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普通话比较,天津话最主要的是语音和声调的不同:从声母上看,天津话一般是将普通话的舌尖后音zh、ch、sh,分别读为舌尖前音z、c、s,如“中”读为“宗”、“山”读为“三”,“吃”这个音比较特殊,仍然读“chi1”, 等;i和r混用,如:“人”读“银”,“肉”读“又”;如果是开口韵母自成音阶时,就要在前加声母“n”,如“爱”读“耐”,“鹅”读“né”等。天津方言的另一个特点是使用一些特殊的语词,如用途很广的“嘛”即什么、“哏儿”即有趣、“打擦”是指开玩笑等等。最能体现天津话特点的是声调:天津话与普通话都有四个声调,但在每个声调的实际读音上却有明显的差别,特别是在阴平声调上,普通话读为高音、高平调,天津话则读为低音、低平调。 [1] 一个“哏儿”就反映出天津人“乐天知命”的性格特征。天津地处 九河下梢 ,码头文化遗风, 生存竞争 激烈。想在天津养家活命,不是桩容易的事。要化解生活的压力,只能自己 找乐儿 。走路跌倒了,天津人不往别扭处想,哈哈一笑,爬起来赶路是正事。天津人磨合出了一种活法——不说不笑不热闹,热热闹闹度时光。“哏儿”简单解释是‘好笑’,其实它体现了天津人的一种化解意识:不和自己过不去,把严肃问题游戏化了。在这个意义上说,天津 相声 界能人辈出,相声艺术在天津的兴盛,就不是偶然的了,而是与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别是天津方言的滋润分不开。 [1] 天津话在《 中国语言地图集 》和《 汉语官话方言研究 》中被归为“ 冀鲁官话 - 保唐片 - 天津小片 ”,但因其语调和用词与 宿州 淮南 蚌埠 信阳 等地方言的 相似性 ,在另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中被视为 中原官话 的一个分支。 关于天津话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天津话是土著方言,是由 静海 话在声调发生演变之后逐步形成的;其二,民间传说天津第一批居民来自山西 洪洞 大槐树村,而根据有关资料,也确实发现天津许多早期人物籍贯为山西;其三,天津人是“ 燕王扫北 ”时从 皖北 迁移来的,因此天津话源于皖北。 [1] “燕王扫北”即明成祖 朱棣 在登基之前被封为燕王,被明太祖 朱元璋 派往 北京 天津 一带戍边。同时他也带去了不少家乡及附近的人——包括大量安徽人——戍边屯垦。后来朱棣夺取帝位,亲赐天津这个地名,在此筑城设卫,即天津卫。至此,天津成为真正的城市,并且从安徽来的军人是最大的群体。他们的家眷、亲属等也随他们迁入天津。 到了清朝,天津改为州,后来改为府。天津在清代也是 淮军 的大本营。天津同北京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且天津还是离京城最近的大都市,不少官员、贵族等在此做官或修宅。因此,宫廷用语开始影响天津话。此时,天津话开始同北京话进行了双向影响。天津话与北京话出现了大量相同的词汇与读音。而从清朝晚期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很多曲艺形式,包括京剧、 相声 京韵大鼓 等都经历大发展,不少艺术家在京津两地演出,其中不乏名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京话与天津话的相互影响。如“捅漏子”的“漏子”,原本是 北京话 ;而“糟改”原本是天津话,但在京津两地都有使用。
[1] “天津乡音记忆工程”启动:最是乡音解乡愁 .光明网.2014-02-27 [引用日期2014-02-27] [2]  王临惠.天津方言阴平调值的演变过程_兼论天津方言的源流关系演变调值阴平天津方言演变的.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中国语文,2012 [3] 天津方言土语大全 .360个人图书馆 [引用日期2017-09-07] [4]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 [5]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年 [6]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北京: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 [7]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 [8]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 [9]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