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菜是
中国饮食文化
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
宋仁宗
宝元
年间,用于接待贵宾、上任、
生辰
家日、婚丧喜寿时特备。
孔府
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由于孔府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所处的
特殊地位
而保全下来,是
乾隆
时代的
官府菜
。孔府烹饪,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宴会饮食;一类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虽然有时互相通用,但烹饪是有区别的。
孔府菜讲究造型完整,不伤皮折骨,在掌握火候调味、成型等方面,难度很大。孔府特色菜品有烤
花篮
桂鱼
、
烤鸭
、
烤乳猪
、
一品豆腐
、
寿字鸭羹
等。
2015年10月17日,中国
衍圣公府
饮食
技术标准化
委员会宣布,“孔府菜”
正式申请
加入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在我国著名的文化古城山东省
曲阜
城内的
孔府
,又称为衍圣公府。这座坐北朝南三启六扇威严的宫殿式府第,门额上高悬蓝底金字“圣府”,它是
孔子
后裔的府第。
中国封建社会
,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圣人之家,是“
天下第一家
”,比皇帝的家还要显贵。历代统治者,都把孔子的后裔封为“圣人”。直至蒋介石1935年封孔子77代孙孔德成为“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并以“
特任官
待遇”,都是加官进爵。从明清到近代,由于历代“袭封衍圣公”,官列“文臣之首”,权势十分显赫。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孔府孔氏子孙在饮食方面较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经过千万厨役的劳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
2015年10月17日,中国衍圣公府饮食
技术标准化
委员会宣布,向
联合国
正式启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申请。
[1]
第一等用于接待皇帝和钦差大臣的“
满汉全席
”,是以清代
国宴
的规格设置的,使用全套银餐具,上菜196道,全是山珍海味,
熊掌
、
燕窝
、
鱼翅
等,
满族
的“
全羊
带烧烤”。
另一种喜庆
寿宴
的高摆宴席:
在宴席上有四个“高摆”,是用
江米
面做成的图
柱体
,像支粗大的蜡烛,外面用各种
干果
镇成图案和字形,写有“寿比南山”等吉言,每个一个字,摆在银盘,成为宴席的特殊装饰品,庄重高雅。
孔府菜中有不少掌故:“
孔府一品锅
”,
衍圣公
为当朝一品官而得名;“
带子上朝
”、“
怀抱鲤
”,都是一大一小放在同一个餐具中,寓言辈辈为官、
代代
上朝。这些菜造型完整,不能伤皮折骨,所以在掌握火候调味、成型等方面,难度很大。
“
神仙鸭子
”是大件菜,为保持原味,将鸭子装进砂锅后,上面糊一张纸、
隔水
蒸制。为了精确地掌握时间,在蒸制时烧香,共
三炷香
的时间即成,故名“神仙”。相传这是被逼出来的,衍圣公要求此菜做成立即趁热上桌,不得延误,要熟烂,又要准时,厨师想出
点香
计时的方法,成为烹饪中的美谈。
孔府有一种与火不接触的独特自烤菜。如烤
花篮
鳜
鱼:把炮制干净的鳜鱼调味、造型后,
网油
,再包
面饼
,把
鱼包
封严密,放在铁钩上,下用木炭火两面烤熟,其鲜味不失,色白而嫩。食者知其味,不知其法,曾是孔府秘不外传的名菜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