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帮助

吴中四才子

明朝江南地区四大才子合称
收藏
0 有用+1
0
吴中四才子,指明中叶生活在 吴中 地区的 祝允明 唐寅 文徵明 徐祯卿 (另一说 周文宾 )。时下文史界在提及此四人时大都将他们视为整体,有的甚至将他们视为 文学社团
别    名
江南四大才子
所处时代
明代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骑骡归思图》等
本    名
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
唐在世时间
唐寅 1470~1523年
祝在世时间
祝允明 1460—1527年
文在世时间
文徵明 1470~1559年
徐在世时间
徐祯卿 1479-1511年

主要成就

吴中四才子,即 江南四大才子 。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 苏州 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 唐寅 唐伯虎 )、 祝允明 祝枝山 )、 文徵明 徐祯卿
明代成化、 正德 年间徐祯卿等四位诗人并称“吴中四才子”。《明史·卷286》:“徐祯卿与祝允明、唐寅、 文徵明 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徐、祝、唐、文活跃在 前七子 摹拟、复古之风大盛之时,能够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为诗以抒写性情为第一义,在当时来说,确属难能可贵。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 李梦阳 何景明 可比。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唐伯虎

唐寅 (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 六如居士 桃花庵主 、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 沈石田 文徵明 仇英 齐名,史称“ 明四家 ”,为 江南四大才子 之首。
唐寅 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 父母在 皋桥 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 四书五经 》,博览《 史记 》、《 昭明文选 》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 周臣 为师,又与 文徵明 同师 沈周 。16岁时参加 童生试 经县 试、 府试 院试 ,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 程敏政 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 、鄂、 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 工笔人物 ,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 秋风纨扇图 》、《 李端端图 》、《一世姻缘图》、《 山路松声图 》等。诗词散文有《 六如居士全集 》。
明正德四年(1509年), 唐寅 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 上筑 桃花坞 ,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 唐家园 ,遗址在今 桃花坞大街 )。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唐寅墓位于 虎丘区 ,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 仕女画 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 唐伯虎 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本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 苏东坡 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 唐寅 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 桃花坞 北。嘉靖26年迁葬到 横塘镇 王家村 。他逝世后由其亲友 王宠 祝允明 文徵明 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 墓志铭 ,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唐寅 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 沈周 ”。早期拜 吴门画派 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 周臣 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 南宋 院画 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 名声大振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 溪桥 ,四时朝暮的江山 胜景 ,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标注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唐寅 在拜 周臣 为师后,主要是宗南宋 院体 ,但其画有时也有与沈、文画风相近的作品,如《南游图》。这是唐寅三十六岁时 当琴 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赠送给他的。唐寅擅长写意花鸟,活泼洒脱、生趣盎然而又富于真实感。传说唐寅所作的《鸦阵图》挂在家中,有一天有数千只乌鸦纵横盘旋在屋顶,恍若酣战,堪称奇绝。唐寅花鸟画的代表作是《枯槎鸲鹆图》。其构图用折枝法, 枯木 枝干由右下方弯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笔浓墨画之,苍老挺拔。以 积墨法 画一只栖于枝头的 八哥 ,正引吭 高鸣 ,树枝似乎都在应节微动,从而显现出自然界生命律动的和谐美。秃笔点叶,一两条细藤与数笔野竹同枯树上的老 叶画 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幽旷恬静与清新的气氛。右上角 题诗 为:“山空寂静人声绝,栖鸟数声春雨馀。”诗画映发,对象的神态和画家的情趣融为一体,寄寓了超凡脱俗的思想。这幅画在画法上属小写意,一路运腕灵便,以书法人画,以写代描,笔力雄强,造型优美,全画笔墨疏简精当,行笔挺秀洒脱,形象饶有韵度,从中可以窥见 唐寅 在探讨写意技法和开拓花鸟画 新境界 方面的建树。
唐寅 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诗文、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在诗书画 有机结合 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其结合方法:一是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因为两者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唐寅的书法渊源于 赵孟頫 李北海 ,用笔秀润缜密,刚粟结合,意态端庄潇洒,近似“院体”的山水画风,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二是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这在唐寅传世绘画作品中较为明显。此外,诗与四的和谐一致,也是唐寅画的又一特色。比如,唐寅的诗文,豪放不羁,戏语中寓忧思;他的绘画也和诗一样,如纵壬中见深沉, 戏笔 中寓思想。其三,诗情与 画意 的紧密结合。唐寅绘画中的题诗和情感,紧扣画的主题和意境,以阐发或充实画面的内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兰墨,又通过象徵、寓意、拟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创造,形象地表达出诗意,这种诗与幽的冤美结合,也是 唐寅 画的一大特点。

祝枝山

祝允明 (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 六指 ,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 长洲 (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 狂草 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 唐伯虎 的画, 祝枝山 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由于与 唐寅 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祝允明 的祖父 祝颢 是明正统 己未 (1439)进士,官至 山西布政司 右参政,六十岁后辞职回乡。他精于诗文,喜欢写 行草书 ,远近都来求字。苏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游的有几十人。成化 癸卯
(1483)去世,享年七十九岁。祝允明的父亲祝瓛不如他祖父,生前不太出名,而且比他祖父早五个月就去世了。那一年祝允明二十四岁。祝允明的生母在他十六岁时已经离世。因此祝允明青年时是很不幸的。外祖父 徐有贞 (1407—1472)字元玉,晚号 天全 ,苏州 吴县 人。 明宣德 八年(1433)进士。后来因迎 英宗复辟 有功,委任为 兵部尚书 华盖殿大学士 ,封武功伯。徐有贞才华绝世,天文、地理、道释、 方技 都很通。书法擅长行草,深得 怀素 米芾 笔意,在当时很有书名。
祝枝山 自幼 天资聪颖 ,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19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 兴宁 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 吴门书派 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书法吸取唐 虞世南 、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 王羲之 王献之 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 唐伯虎 的画, 祝枝山 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草书诗翰卷”等作品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祝允明 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 枝山前闻 》、《浮物》、《老怪录》、《 苏材小纂 》、《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 兴宁县志 》。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 祝枝山 死后葬于苏州近郊 横山 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文徵明

文徵明 (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号停云,别号 衡山居士 ,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 吴门画派 ”创始人之一。与 沈周 唐伯虎 仇英 合称“ 明四家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 翰林院 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 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但文徵明幼时并不聪慧。稍长,学文于 吴宽 ,学书于 李应祯 ,学画于 沈周 ,终于“ 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 细笔 取法于 王蒙 ,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他的绘画作有《 雨余春树图 》《 影翠轩图 》《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 绿荫草堂图 》《 松壑飞泉图 》《石湖诗图》《失竹》《 江南春图 》《 古木寒泉图 》《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 仿王蒙山水 》等。其著作有《莆田集》。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 灵岩山图 》《洞庭西山图》《 拙政园图 》等。
文徵明 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所书四体 千字文 ,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他与 祝允明 王宠 ,同被誉为明代中或书法“三大家”。文徵明的小楷主要来源于 钟繇 王羲之 王献之 虞世南 褚遂良 欧阳询 ,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行书主要学怀仁集王羲之《 圣教序 》、智永, 运笔 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 黄庭坚 ,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 前后赤壁赋 》、《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他的所有的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九十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本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
文徵明 卒于1559年,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墓在吴县 陆墓 文陵村。现为 江苏 省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徐祯卿

徐祯卿 (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 常熟 梅李镇 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 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 吴中 。但早年屡试不第,读《 离骚 》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 文徵明 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 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 特殊地位 ,诗作之多,号称“文雄”。及第后与明文学家 李梦阳 何景明 交游甚密,悔弃少作,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 边贡 康海 王九思 王廷相 并称“ 前七子 ”。所作《 谈艺录 》,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徐祯卿 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 正德 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其墓葬于虎丘山西麓 万点桥 郁家浜 北端。 徐祯卿 的著述尚有《 迪功集 》、《 翦胜野闻 》、《异林》等。

史剧差异

唐、祝、文三人不仅都是 吴县 人,而且都擅长书画。 唐伯虎 文徵明 生于1470年,祝枝山大他们十岁,生于1460年,以名气而论,唐居前。
唐伯虎少与落魄不羁的才子 张灵 为挚友,后从师学画于 周臣 ,并结识 沈周 诸画家,切磋画艺与诗文,29岁中了乡试第一,一时名声大震。唐伯虎赴京应试,因受朋友牵涉 科场舞弊案 而被革黜(其实是明代官场倾轧, 程敏政 遭人弹劾所致)。后唐伯虎娶了风尘女子 沈九娘 ,因九娘之名,后人杜撰出一个《 九美图 》。
小说中,唐伯虎有九个妻子,其实唐伯虎妻妾成群是假的,但他确实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其为人洒脱,落拓不拘,文字秀润流畅,绘画生动清隽,诗多华丽之句,举止有放浪之行,生活得并不轻松,并非《 三笑 》中的喜剧角色。
历史上的 文徵明 ,与如今戏剧中的文徵明,确有相近之处,其处世谨慎,其画风秀润,构图平稳,酷如为人。
祝枝山 性格幽默,其作品亦如为人,其书法笔势挺健,出入变化,自成面目,但时有失笔。他后官至广东 兴宁县 知县 ,迁应天府通判。这也与如今电视剧的戏说大不同。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电视剧《 金装四大才子 》的“吴中四大才子”,讲的是 唐伯虎 、祝枝山、文徵明、 周文宾 四位苏州文人的故事。而周文宾乃至“ 王老虎抢亲 ”的故事,是文人后来虚构的。因为 徐祯卿 英年早逝 ,科举之后留在京城,不在吴中等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