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
- 大汶口遗址
- 外文名
- Dawenkou Site
- 地理位置
-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 [16]
- 所处时代
- 新石器时代晚期
- 占地面积
- 约 825000 m²
- 保护级别
- 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编 号
- 2-048-5-003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文物遗存
文物介绍
|
文物图片
|
---|---|
红陶兽形壶
通高21.8、通长22.3、体宽14.5、足高7.9—8.4厘米,1959年大汶口遗址出土,酒器。夹砂红陶,通体磨光,圆面耸耳,遍施红色陶衣,光润亮泽。拱鼻,张口,鼓腹,四足,短尾上翘,耳穿小孔,背装弧形提手,尾根部一筒形注水口,可受水,嘴可出水,体肥壮,腹部鼓起加大了容积,四足立起便于加热,造型生动美观,近似猪或狗形
[1]
。
|
|
红陶折腹鼎
通高28、口径13.5厘米,1959年大汶口遗址出土,炊煮器。泥质红陶,器表磨光,施红色陶衣
[8]
。
|
|
白陶鬶
高14.8厘米,1959年大汶口遗址出土,灰白色,颈部粗短似漏斗状,顶部有斜向的流伸向器身前部。圆环形提梁,上联颈部,下接器身,表面按压成绞索状。腹部略呈球状,腰部有一周横向附加堆纹,表面压印成花边形的装饰。三个肥大的空袋足,呈鼎立形式均匀分布于腹部下方
[9]
。
|
|
网纹彩陶背壶
口径10、腹径23、底径7.9、高30.6厘米,1959年大汶口遗址出土。泥质红陶,侈口、短颈、椭圆腹、平底,腹部一侧有宽带竖耳一对,另一侧一突钮。肩腹部绘两层上下交错的黑色连三角网纹,下层两竖耳一段绘菱形网纹
[10]
。
|
历史文化
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路线
©202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