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欺诈是针对交易诈骗、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等行为的风险识别与防控服务,属于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通过技术手段识别潜在欺诈活动,保护用户财产与信息安全。

其核心系统包含数据采集、欺诈侦测、数据库、系统管理及监控报表五大模块,依托规则引擎、计分引擎及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进行实时判定,并利用征信系统、黑名单系统等支撑风险决策 [4] [5]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实时拦截电信诈骗、阻断盗卡交易、识别AI换脸等技术型欺诈 [1] [2] [7]

随着金融电子化发展,反欺诈技术自2010年代起逐步嵌入银行业务架构,通过动态规则库与机器学习模型适应欺诈手段演化。2024年《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等行业规范出台,推动建立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及跨部门协作机制,标志着反欺诈服务进入制度化发展阶段 [3] [6] [8] 。当前主流方案结合大数据、知识图谱与多模态AI,形成事前预警至事后追溯的闭环防控 [9]

[1] AI换脸、跨平台引流 反诈防线如何“破壁升级” .百家号.2025-06-17 [2] AI换脸、跨平台引流 反诈防线如何“破壁升级” .江苏检察网.2025-06-17 [3] 2024年第26号 .www.gov.cn.2024-07-22 [4] 通付盾反欺诈软件研发服务 .京津冀综合科技服务平台.2025-06-03 [5] 科技赋能金融,详解中国银行“网御”智能反欺诈服务 .百家号.2020-09-15 [6]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08-01 [7] 苏商银行:建设反欺诈检测平台 有效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百家号.2024-05-21 [8]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的通知 .中国政务服务平台.2024-07-30 [9]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合成身份”欺诈担忧 看ADVANCE.AI“如何解决 .ex.chinadaily.com.cn.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