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括
马谡菜。赵括?他一点儿也不菜,相反,他是个军事天才。这两个人没有任何的可比性,放在一起,是对赵括的侮辱。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 出身马谡出身名门,才量过人,但他是谋臣。少年出仕,历任文职,属刘备荆州嫡系。诸葛亮讨南中,马谡提出攻心为上,可以看出其人眼光和谋略均属上乘。 赵括出身将门,其父赵奢,因战功被封为“马服君”,是赵国历史上仅有的20个封君之一。赵括从小熟读兵书,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是赵国…
你们知道为啥中国历史上打败仗的将军那么多,偏偏赵括被做成了一句成语遗臭万年吗?因为他不光是无能,而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应该被放进博物馆的终极蠢货。这是两千年来,史学家和军事家们对于赵括的一致评价,是无可辩驳的铁案。谁敢给赵括翻案洗白,请先问问两千年来的所有史学家和军事家们答不答应。 赵括之蠢,首先蠢在他毫无自知之明。做为一个熟读兵书的天才杠精,显然他完全没把《孙子兵法》的第一句放在心上。 兵者,国之…
赵括没那么好骗,白起也没那么精明。 什么阵前换将,都是演义的戏份,真实的战争没有那么多三十六计。在实力形成碾压的情况下,兵法毫无作用。但是,在实力旗鼓相当的时候,兵法能发挥作用吗?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这句话本身就有一个天大的漏洞。那就是:你要骗人,所以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你要骗人,首先就要确立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就是:你比对手聪明、你知道对手不知道的情报。 但是,…
赵括马谡没有可比性,一个临阵脱逃就拉开了无法弥补的差距。 没有什么比主帅临阵脱逃更可恨更无耻更卑鄙更没有道德的行为了。 懒得谈马谡,谈谈赵括。 赵括是一员勇将! 个人认为,长平之战不仅仅是赵括输给了白起,更是赵括加赵王输给了白起加秦王。 赵括主动出击,全军被包围。注意,被包围的是赵军45万成建制主力。45万,数量足够庞大,成建制,有组织性,主力,精锐部队。 能够一次吃掉45万成建制主力的古代将领,没有,白起…
应侯不在乎赵括打仗行不行,廉颇出来也是白给。应侯要的是,赵军别缩着,给我出来,大秦要最大化战果。 赵孝成王继位才几年,他渴望成绩。继位第一年,就触龙说赵太后,把娃送出去当人质换救兵吧。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持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于予乎?” 赵括显然满足了赵孝成王的期望,九年之前就是赵奢干了老秦。刻舟求剑一下,赵括说不定能行呢?而且对手挺菜又不是白起,廉颇你…
补充修改:首先秦国为什么要换将?又为什么要偷偷地换?这事在史书里是明摆着的,因为一旦秦国公开启用白起,赵国方是绝不可能轻易换下廉颇的。这场偷天换日的阴谋本质就是秦昭襄王策划的一场田忌赛马:不管你出谁,只要不是坚守不动且实力太高的廉颇,我方必出白起,他要的是稳赢,是摸准了赵国需要快战以及赌秦国将领水平的侥幸心理,可不是因为所谓害怕赵括,括神吹拿这个吹可以省了。第二,白起口中长平之战的损失,要知道长…
赵括父亲赵奢只打赢秦国一次,为何就能炫耀一辈子,还被称为名将
相比于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战败导致赵国45万人被杀的赵括来说,他父亲赵奢的名气远远是不如赵括的,历史因为长平之战记住了赵括,但是赵奢到底做了什么?没几个人能记得住,赵奢被赵国封为马服君,君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封号,比如白起是武安君,赵胜是平原君,马服君赵奢也因为功劳而被封君。 那么马服君赵奢有什么功劳被封君呢? 赵奢生活的时代主要在赵惠文王和武孝成王时期,赵奢曾经担任过燕国的上谷太守,后来到赵国担任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