发售

2022年3月26日,中国铁路12306官网发布公告。公告表示,铁路 部门计划 于4月上旬对旅客列车运行图进行优化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为切实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将暂停发售4月8日及以后始发的各次旅客列车车票,预计恢复发售时间为4月2日。 [32]
2022年9月1日起,除少量市郊线路、边远支线外,全国铁路客运 营业站 与高铁 动车组 、普速旅客列车全面推广电子化补票 [34]

铁路春运

播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