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个性的炒饭  ·  qt checkbox ...·  1 年前    · 
千年单身的咖啡  ·  Thread.MemoryBarrier ...·  1 年前    ·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为浙江量身打造、指引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总方略。20年来,松阳县委深入学习贯彻“八八战略”,立足松阳生态资源优势的最大实际,着眼于田园资源的经济化、品牌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大力发展田园经济、培育田园城市、建设田园乡村、保护田园生态、经营田园风光、弘扬田园文化,努力建设生活富裕、家园秀美、人文和谐的“田园松阳”。

一、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样板

“八八战略”为浙江发展制定了统管全局的总体性战略。松阳县委坚持以“八八战略”为遵循,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制定有松阳特色的发展战略,扎实推动县域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贯彻“八八战略”

县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丽水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根据实际县情,全力打造“田园松阳”,实现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谱写松阳加速崛起的崭新篇章。

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是“八八战略”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松阳走访困难企业、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多年来,县委始终沿着“八八战略”和习近平同志指引的路子,高站位推进、高水平统筹、高质量实施,加快推动松阳山区的高质量发展,把山区打造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2005年,县委提出“工业强县”战略,着眼于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把“合力兴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工业经济作为松阳的第一经济。2006年,县委围绕着实现松阳经济社会新跨越,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积极引进、培育大型不锈钢企业,培育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群,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2008年,县委积极谋划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打造浙江不锈钢管业基地、丽水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发展铜加工、鞋服轻工、塑料制品等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1年12月,县第九次党代会强调坚持工业第一经济不动摇,坚定强势发展工业路子不偏移,坚持重中之重抓工业力度不减弱。为此,松阳全面实施“3683”工业赶超计划[1],大力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八八战略”指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从2003年以来,县委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重视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加快培育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依托现有的竹木及茶叶、蔬菜、干水果、食用菌、畜禽等多个领域的优质生产基地和粗加工基地,提升技术含量,完善产业政策,开发深度加工,重点开发茶保健、茶饮料等项目,发展竹木精加工,推进绿色农产品加工业。2006年,县委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城镇山体绿化工程,创建省级园林城市。2011年,松阳打造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清洁安全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松古平原产业带。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2005年,县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06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丽水松阳等地考察时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城促乡,以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村发展。为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县委把下山移民作为县域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积极引导生活在高山、深山等生存条件恶劣的山区群众自愿下山脱贫,促进山区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与此同时,加强与发达地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实施松阳农民“异地创业”战略,充分发挥外出创业人员的带动作用,主动对接城乡二、三产业用工需求,引导更多的松阳农民“走出去”。为了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松阳加快推进农村断头公路连接线项目、乡镇标准化车站、村级港湾式停靠站及省市委部署的“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农民健康”、绿色生态家园等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2008年,按照“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以宅基地整理为重点,大力推进旧村改造及整村搬迁和小规模自然村的撤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破解农民建房难,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2011年,全面建设西屏镇、古市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区,扎实推进松古平原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城乡统筹发展进入“全面融合”阶段。

为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提出的发挥人文优势、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县委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弘扬具有松阳特色的文化。松阳是浙江革命遗存最多的革命老根据地县之一,地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中共浙西南特委和浙西南军分区成立地。县委高度重视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2005年,县委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挖掘老区红色旅游内涵,加强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松阳也是丽水最早的建制县,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为深入挖掘这些宝贵财富,2006年,县委推动打造“人文松阳”,挖掘、整理和提升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以叶法善、张玉娘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同时做好延庆寺塔和松阳高腔两个“国字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从2003年到2012年,松阳地区生产总值由16.96亿元增加到66.07亿元。全县城镇化率从2006年30.4%提高到2012年39.17%,1.9万农民实现下山脱贫。

(二)立足松阳自身优势建设“田园松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为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实现人民群众建设生态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县委既把田园风光作为战略资源来经营,更把“田园松阳”作为发展理念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作为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2016年,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田园松阳”升级版。在迭代升级中,松阳结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统筹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同时,通过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3把“金钥匙”,深化重大招商项目“一把手”工程,出台人才新政,大力招才引智。仅2020年,松阳全县生态工业大项目签约投资额达30亿元、同比增长184%,新引进大学生1615人、同比增长197%,均创历史新高。

突出绿色生态,培育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经济形态。松阳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资源禀赋优越、传统村落保存完整、乡土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以优质生态为底色、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支撑、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努力打造囊括“食养、医养、水养、体养、文养、气养”全领域、全时域、全县域的“全域康养胜地”。

突出开放发展,打通对外交流大通道。县委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开放战略新布局,持续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余姚“飞地”项目建成投用,嘉兴“飞地”、上海“飞楼”项目顺利推进。通过举办中国茶商大会、现代有机农业峰会、中国不锈钢管高峰论坛、人才科技周等活动对标国际标准,密切国际联系,增强国际影响,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2020年,衢宁铁路通车,实现了依托浙西南公铁物流中心,主动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溢出效应”,积极嫁接大湾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及“义新欧”班列等平台,为推动松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突出城乡融合,趟出一条符合山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县委以松古平原一城化为总抓手,加速城乡资源要素的节约集约利用、双向循环畅通,构建“区域联动、跨界统筹、内聚外联”的县域发展新布局。利用“大搬快聚”,充分结合人口转移、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需求,优化村庄布局,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促进全域各类土地要素有序流动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021年,松阳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041元、23405元,获评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县和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

(三)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田园松阳”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一个光荣使命。实现共同富裕也是“八八战略”的价值归宿。2020年,县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田园松阳”。2021年12月,县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田园松阳”。

县委聚焦产业发展,锚定工业强县发展路径,把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为支撑,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打造要素集聚、业态集成、产城融合的智能制造新城,加快走出一条具有松阳特色的“富民强县”新路子。2022年,松阳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3%,列山区26县第1位、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8%,列山区26县第2位、全省第5位。

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发掘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切实推动农业大县加速向农业强县转变,建成各类“共富工坊”79家,乡镇级生态强村公司经营收入达5393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多措并举减轻中等收入家庭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压力,致力打造橄榄型社会结构。2022年,松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911元、25324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首次破2,缩小至1.97,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考核优秀,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监测得分居山区26县首位。

二、坚持以茶兴农,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在“八八战略”和市委提出的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发展要求指引下,松阳县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优势抓重点,大力发展茶产业,推动松阳赶超跨越,实现“富民强县”。

(一)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

2006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松阳考察时指出,松阳茶产业要向绿色有机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12月,县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实施“优势产业”工程,着力打造“绿色松阳”,坚持以茶兴农,推进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为此,县委提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倾力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全国绿茶集散地”品牌。2011年,松阳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深入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战略,力争构建“全县人口三分之一从事茶产业、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农民收入三分之一源于茶产业”的茶产业格局。“松阳银猴”“松阳香茶”先后于2011年、2015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松阳被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示范基地等称号。

茶产业是松阳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事关富民增收的民生之本。从2008年起,松阳连续举办中国茶商大会。通过茶商大会、招商推介、茶业交流,越来越多的松阳茶人走出松阳,越来越多的外地茶商茶农走进松阳。在此期间,松阳不断完善茶树种质资源圃,筛选优良品种加以扩繁,推广适制性强的高品质松阳香茶、红茶茶树品种,优化提升香茶加工技术,提高传统主打产品效益,增强种质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茶园耕作、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机采机剪等关键环节开展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技术研究,提高产业机械化水平。在县委的推动下,浙南茶叶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绿茶产地交易市场和中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2012年获评全国重点茶叶市场,2013年被授予“中国绿茶第一市”称号。

(二)不断拓宽大花园生态价值转化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后,县委始终围绕习近平同志的重要嘱托,突出生态保护,坚持以茶兴农、以茶兴旅、以茶富民、以茶强县,推动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宽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通道。

着力做好茶经济文章,大力开发特色旅游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12月,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茶产业、培育茶经济,使茶产业成为集生态、经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此后,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茶产业强县的若干意见》《松阳县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等政策文件,致力将松阳打造成为全国茶产业强县和“产贸研文旅”高度融合发展的“中国茶乡”。

县委积极推动挖掘整理松阳茶文化史料文献,宣传推广松阳茶文化、茶品牌,谋划和推进一批农业观光园、农业综合体项目,培育运动休闲、文化休闲、度假休闲、乡野休闲等新型农旅结合业态。依托松阳千年茶乡氛围,以百里乡村百里茶的茶产业为主要业态,在农旅业态建设中,将茶元素、茶文化与乡村特色文化结合,让乡村的山水、田园和茶文化有机结合,建设茶乡村、茶乡镇,不断充实丰富茶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茶楼、茶馆、茶餐厅、茶养身馆、茶书院等茶主题空间,在有条件的农家乐民宿设立茶叶营销专区,引导民宿综合体开展销售、观光、教育等综合性创建。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骑行茶园”的大木山茶园,在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化、体育、旅游等多种元素,将博大精深的东方茶文化体现于种茶、采茶、制茶、看茶、品茶等各个环节,也体现于景区游客中心、茶叶博物馆以及休闲骑行道、专业骑行道、茶文化长廊、景观雕塑的景点布局之中,仅2021年,大木山茶园就吸引游客66.98万人次。

拓宽茶产业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2018年,松阳入选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十强县(市)名单首位。2021年,在第17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松阳获评茶旅融合特色县域、茶业百强县等称号。至2022年,松阳已连续5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域。

三、坚持文化引领,打造乡村振兴的先行地

文化建设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20年来,松阳县委把传统村落视为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最独特的经济资源,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作为保留历史文脉、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系统开展传统村落的生态修复、经济修复、文化修复、人心修复,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打造“松阳古村落”品牌

松阳县域内保有100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中国传统村落78个,高山阶梯式、平谷式、台地式、傍水式、客家聚落式古村落在松阳山水间交相辉映,被誉为“古典中国的县域样本”“最后的江南秘境”。传统村落是贯穿松阳1800多年耕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松阳的特色文化。2006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松阳考察时强调,古老就是财富,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古建筑,体现特色。县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落实“八八战略”和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同年12月,县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将保护古村落的发展工作放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突出古建筑保护工作。2011年12月,县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更加注重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和传承村居文化、民俗文化。按照保留农村文脉、注重传承历史建筑文化的要求,县委积极推动“松阳古村落”品牌建设工作。2012年,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目标要求,全面普查全县历史文化村落资源,编制保护利用规划,研究制定保护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保护基金。

为推动打造“松阳古村落”品牌,县委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纳入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做精做深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在制度层面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打造“松阳古村落”品牌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古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成立了由各方面专家、学者、志愿者组成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专家委员会、为古村落保护建言献策。还组织专家编写《松阳古村落》《传统民居改造利用技术指南》《松古村语》等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性书籍,使得传统村落保护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松阳一以贯之将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传统村落纳入全县文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的古村落保护之路。

(二)创新开展“拯救老屋行动”

传统村落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利用反过来也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松阳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摆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战略高度,深入实施生态宜居提升行动,高质量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创新开展“拯救老屋行动”,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外来人口和资金进入乡村休闲和创业产业,建立与百姓互为支撑、和谐共处、有机融合的工商资本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从“下山脱贫”到“上山致富”的美丽蝶变。

2015年,松阳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验区。2016年1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将松阳确定为“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县。以此为抓手,县委深入开展以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文明复兴行动,通过引导、帮助村民对原有住房进行修缮、改造,用较低的成本达到改善居住条件的目的,建成一批精品民宿示范项目,如枫坪乡的“柿子红了”,四都乡的“云上平田”“云端秘境”“过云山居”“飞茑集”,板桥乡的“麒麟山居”,三都乡的“酉田花开”,赤寿乡的“卓庐若家”等。其中,杨家堂村、桃野民宿等5个点位入选山区26县“百佳网红打卡点”,成为省“百县千宿”试点县。截至2022年底,全县19个乡镇(街道)中75个中国传统村落的312幢老屋完成修缮,面积共计约17.9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59亿元,发展品质民宿(农家乐)526家,床位5660张,餐位19642个,从业人员1583人。2022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24.37万人次,营业总收入13572.99万元,成为全省民宿经济发展新高地。

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共同富裕,松阳积极培育“民宿+农业、文化、康养、研学、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云上平田”“原乡上田”等田园民宿综合体,推动民宿由单一住宿向研学基地、咖啡吧、茶室、农产品展售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扩大民宿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综合经济效益,实现“过路经济”到“过夜经济”的转变。如位于大东坝镇的鸣珂里文化民宿,聘请“非遗”传承人为艺术顾问,不仅从事豺虎画、竹编等的传承与教学,还进行本土手工艺品设计创作,开发了“独山”系列文创产品,获评浙江“非遗”特色民宿。

“拯救老屋行动”被列入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荣获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并在全省推广。2019年,松阳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代表团参加了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松阳古村落保护实践和经验引起全国乃至国际各界的高度关注。

(三)创建国家传统村落公园

2020年,县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加速振兴乡村产业、优化乡村生态、兴盛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治理,打造“国家传统村落公园”。此后,县委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理念,把传统村落放到历史动态中去加以考量,通过“中医调理、针灸激活”方式,给予村落适度的刺激,慢慢恢复其生命力,达到“形神共养”“天人合一”。在方法上,采取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最有效的人工干预,并充分利用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材质和废弃建材,充分利用生态环保技术,力求维持原生态的田园风光,维持原真的田园乡村风情,维持原味古朴沧桑的历史感。通过保护使传统村落达到健康态、和谐态,实现“风貌完整、舒适宜居、富有活力、人文和谐”,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让原住民生活更加富足而有尊严,打造有品质的幸福乡村生活。2021年9月,开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二次创业”新阶段。2022年,松阳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风雨兼程20载,踏平坎坷向未来。20年来,松阳县委紧跟时代步伐,聚焦浙江所需、松阳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艰苦创业,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松阳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展望未来,松阳县委将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对松阳的殷切嘱托,高质量推进现代化“田园松阳”建设,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画卷中,擘画乘胜奋进的时代新篇章。

[1]“3683”工业赶超计划,是指全县工业要奋战5年决胜300亿大关,并着力培育60家产值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完成工业用地开发建设面积8000亩,力争培育成功3个开发面积超1000亩、产值超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