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点什么
(以下部分节选自环梦会议手册“会议理念部分”)
我们希望每一位参与者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听过很多人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参加模联到底是为了什么?”或是“模联到底是什么样的活动?”
这样的问题很难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也可能不会有一个权威的答案。然而,我们仍然想和每一位阅读者探讨这些问题。
- 当我们问起一位参加模联第八年的模联人时,ta告诉我们“我还有一群很好的朋友在这里,我想和他们一起再做些事情。同时我也觉得,模联里有些很有益的东西,有些精彩的会议体系,有些很有效的培训体系。我希望再尽我一份力把这些东西保存留住,传承下去,推广开来。”
- 当我们问起一位环梦的学指时,ta告诉我们“模联是我的青春所在。或许当自己和身边模联的朋友都感觉青春消逝了的时候,就会自动离开吧。”
- 当我们问起一位未曾参加过环梦的代表时,ta告诉我们“我没参加过你们的某个委员会,所以很感兴趣。我也想磨练一下自己,变得更强。”
事实上,无论我们怎么看待模联,它终是一个学生活动。 任何寄托在它上面的超出学生活动范畴之外的愿景或者期盼都是不切实际的。它不是培养世界领袖的捷径,不是培养参与者知名度的工具,不是日后在他人面前小言詹詹时的谈资,不是争权夺势勾心斗角的名利场。它只是个学生活动,仅此而已。
这个学生活动试图通过模拟国际政治局势和范围广泛的其他与之关联的内容,促进学生对于国际政治或一些国家国内政治生态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一系列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公众发言、自我表达、沟通斡旋、合作双赢、压力决策、团队协作等等。这些当然对于参与者有着不小的提升。
但作为学生活动,模联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从一个参与者的角度而言,它对于个人能力的锤炼似乎在三到四年的模联经历之后就达到了极限,并不能持续地带给参与者个人能力上的新收获。从一个专业的国关学习者的角度而言,模联对于国际政治的涉及其实相当浅显。所谓模联中的“学术”,更多时候是简单的“知识”,模联人做到“知其然”已经不容易,又有多少能做到“知其所以然”?非国政或相关专业模联人中的佼佼者,大多也停留在约是“能够独立完成一份相当于国关大二大三专业课大作业的学术文件”的水准,离真正的“学术研究”相去甚远。更何况,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当他们到了大三大四,考研、申请、实习、英语、工作、创业等等事务或许都远比模联能让自己收获更多。
所以,为什么会有五年六年甚至七年八年的模联人?我们在能力上没有新收获时,为什么还留在模联?很多人对此的答案都是“我还有一群朋友在这里,我舍不得他们。”没错,这时候的模联对于我们而言超越了一个简单的学生活动,而是一个维系人情关系的纽带。我来参加你的会议,是因为我认可你会给我带来友情;我来和你同场做学指,是因为我觉得和你共事感到开心;我们来一起筹办一场会议,是因为我有你们这么一群人在一起为一个目标而努力时,就会有无尽的动力与快乐。在人的一生中,有这样一群朋友无疑是幸运的,这样的友谊也会给自己的人生增色不少。
同时,模联是一项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学术指导们交给代表的不仅是知识或开会方法,更多的还有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思维的逻辑性,以及踏实做事认真做人的态度与“德育”。有成百上千的优秀模联人,在努力通过模联这项学生活动做好自己认可的教育模式,给代表传达他们的“德育”,不畏劳苦,川流不息。
若能让每一位代表在参会后都感觉“收获颇丰”,那将是*梦能够得到的最大成就与认可。
不仅如此,我们还希望学术团队的成员们与组织团队的成员们,都在一次会议中获益良多。与代表们的交流也是我们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压力下解决问题也是我们自我锤炼的过程。举办一次成功的会议所能带给学术团队和组织团队的收获并不比带给代表们的少。学指们和组织团队的成员们也将在这一次盛会中收获相互之间的、与代表们的深厚情谊。对于“教育”的践行,或许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教育”的真正内涵。
所以,我们希望每个在*梦以及相关的系列活动和系列会议中的参与者,都得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一份多年之后还会时时怀念的珍贵友谊,一段无论何时还会经常浮现在脑海中的快乐时光。
我们希望每一位参与者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