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的理论核心是所谓“文化形态史观”,或称为“历史形态学”。其主要论点是:(1)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2)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决定的。(3)文化的衰落来自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力,多数人相应地撤回了他们的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4)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失和和灵魂的分裂。 [2] 汤因比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单位问题。他认为历史研究的范围既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一个国家,更不是一个社会,而是一个能够自成体系的文明。历史研究的单位就是文明。接着,汤因比指出文明社会的定义。即某一特定的具有共同文化或共同生活方式的人的群体。他提出了一个文明社会的分类,把历史上的人类社会归纳为26个文明,然后在这个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文明之间也是可以互相比较的。 汤因比批驳了文明起源的两种偏见,引入中国的阴阳观念,认为文明的起源是“挑战与应战”,是两者互相结合的产物。他认为,文明首先起源于挑战。挑战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的挑战;另一种是人为的挑战。人类最先的六个文明,是源于自然环境的挑战。而第二代和第三代的许多文明,则大多是在人为的挑战下产生的。汤因比提出一个观点,认为文明从来都不是来自于安逸的环境。但是,他又认为,挑战要有一个限度,如果挑战过分艰难,文明就不会产生。 [1]  金歌编,中外名著博览 人文社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03,第344页 [2]  石强主编;本书编委会编著,领导经典浓缩书 7 历史文化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2,第685-686页 [3]  孙志宜,肖玮,徐宗品编,人文艺术名著导读,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03,第153页 [4]  卜宪群编著,史学名著导读,学习出版社,2012.09,第310-311页 [5]  金歌编,中外名著博览 人文社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03,第344-345页 [6]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1: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