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还没有出生就让为娘的操碎了心,害怕他们营养不足,害怕他们生长不好,还害怕他们提前来报道。尤其是每次去产检就是像闯关一样,从早期的NT,再到唐氏筛查,系统B超一系列的检查就害怕听到医生说不好。等挨过了前面的检查,后期又怕脐带绕颈,又害怕宝宝胎位不正,总之就是让为娘放心不下。现在拿上你的B超单,看看你的宝宝是什么胎位吧!
宝宝胎位有几种?
胎位是指胎儿先露的指定部位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正常胎位多为枕前位。妊娠30周后经产前检查,发现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谓之胎位不正,其中以臀位为常见。
各种胎位及其缩写:
顶先露有六种胎位:左枕前(LOA) 枕左横(LOT)枕左后(LOP) 枕右前(ROA) 枕右横(ROT)枕右后(ROP)
臀先露有六种胎位:左骶前(LSA) 骶左横(LST)骶左后(LSP) 右骶前(RSA)骶右横(RST) 骶右后(RSP)
面先露有六种胎位:左颏前(LMA) 颏左横(LMT) 颏左后(LMP) 颏右前(RMA) 颏右横(RMT) 颏右后(RMP)
肩先露有四种胎位:肩左前(LScA) 肩左后(LScP) 肩右前(RScA) 肩右后(RScP)
枕前位:宝宝的脸可能朝向妳的背部、背部稍微朝向妳腹部的一边,这种姿势称为枕前位或枕骨前位(枕骨为宝宝头部后面),是宝宝通过骨盆的理想姿势---他能把下巴塞在胸部,以适合通过骨盆,生产时稍微转向产道。多数宝宝都采用这种姿势。
枕后位:枕后位是宝宝的背部靠向妳的背后,脸朝向妳的腹部,大约只有百分之五的宝宝无法变为枕前位。如果妳的宝宝属于这百分之五,并不表示妳就无法实行自然产,但宝宝在这种姿势中无法适当地将下巴贴向胸前,大多数将进一步转正,通过妳的耻骨弓下面。这种胎位将使产程拉长,令妳在分娩期间背痛,可能更需要辅助生产。
臀位:臀位是宝宝的屁股朝下、头在妳的肋骨下面,两腿可能向上伸直(伸腿臀位),也可能单腿或双腿朝下(足式臀位)。如果妳的宝宝是臀位,三十七周时可能需要体外回转术,妇产科医生会将手放在妳的腹部,试着把宝宝倒转过来。
横位:横位是宝宝横躺在妳的肚子,头朝向妳的左边或右边,除非宝宝自己转向,否则你需要剖腹产。
单臀位:婴儿的身体在臀部折成两半似的,双脚举到头顶上。生产时,由臀部先出来,这种生产方式是臀产中最安全的,因为只要子宫口开的够大,足够让臀部出来,那么就不必担心头部出不来了。
复臀位(屁股与脚一起先出来):婴儿有如呈盘腿坐的状态,屁股和单脚一起先出来。虽然这也属于安全的生产方式,但有时只有一脚先出来,就是下面介绍的不全足位。
不全足位(只有一脚先出):这种形态与前两种状态不同的是,容易提早破水,也因此脐带有时会从子宫口脱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子宫壁与婴儿之间的脐带受压迫,将危及胎儿的生命。而且,这种生产方式即使屁股已先出,但子宫口无法全开,致使婴儿头夹在子宫口不易出来,即可能造成难产。
全足位(两脚先出):这种生产方式比起前者,脐带更容易脱出,加速婴儿血液循环的恶化,是胎位不正之中最难生产的类型。
造成胎位不正的原因:
胎位不正又叫胎位异常,一般指妊振30周后,胎儿在子宫体内的位置不正,较长见于腹壁松弛的孕妇和经产妇。胎位不正包括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以臀位多见,而横位危害母婴最剧。由于胎位不正将给分娩带来程度不同的困难和危险,故早期纠正胎位,对难产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胎位不正可提前在医生的辅助下调整,如果不能调整的要尽量选择剖腹产,臀位经产妇可酌情考虑顺产。生产时发现胎儿胎位不正,医生会跟孕妇商量如何选择最佳的生产方式,如果经过调整,胎儿转为头位,自然生产方式是首选,如果调整不回来,可能选择剖腹产较为安全,医生会分析利弊,让母亲、家属及医生共同做出选择。
关于宝宝各种胎位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各位宝妈们在看到宝宝B超单的时候要知道是什么位置,及时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