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汉文帝又任命周勃为丞相。十个多月后,汉文帝说:“前日我诏令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的人还没有动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国去吧。”周勃于是被免去丞相职务,前往封国。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
河东郡
守、郡尉巡行各县到达绛县,绛侯周勃自己畏惧被诛,经常身披铠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来见郡守、郡尉。
此后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谋反,皇上就把这件事交给
廷尉
。廷尉又把此事交给长安处理,于是捕捉周勃治罪。
周勃恐惧,不知怎样答辩。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就在牍板背面写上字示意他说:“请公主作证。”公主,是汉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公主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引用公主作证。
周勃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
薄昭
。等到周勃案件紧急关头,薄昭替他向
薄太后
进言,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事。
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
北军
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
汉文帝已经看到绛侯在狱里的供辞,于是向薄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才查清楚了,马上放他出狱。”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绛侯出狱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周勃又回到封国。于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刘邦正是看到了周勃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特点,认为他能够承担大事,在自己即将去世的时候,把樊哙手下的军队交给了周勃。吕后上台后,周勃隐忍以待。
吕后
曾以残忍的手段害死了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如意,惠帝惊恐而死。吕后遂立刘邦和宫人的幼子为帝,自己临朝称制。她又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誓,封诸吕子弟为王,又令吕产、吕禄分领京师南北二军,控制了首都的警卫部队。还安插自己的亲信审食其为左丞相。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矫制以令天下”,妄图篡夺汉室,齐王刘襄首先起兵讨伐诸吕。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用计夺取了吕氏军权,并与朱虚侯刘章共同谋划,一举诛杀二吕,族灭吕氏,立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为帝,为汉文帝。
司马迁
:“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
太史公自序
》:“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吴楚之兵,亚夫驻于昌邑,以戹齐赵,而出委以梁。”
班固
:“周勃为布衣时,鄙朴庸人,至登辅佐,匡国家难,诛诸吕,立孝文,为汉伊、周,何其盛也!”
“ 懿懿太尉,敦厚朴诚。辅翼受命,应节御营。历位卿相,士国兼并。见危致命,社稷以寍。”
陆机
:“安国违亲,悠悠我思。依依哲母,既明且慈。引身伏剑,永言固之。淑人君子,实邦之基。义形于色,愤发于辞。主亡与亡,末命是期。绛侯质木,多略寡言。曾是忠勇,惟帝攸叹。云惊灵丘,景逸上兰。平代禽豨,奄有燕韩。宁乱以武,毙吕以权。涤秽紫宫,徵帝太原。实惟太尉,刘宗以安。挟功震主,自古所难。勋耀上代,身终下藩。”
姚信
、士纬:“周勃之勋,不如霍光,此前史所载,较然可见,而以周勃功大於霍光,意窃不安,何者?周勃本高帝大臣,官尊势显,众所归向,居太尉位,拥兵百万,既有陈平王陵之力。又有朱虚诸王之援,郦其游说,以谲诸吕,因众之心,易以济事。若霍光者,以仓卒之际,受寄讬之任,辅弼幼主,天下晏然,遇燕王上官之乱,诛除凶逆,以靖王室,废昌邑,立宣帝,任汉家之重,隆中兴之祚,参赞伊周,为汉贤相,推验事效,优劣明矣。”
司马贞
:“绛侯佐汉,质厚敦笃。始击砀东,亦围尸北。所攻必取,所讨咸克。陈豨伏诛,臧荼破国。事居送往,推功伏德。列侯还第,太尉下狱。继相条侯,绍封平曲。惜哉贤将,父子代辱!”
崔致远
:“谓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绛灌亦一时俊杰,关张非累世勋庸,镂姓名于金鼎玉钟,饰仪形于云台烟阁,永言尽美,孰敢争先?”
陈元靓
:“伟哉绛侯,功臣莫俦。明诚贯日,劲气横秋。中涓事汉,右相安刘。性直不挠,木强弗柔。吕宗尽翦,尧绪延休。归尊代邸,方显谟谋。”
归有光
:“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左丞相绛侯周勃”。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周勃。
周亚夫
:周亚夫,河内太守、
条侯
,七国之乱后,拜丞相,下狱饿死。
孙子
周建德
,太子太傅、平曲侯,有罪,封国废除。
周家为西汉贵族中的一家,
史记
列入五位异姓功臣世家第五位,故也称绛侯周勃世家。
绛侯国世系
绛侯(前201年—前163年)
|
传位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代
|
绛武侯
|
周勃
|
33年
|
前201年-前169年
|
8100户
|
第2代
|
绛侯
|
周胜
|
6年
|
前168年-前163年
|
周勃子
|
条侯国世系
条侯(前161年—前144年)
|
传位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代
|
条侯
|
周亚夫
|
18年
|
前161年-前144年
|
绍封,周勃子
|
平曲侯国世系
平曲侯(前143年—9年)
|
传位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代
|
平曲共侯
|
周坚
|
19年
|
前143年-前125年
|
绍封,周勃子
|
第2代
|
平曲侯
|
周建德
|
13年
|
前124年-前112年
|
周坚子
|
第3代
|
平曲侯
|
周共
|
8年
|
2年-9年
|
绍封,周勃玄孙
|
周勃逝世后,安葬在
绛县
勃村北边一块高塬上。有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镶嵌在绛县城门楼上的《汉封邑》石匾额和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矗立于绛县仪门楼前的《绛侯封邑》石碑的佐证。
六十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长陵的一座陪葬墓附近发现了大量陪葬坑,坑内出土了三千多陶人、陶马。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对此墓进行长达五年之久的考占发掘.这座墓规模巨大、构筑复杂,为已发掘的汉墓所罕见,在西汉帝陵陪葬墓中很有代表性。此墓位于长陵东部,在今咸阳市秦都区肖家村乡杨家湾村北。从其地貌来看,该是《水经注》中记载的周勃或周亚夫墓。
在河南郑州也有“周勃墓冢”区:以“周勃墓”夯土台基底周边线各外扩50米。
在河南南阳民间流传的“唐河八小景”之一,就有周勃墓(又名飞来土,位于北城墙内侧)。
周勃,周亚夫殁后,均归葬乡土(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汉长陵陪葬墓时,发现周勃墓,因此认为在丰的墓为衣冠冢或寄灵墓),绛侯墓现位于凤城镇周庙村西北隅。据《丰县志》载:“周勃墓在城东北十二里,周亚夫墓在绛侯之左。明初汉碑犹存,至今子孙世业八十余亩”。周勃、周亚夫墓现在尚存,墓地有数棵柏树,汉碑散佚,明代碑尚存。周庙村中有周氏宗祠,内祀绛侯及周氏历代宗亲,周祠飞垩流丹,金碧辉煌,颇具气势。至今周氏后人仍在村中居住。
汗流浃背
汗流浃背
,这个成语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