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

2009-2014,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市规划,博士

2007-2009,中山大学,人文地理,硕士

2004-2006,中山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辅修

2002-2007,中山大学,城市规划,学士

教育与研究方向:

  • 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调控的优化技术和对策研究,包括城市更新、乡村规划、城乡社区治理与规划、国土空间重构中的权益调节机制等。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共3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

  • 出版中英文著作6部。其中,《城市化转型与土地资本化:珠江三角洲“二次”城市化中的南海模式》由重要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分别荣获了2022年度“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度“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Peri-urban China: Land Use, Growth, and Integr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由全球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出版社Routledge出版,并被“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联合国人居署、教科文的顾问机构)”授予“2019年葛德•阿尔伯斯特别提名奖”;《武汉城市社区更新理论与实践》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城市社区更新理论与实践丛书”之一,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由建筑领域的重要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获得武汉市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在城市研究领域SCI/SSCI顶级期刊(如,Urban Studies, Citie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Habitat International, Urban Research and Practice,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Applied Geography)上发表文章15篇;发表城乡规划奖励期刊/CSSCI/CSCD文章近40篇。

  • 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地理学会、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的多个优秀论文奖,获湖北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二等奖、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三等奖、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获得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主办的首届“鲍鼎杯”社会调查征集评选金鼎奖、最佳指导老师奖。

  • 兼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分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委会青年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区规划实践联盟成员,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社区规划与治理专委会秘书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武昌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社会治理创新界别委员。

  • 曾任岳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助理和首席专家,中共岳阳市委组织部特聘专家。

  • 担任国际期刊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编委、Land客座编辑,Cities, Urban Studies, Land Use Policy, Habita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国际城市规划、地理科学、上海城市规划、城乡规划等国内外知名期刊的特约审稿人。

工作经历:

2014/10 - 至今, 武汉大学,城市规划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2017/06 - 2019/07,岳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助理,首席专家

2013/12 - 2014/08,雅克设计有限公司,规划师

2013/08 - 2013/12,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系,助理研究员

荣誉:

武汉大学第二批“青年拔尖人才”出国项目资助,2018

获奖情况:

  • 著作《城市化转型与土地资本化:珠三角二次城市化中的南海模式》获,2022年度 “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广东省委、省政府)

  • 著作《城市化转型与土地资本化:珠三角二次城市化中的南海模式》获, 第十二届钱学森城市学(土地住房)金奖提名奖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城市学研究会联合评选)

  • 著作《武汉城市社区更新理论与实践》获, 武汉市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

  •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白沙村村庄规划》获,2021年 湖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 省级项目评优,排名第七)

  • 指导学生撰写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全国试点经验调研报告》获 武汉大学202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十佳调研报告、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二等奖 (武汉大学颁发,第一指导老师)

  • 2020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中部地区乡村生产要素协同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获, “2020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地理学会颁发,排名第一)

  • 合著著作《Peri-urban China: Land Use, Growth, and Integr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获,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 第55届世界规划大会,“葛德•阿尔伯斯奖 (GERD ALBERS AWARD) 2019, Special Mention Prize”,(国际获奖,当年全球共3项)

  • 武汉市城市研究网络首届“鲍鼎杯”社会调查征集评选, 最佳指导老师奖 (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颁发)

  • 周文雅,赵宁宁,萧俊瑶,董又铭,翟文雅,宋晨曦,《老城新生-沧桑、遗弃与重生:关于汉口里分的调查报告》获,武汉市2019年“鲍鼎杯”社会调查竞赛, 金鼎奖 (18组中排名第一名),(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颁发,第一指导老师)

  • 主持编制社区规划,推动新华街登月社区 获批住建部第一批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试点社区

  • 凭借主持的《以社区规划引导微改造、微治理,共同缔造美好家园》项目,本人领衔的研究团队荣获南湖街“社区善治合作人”

  • 主持编制的《老旧社区规划-循礼社区片》获,武汉市2018-2019年度老旧社区“微改造”项目工作推进暨优秀方案评选会, 最佳方案奖 (10组中排第一)

  • 曹敏,《生产要素协同模式及对乡村发展转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获,“武汉大学2018届 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指导老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农村工业化地区的城市更新:从破碎走向整合——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获, “2018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颁发,排名第一)

  • 汪妮娜等,土地资本化视角下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与社会空间演化的特征与机制研究——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 “武汉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竞赛”, 省级项目立项 (指导老师)

  • 陈阳等,易地扶贫搬迁对移民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的评价研究——以湖北蕲春先青石镇大屋幸福新村为例.“武汉大学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竞赛”, 国家级项目立项 (指导老师)

  • 梁家浚等,高校周边流动摊贩的微区位选择机制——以武汉大学为例. “武汉大学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竞赛”, 校级项目立项 (指导老师)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重建“社会资本”推动城市更新——联滘地区“三旧”改造中的协商型发展联盟的构建》,获得 “2016金经昌城市规划优秀论文”,三等奖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颁发,排名第三)

  • 《佛山市南海区城镇发展战略规划》,获得2010年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三等奖 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 省级项目评优,排名第五)

  • 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全额资助奖学金,2009-2014

出版情况:



著作/著作章节

  • Li Tian, Yan Guo . Peri-urban China: Land use, growth, and the integr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London: Routledge, 2019.(人文社科国际顶尖出版社)

  • 袁奇峰, 郭炎 . 城市化转型与土地资本化:珠三角二次城市化中的南海模式[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1.(权威出版社)

  • 李志刚, 郭炎 ,林赛南. 城市社区更新的理论与实践:武汉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权威出版社)

  • 李志刚,周捷, 郭炎 等.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创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权威出版社)

  • 郭炎 ,张露予,李志刚(2020)武汉:组织模式视角下的社区规划师制度探索,in:刘佳燕等(eds),社区规划师: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郭炎 ,董昕 (20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区域竞合分析, in: 袁奇峰, 封宁等 (eds.), 引领北部湾: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研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郭炎 , 袁奇峰, 魏衡,谢志雄 (2008) 培育新的中心城市, in: 袁奇峰等 (ed.), 改革开放的空间响应:广东城市发展30年[M], pp.231-46, 广州: 广东省人民出版社.

  • 袁奇峰, 郭炎 , 黄光庆,肖华斌 (2008) 广东城市化三十年, in: 袁奇峰等 (ed.), 改革开放的空间响应:广东城市发展30年[M], pp.1-49, 广州: 广东省人民出版社.

  • 袁奇峰, 郭炎 ,张卉芬 (2008) 原有中心城市的拓展, in: 袁奇峰等 (ed.), 改革开放的空间响应:广东城市发展30年[M], pp.252-96, 广州: 广东省人民出版社.

  • 周丽亚, 郭炎 ,谢志雄 (2008) 特区城市的崛起, in: 袁奇峰等 (ed.), 改革开放的空间响应:广东城市发展30年[M],pp.166-228,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英文期刊论文

  • Yan Guo , Boran Wang, Wenshu Li, Hongmei Xu. Deciphering the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 on place attach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ce of origin: A case study of rural China. Applied Geography. 2024. https://doi.org/10.1016/j.apgeog.2023.103165 (SSCI一区)

  • Xiaowei Liang, Qifeng Yuan, Yan Guo*, Junwen Lu. Struggling with inequality and the uncertain reterritorialization of migrants: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Transactions in Planning and Urban Research. 2023, 2(4), pp. 349-373.

  • Yan Guo , Rui Ye, Sainan Lin. Beyond destinations: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village attachment among stayers, outmigrants and returnees in rural China.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e2682, 2023. https://doi.org/10.1002/psp.2682. (SSCI二区)

  • Jiren Zhu, Jieming Zhu, Yan Guo *. Implication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for urban informal housing and planning interventions: Evidence from Singapore.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2,127. Doi.org/10.1016/j.habitatint.2022.102627. (SSCI一区)

  • Da Liu, Zhigang Li, Yan Guo *. The impacts of neighbourhood governance on residents’ sense of community: A case study of Wuhan, China. Urban Research and Practice,2022. DOI: 10.1080/17535069.2022.2080584 (SSCI二区).

  • Sainan Lin, Fulong Wu, Qi Liang, Zhigang Li*, Yan Guo *. From hometown to the host city? Migrants’ identity transition in Urban China. Cities, 2022. Doi.org/10.1016/j.cities.2022.103567. (SSCI一区)

  • Jieming Zhu and Yan Guo *. Social justice in spatial change: transition from autonomous rural development to integrated urbanization in China. Cities, 2022,122. Doi.org/10.1016/j.cities.2021.103539. (SSCI一区)

  • Gengzhi Huang, Desheng Xue *, Yan Guo , Changjian Wang (2020). Constrained voluntary informalisation: Analysing motivations of self-employed migrant workers in an urban village, Guangzhou. Cities, 2020,105 (SSCI一区)

  • Yan Guo , Jieming Zhu and Xuan Liu. Implication of rural urbanization with place-based entitlement for social inequality in China. Cities, 2018(12), pp.77-85. (SSCI一区)

  • Yan Guo , Yang Xiao and Qifeng Yuan. The redevelopment of peri-urban villages in the context of path-dependent land institution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Chinese inclusive urbanization: the case of Nanhai, China, Cities,2017(02),pp.466-475.(SSCI一区)

  • Qifeng Yuan, Tianle Qian and Yan Guo *. Reconstructing social capital to promote urban redevelopment:the case of Lianjiao Area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7(01), pp.52-61. (一级学报,英文版,CSSCI)

  • Yang Xiao, Yi Lu, Yan Guo and Yuan Yuan. Estimating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or Green Space Services in Shanghai: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Equity in Urban China.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17(06), pp.95-103.(SSCI一区)

  • Long Shi, Guomin Zhang, Xudong Cheng, Yan Guo , Jinhui Wang, Michael Yit Lin Chew. Developing an empirical model for rood solar chimney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from various test rig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6(12),pp.115-128.(SCI一区)

  • Jieming Zhu and Yan Guo *.Rural development led by autonomous village land cooperatives: its impact on sustainable China's urbanization in high-density regions, Urban Studies, 2015(8), pp. 1395-1413.(SSCI一区)

  • Jieming Zhu and Yan Guo *.Fragmented peri-urbanization led by autonomous village development under informal institution in high-density regions: the case of Nanhai, China, Urban Studies,2014(6), pp.1120-1145.(SSCI一区)



中文期刊论文

  • 田莉, 郭炎 * . 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与赋能路径.城市学报,2024(02).

  • 郭炎 ,杜汝旭,叶睿,袁奇峰,项振海.制度变迁背景下集体建设用地改造与政府角色回归: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热带地理,2024. (CSCD)

  • 郭炎 ,杜汝旭,周恩培,叶睿.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化重构中的动态权益调节机制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24(07).(CSSCI)

  • 郭炎 ,杜汝旭,黄经南,王博然,周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尺度政治与正义实现:以A市某绿中村为例.热带地理,2024(07).(CSCD)

  • 郭炎 ,王涵,张正菲.老旧小区非正规空间的形成机制和更新治理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023(12). (一级学报,CSSCI)

  • 郭炎 ,叶睿,徐桢敏,陈力,公平视角下园区扩张中的留用地配置与开发模式研究:以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为例.上海城市规划,2023(12). (建筑类核心期刊)

  • 张虹鸥,林初昇,何深静,黄耿志,叶玉瑶,刘承良,罗彦,杨宇,刘合林,潘峰华,朱晟君,李裕瑞,胡志丁,杨振山,周霞,吴旗韬,杨忍,孙伟,马海涛,梁玉填,王丰龙,安宁,袁振杰, 郭炎 ,席广亮,胡晓辉,林强,刘逸,黄洁,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之路.热带地理,2023(08). (CSCD)

  • 李志刚,薛瑞爽,张凯莉, 郭炎 ,李敏睿.“共同生产”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微更新机制探析——以武汉南湖街道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23(10). (CSSCI/CSCD)

  • 林赛南,张旭, 郭炎 .城市环境感知、生活满意度与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 影响机理研究:以武汉市为例.人文地理,2023(02).(CSSCI)

  • 郭炎 ,王博然,祝莹.社区更新中责任规划师的制度探索及对武汉市的启示.武汉社会科学,2022(12).

  • 郭炎 ,王博然,叶睿.社区更新的组织模式与规划师职能效益:以武汉市为例.城乡规划,2022(05): pp.12-21.

  • 朱介鸣,郭旭, 郭炎 * .国土空间规划重构紧凑城市:乡乡差别与空间公平.城市规划,2022(06). (一级学报,CSSCI)

  • 董又铭, 郭炎 ,李志刚,林赛南.长江经济带乡村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驱动机制.自然资源学报,2022,38(02).(一级学报,CSSCI/CSCD)

  • 郭炎 ,叶睿,袁奇峰,梁小薇.土地开发权的规划配置与集体产业用地转型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22,30(02).(CSSCI)

  • 胡洲伟, 郭炎 * .组织模式视角下的在地性社区规划探索——以武汉市登月小区为例.上海城市规划,2021,24(05),30-36. (建筑类核心期刊)

  • 刘达, 郭炎 ,栾晓帆,李志刚,中部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与影响因素-以武汉为例.地理研究,2021, 40(08).(CSSCI/CSCD)

  • 许红梅, 郭炎 * ,李志刚,林赛南,赵宁宁.资本循环视角下农地流转的空间格局与机制-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地理研究,2021, 40(04).(CSSCI/CSCD)

  • 赵宁宁, 郭炎 * ,李志刚,许红梅.中部地区乡村生产要素协同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学报,2021, 36(12).(一级学报,CSSCI/CSCD)

  • 李梦洁,林赛南,李志刚, 郭炎 .“流动性转向”视角下国外居住迁移研究综述.国际城市规划,2021, 36(04).(CSSCI)

  • 许红梅, 郭炎 * ,李志刚,林赛南,李娈琼.大城市近郊农地流转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影响因素:以武汉蔡甸区为例.地理科学, 2020,40(12),pp.1-9. (CSCD/CSSCI)

  • 赵宁宁, 郭炎 * ,李志刚,许红梅,林赛南. 新型城镇化下中部流出地村庄的人口转型特征与微观成因——以湖南岳阳市为例.人文地理,2020,174(04),pp.139-146.(CSSCI)

  • 董又铭, 郭炎 * ,李志刚,李文姝,林赛南.快速城镇化下乡村环境感知对乡村依恋的影响研究:以湖南岳阳市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39(02):pp.99-105. (CSCD/CSSCI)

  • 郭炎 ,袁奇峰,谭诗敏,项振海.农村社区工业化地区的城市更新:从破碎走向整合-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城市规划,2020,44(04),pp.53-59.(一级学报,CSSCI).

  • 施卫良,冯斐菲,沈体雁,江维,童明,李晋,吴楠, 郭炎 ,钱川,赵幸.责任规划师路在何方?.城市规划,2020,44(02):pp.32-39.(一级学报,CSSCI).

  • 郭炎 ,许红梅,李志刚,林赛南.多尺度多维度融合视角下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探讨[J].上海城市规划,2019,22(04):pp.70-77. (建筑类核心期刊)

  • 李志刚,孙雅洁,林赛南, 郭炎 .中部城市的空间再生产与场所提升—以武汉“楚河汉街”为例[J].城乡规划,2019,07(02):pp.60-69.

  • 张舒怡,林赛南,李志刚, 郭炎 .邻里环境感知对中国城市居民自评健康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9,34(02):pp.32-41. (CSSCI)

  • 林赛南,李志刚, 郭炎 ,刘达.走向社会治理的规划转型与重构[J].规划师,2019,35(01):pp.25-31.(建筑类核心期刊)

  • 林赛南,李志刚, 郭炎 .流动人口的“临时性”特征与居住满意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8,24(12):pp.125-133.(CSSCI)

  • 项振海, 郭炎 ,袁奇峰,谭诗敏.广东省“三旧”改造研究进展[J].上海城市规划,2018,21(04):pp.68-74. (建筑类核心期刊)

  • 郭炎 ,唐鑫磊,陈昆仑,林赛南,李志刚.中部平原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8,38(10):pp.180-190. (CSSCI)

  • 王彤, 郭炎 * .城市扩张背景下武汉市景观格局时空特征的多尺度研究[J].城市建筑,2018, 14(06):pp.46-53.

  • 蓝希,刘小琼, 郭炎 ,陈昆仑.“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武汉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07):pp.1433-1443. (CSCD/CSSCI)

  • 郭炎 ,袁奇峰,项振海.半城市化地区存量更新的演化特征、困境及策略——基于佛山南海区“三旧”改造实践[J].现代城市研究,2018,24(09):pp.101-109. (CSSCI)

  • 姚华松,李小玲,黄耿志,冯善富,陈再齐, 郭炎 .基于文化认同和参与能力的乡村治理路径探索——基于鄂东某村落春节期间的乡村治理实践[J].热带地理,2018,38(03):pp.405-412.(CSCD)

  • 刘达, 郭炎 * ,祝莹,李志刚.集体行动视角下的社区规划辨析与实践[J].规划师,2018,34(02):pp.42-47.(建筑类核心期刊)

  • 郭炎 ,刘达,赵宁宁,董又铭,李志刚.基于精明收缩的乡村发展转型与聚落体系规划——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8,10(01):pp.169-188. (CSSCI)

  • 郭炎 ,袁奇峰,李志刚,林赛南,项振海.破碎的半城市化空间:土地开发治理转型的诱致逻辑—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9):pp.15-26. (CSSCI)

  • 郭炎 ,项振海,袁奇峰.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珠三角的区域治理与空间结构演化[J].城市建筑,2017,13(04),pp.41-45.

  • 梅琳,黄柏石,吕方, 郭炎 * .武汉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比较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pp.231-236.

  • 郭炎 ,袁奇峰,朱介鸣. 福利型村社体制约束与集体建设用地改造突围——珠三角南海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22(12):pp.69-78. (CSSCI)

  • 郭炎 ,唐鑫磊.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应对[J].教育现代化,2016(33): pp.88-90.

  • 郭炎 , 袁奇峰, 邱加盛. 非农化村庄整体改造中的把持陷阱与规划应对[J].国际城市规划,2016,37(05):pp.95-101. (CSSCI)

  • 郭炎 ,李志刚,王国恩,袁奇峰. 集体土地资本化下的乡乡公平及其对城市包容性的影响[J]. 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4):pp.67-74.(CSSCI)

  • 郭炎 ,肖扬,李志刚. 优化村社治理结构以促集体建设用地改造: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J]. 上海城市规划,2016,19(02):pp.26-31. (建筑类核心期刊)

  • 袁奇峰, 钱天乐, 郭炎 .重建“社会资本”推动城市更新——联滘地区“三旧”改造中协商型发展联盟的构建[J].城市规划, 2015,39(09):pp.64-7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金经昌优秀论文三等奖)(一级学报,CSSCI)

  • 朱介鸣, 郭炎 .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的土地经济租金、“乡乡差别”与社会公平[J]. 城市规划学刊, 2014,20(01): pp.33-38. (一级学报,CSSCI,CSCD)

  • 袁奇峰, 杨廉, 郭炎 . 从工业经济到城市经济:佛山市南海区城市中心区的发展[J].南方建筑,2008,14(04):pp.52-57. (建筑类核心期刊)

学术报告: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2022/2023学术年会),广东深圳,2023/12/16-18. 分论坛召集人、主持人

  • 宜荆荆恩都市圈“当枝松宜东”县域融合发展联盟论坛, 特邀报告 ,湖北枝江,2023/12/02-03.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2022/2023学术年会),四川成都,2023/11/17-18. 分论坛召集人、主持人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专委会2023学术年会,湖南长沙,2023/10/27-28. 分论坛汇报

  • 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数智规划与中外城市治理分论坛,对话嘉宾;住房政策与宜居生活分论坛, 特邀点评嘉宾 ,武汉,20230924-25.

  •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年会,城市更新及城市设计专委会, 特邀报告 ,武汉,2023/06/11.

  • 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青年论坛嘉宾 ,广东东莞,2023/05/26-28.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2021学术年会),陕西西安,2021/10/15-16.

  • 世界华人不动产年会(Urban Renewal and Community, 2021),线上,20210721.

  • 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全球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应对与创新), 分论坛汇报 ,杭州,2020/09/17-18.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2020学术年会),线上,2020/07/25-26, 分论坛评议人 .

  •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第55届世界规划大会,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特邀嘉宾 .2019/09/11-15.

  • 2019年全国社区发展与社区营造年度峰会(幸福社区、共同缔造), 特邀嘉宾 .武汉,2019/11/08-10.

  • 中国地理学会(2019中国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庆典活动).北京,201911/01-03.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重庆, 特邀嘉宾 .2019/10/20-21.

  • 第二届清华“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高端论坛暨成都 · 成华社区规划与发展论坛, 特邀嘉宾 .成都,2019/07/19-20.

  • 中国城市研究网络(UCRN)(中国城市研究的未来).南京大学,2019/06/21-23.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深圳,2019/04/19-21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下的城乡发展分论坛], 特邀嘉宾 ,江苏:苏州,2018/0726-27

  • 中国城市研究网络(UCRN)(新时代中国城市研究).武汉大学,2018/06/23-25.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学术年会),上海:同济大学,2018/04/20-22

  • 武汉2049城市沙龙2018年第一期(“建设幸福家园,我们共同行动”之“美好生活从社区规划开始”沙龙暨培训). 特邀嘉宾 ,武汉:武昌区翟雅阁,2018/02/03

  • 城乡发展的地域性差异,上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中心, 特邀嘉宾, 2017/11/01-02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7(第十二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城乡统筹规划分论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海南:海口,2017/07/26-28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clusive urbanization, 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 2016/12/02

  • 城乡统筹规划实践研讨,上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中心,2016/09/06

  • IGC 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Beijing,2016/08/23-25.

  • IGU Urban Commission Annual Meeting: Governing Globalizing Cities,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6/08/15-20.

研究项目(纵向课题):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向乡村产业振兴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子课题,国土空间规划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研究,2024.01-2027.12,在研, 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投融资视角下社区更新中环境重构的机理、效应与对策:以武汉市为例,52378074, 2024.01-2027.12,在研, 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本循环视角下乡村社会空间重构的机理、效应与调适——以湖北湖南两个县级行政区为例,41971185,2020.01-2023.12,在研, 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产权制度视角下我国半城市化的微观动力机制研究:以武汉市为例,41601153,2017.01-2019.12,结题, 主持

  • 武汉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引导专项,“社区营造实践与社区深度认知”社会实践课程建设项目,2021.01-2023.12,在研, 主持.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学科交叉类),2042019kf0225, 土地制度变迁视角下城郊乡村多维转型的机理与调适—基于汉、佛、苏的比较研究, 2019/01-2020/12,结题, 主持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青年教师资助类),2042015kf0019,土地开发视角下半城市化形成演化的治理机制研究,2015/01-2016/12,结题, 主持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优秀青年团队项目),2042023kfyq04,健康城市智能感知与模拟优化,2023/01-2024.12,在研, 参与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开发项目,面向乡村振兴的土地利用模式创新,104860401,2021-2023,结题, 参与 (排名第二)

  • 广东省科技厅优秀科技专著出版基金项目,城市化转型与土地资本化——珠三角二次城市化中的南海典型,[2016]47号,2016.01-2017.12,结题, 共同主持

  • 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县域村镇空间发展智能化管控与功能提升规划技术研发(2018YFD1100800)”项目子课题“县域村镇发展潜力评价关键技术(2018YFD1100801)”,2018.12-2022.12,在研, 参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源数据的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社区公共空间评价及优化研究,51708425,2018.01-2020.12,结题, 参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城镇化下的“创业移民”社会空间研究—以广州、武汉、湖北天沔地区为例,41771167,2018.01-2021.12,在研, 参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转型背景下珠江三角洲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间绩效和利用机制研究,40901084,2010.01-2012.12,结题, 参与

  • 新加坡国立大学资助项目,R-297-000-109-133,“土地产权对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作用——南海和昆山”,2011/04—2013/04,结题,参与, 排名第二

规划实践(横向课题):

  • 洪山区先建、李桥、汤逊湖村庄规划,专题负责人,2023

  • 荆州市2022年度、2023年度乡村建设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2023、2024

  • 监利市2023年度乡村建设评价,项目负责人,2024

  • 石首市2023年度乡村建设评价,项目负责人,2024

  • 公安县2022年度、2023年度乡村建设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2023、2024

  • 仙桃市2022年度乡村建设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2023

  • 江陵县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乡村建设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2022、2023、2024

  • 松滋市2022年度、2023年度乡村建设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2023、2024

  • 潜江市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乡村建设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2023、2023、2024

  • 江汉区南部片区贯中里片、联保里片社区微改造项目,项目负责人,2022

  • 中央巡视整改先建等4村规划方案编制,专题负责人,2021-2022

  • 中央巡视整改先建等4村优化基本生态控制线必要性、可行性论证,专题负责人,2021-2022

  • 豹澥街道村级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产业专题研究,项目负责人,2021

  • 老旧小区改造的武昌模式:评估、反思与经验总结,项目负责人,2020

  • 江汉区住房保障与房屋管理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项目负责人,2020

  • 武汉市花楼水塔街联保片社区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2019

  • 武汉市花楼水塔街贯中里社区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2019

  • 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街江北社区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2019

  • 武汉市地铁轨道交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2018

  • 蔡甸区分区规划之非集建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研究,专题负责人,2018

  • 武汉市共享单车空间利用与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2018

  • 武汉市武昌区申报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申报工作,项目负责人,2018

  • 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街循礼社区与新华路320-328号社区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2018

  • 武昌区社区规划编制指引,项目负责人,2018

  • 基于产业发展的土地用途细分衔接研究,项目负责人,2018

  • 武汉市武昌区街区品质提升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2017

  • 武汉市武昌区“创谷”产业发展策略研究,项目负责人,2016-2018

  • 武汉市武昌区“创谷”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2016-2018

  • 在集体土地上建城市—大沥镇集体土地活化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2016-2017

  • 武汉市城市住区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2016

  • 新洲区邾城片区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负责人,2015

  •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发展战略规划,项目专题负责人,2015

  •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道“十三五”规划,项目负责人,2015

社会服务: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2017-)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城市创新与转型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2022-)

  •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 “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2019-)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山地城乡规划分会”委员(2024-)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住房与社区规划学委会”青年委员(2022-)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2023-)

  • 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检测专家库成员(2020-)

  • 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2021-)

  •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 社区规划与治理专委会秘书长(2023-)

  • 湖北省“百名设计师进小区”服务团成员(2021-)

  • 国际期刊Land客座编辑(2021-2023)

  • 国际期刊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编委(2022-)

  • 国内T1期刊《经济地理》青年编委(2024-)

  •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16-)

  • 岳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助理,首席专家(2017.06-2019.07)

  • 武汉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2020-)

  • 武昌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社会治理创新界别委员(2022.07-)

教学与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城市与区域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

本科生课程: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城市政策分析、城市经济学、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参观综合实习

本科毕业生

2021-2022年,伍灿、殷含芝、唐路遥、韦林颖

2020-2021年,张正菲,邓晨旭

2019-2020年,程雨桐,王德凯,余文鲒

2018-2019年:李荣,孔婷婷

2017-2018年:曹敏,赵宁宁,陈阳,李晓晗,梁家浚

2016-2017年:谭诗敏,陈续谱,胡枭宇,李臻,陈颖,欧阳亦琛,赵梦妮

2015-2016年:赵未坤,李恺,姜晓雪,任思儒,孙雅洁,任于斯,孙晨晨

研究生

2024-2027年:刘治杏,诸葛元,林丹丹

2023-2026年:张子萱,李昕,白淇文,张李治

2022-2025年:杜汝旭,王清璇

2020-2023年:王博然,叶睿

2018-2021年:赵宁宁,张露予

2017-2020年:萧俊瑶,董又铭,周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