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老师曾提过刘瑜的一篇文章《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那时候的自己不以为然,
暗自嘀咕:
一个人怎么像一只队伍?
而如今再次重温,颇有感触。
学生时代的我们总喜欢成群结队,喜欢热闹与喧嚣,害怕孤独,也讨厌孤独。
班级中也总有关系好的“小团体”,而那些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在别人眼中就是“不合群”。
如今步入大学,也终于明白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进入大学,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孤独这个词。一个人面对陌生的环境,我总是害怕与胆怯。
所以,我开始努力的结交朋友。
小A就是我在大学里最好的朋友,是我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的依靠。
所以我总是邀请小A加入我的活动,才开始,小A总是欣然接受我的邀请。
渐渐的,小A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忙着学生会的工作,忙着小组作业,忙着社团活动······
“小A,你去图书馆吗?”
“我有事,今天去不了了。”
“好吧,那我也不去了。”
“小A,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不好意思啊,我今天有个活动得参加。”
“行吧,那我们下次去吧。”
后来,这种对话经常发生在我和小A之间。
最终,我计划好的活动也不了了之。
没有了小A的陪伴后,我尝试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食堂,一个人出去看风景……
欣慰的是,我发现一切并不糟糕。图书馆四楼靠窗的位置可以享受午后的阳光,食堂五号窗口的盖浇饭特别好吃,以及又打卡了一家网红餐厅……
正如刘瑜在文章中写道:
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后来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
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
其实,孤独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不敢面对孤独。
“你去上课吗?”
“啊?今天我不想去了,老师点名帮我喊下到啊。”
和舍友说完这句话后我又钻进了被窝,并且还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大学生活就是这样。
有了第一次逃课,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二次、第三次······
这时候的自己就像迷失在一片漫无边际的丛林,
可突然有一天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比自己努力,就像丛林中透过来一束光亮。
我的大脑和身体达成了妥协,它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规划:每天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任务,记得坚持跑步……
后来,大脑的计划有了成效,我看到了自己的改变,自律使我自由。
一个人要像一只队伍,其实也就是像统领队伍一样统领自己,不断规划,不断改变,让你明白其实你可以变得自律,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
总之,面对复杂的现实,
要学会管理好自己,有方向,不迷失。
曾经在热搜上看过一个段子,有人说李荣浩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原因是在他发布的新歌中,从作曲到后期全由他一个人完成。
对此李荣浩还幽默的回应:从出道到现在绝大部分的歌只花了一点电费钱。
网友也调侃说:谁也别想赚他的钱。
影视界的姜文,一个人也活成了一支队伍。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他一人包揽了剪辑师、制片人、编剧、导演四个角色。这部电影的成功,让他成为了只要拍电影就会有人投的导演。
毕淑敏曾写过: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你要相信,一个人完全可以活成一支队伍,而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也能无往不胜。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哪怕面对再残酷的现实,都要告诉自己我能行。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内心的糟心事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在某一秒突然就累积到极致了,
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而一个人的时候,更要选择坚强,决不向生活妥协,别忘了,一个人也是一支队伍,你完全可以选择你想要的生活。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将生活的步履走得铿锵有力,不犹豫,不退缩,不徘徊。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活得比两个人有趣,比三个人热闹,比一群人更有力量。
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成一支队伍。
作者 | 卜金婷
编辑 | 卜金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