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颜宁的科研能力?

关注者
1,517
被浏览
5,422,777

269 个回答

发paper的能力更高吧。

举个例子:

2019年3月颜宁老师在science发文,用冷冻电镜解出了hNav1.7通道、β亚基和动物毒素(ProTxII、huwentoxin-IV)的结构。而在同年2月份,Genentech公司的研究者也解出了hNav1.7和ProTxII的复合结构。因为膜蛋白hNav1.7的纯化一直是个难题,后者采用的是传统策略,在细菌钠通道NavAb背景上构建hNav1.7-NavAb嵌合通道,再表达纯化。前者则放弃了复杂的嵌合通道,找到一个上调hNav1.7表达量的致病点突变,构建点突变后表达纯化,确实是创新点。

虽然但是,两篇paper的后续研究基本就分道扬镳,颜宁老师对hNav1.7甚至hNav channels止步于此,转向Cav、RyR2、DGAT1、NaChBac、ACAT1......Genentech公司的研究人员则在huwentoxin-IV的基础上开发了光交联探针,也进一步探索了毒素和hNav1.7的binding sites。

如果要评价的话,我会更喜欢后者的研究

——————————————————————————————————————————————————

20230622更新

以hNav1.7为靶点的多数新药确实都折戟于临床试验的有效性评估,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成果转化思路,这些失败也推动了对复杂的疾病靶点网络,比如hNav1.7和阿片受体关联的深入探索。此外也有一些老药新用(repurposing),有效治疗携带hNav1.7突变的病人。

颜宁老师的研究是模式相对固定的,平台化的。以前受限于纯化技术解析的是hNav1.7突变的结构,现在做出了wild-type hNav1.7的结构,以及经典药物大麻素和hNav1.7结合的结构。这些研究对于后人做药物筛选来说是很好的基础。

至于人工智能的浪潮,alphafold2结构预测需要实验性学科提供的训练数据集,冷冻电镜观测也受限于蛋白结构自由度。结构生物学领域目前担心的还是被其他研究者抢发文章,不是被AI替代。

结构生物学有极少部分人是开发方法的,大部分是解结构的。就后一部分人来说,颜宁的水平当今保守前三。其实说是第一也没问题,但是为了不引起争议就说个前三吧。
这个领域成功的教授大都是能力极强,学生不一定。结构生物学成果是非常好的科学,当然同时也是比较差的科学和思维训练过程。但是领域归领域,不影响我们对颜宁教授水平的评价。

分割线

这个问题还挺热的嘛。补充几点。

首先有电镜的组全世界不是那么少的,买了做不出东西的大有人在,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当然,向电镜方向转型是施一公的功劳。此人眼光极好,此前领域内很看好的飞秒激光他就没怎么凑热闹,而是利用清华本身就有的国内最好之一的电镜基础,拿到了先发优势。

其次就是样品准备,这个颜宁就比较厉害了。电镜要取得好的结果,同样需要非常好的样品。颜做的膜蛋白这一块,并不是施的老本行,应该说是她独立摸索出来了一个纯化体系,很经验化但有限。结构这个领域最难的一个是膜蛋白,一个是复合体,再就是巨大的难表达的蛋白。因此说,颜做的东西是非常难的,而她做的非常成功。

再就是经费和资源。这个东西给别人,他们能做出同等的成就吗?很难。世界上其他学校跟颜享有类似资源的实验室不多,国内没有,但国外还是有几个到十几个的。他们的设备跟颜一样,都是顶级到头了,经费可能要更多些。人工他们要差一点,因为国外人工贵,但是其实也不会差太多,美国的大课题组二三十人也是常有的,只是会有一部分技术员做的不拼。颜我不知道,从文章来看,她有个二三十人最多了,但是必须要说,这里面学生很多,绝大部分很拼。这种情况下,颜宁是当今最高产的结构生物学家,应该已经能够证明她顶尖的科研能力。

结构生物学这个领域的意义,主要是纯科学上的意义,大于所谓的应用。当今的我国应该投入多少去做基础研究,这个可以讨论,但是对于颜的能力的评价,我觉得完全是两个问题。

颜的黑点有没有,抛开这个领域自带的黑点来看,颜没什么黑点。这个领域我觉得做起来又累又不锻炼人,但是成果还算是当今生物领域最干净的那一类。我做梦都想有人把我感兴趣的蛋白结构解析出来,我可以去分析,但是我决不想自己撸起袖子去解。我希望cns 继续鼓励这些人去解析更多更好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