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前夕,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走进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苡先生家中,共同探讨翻译的奥秘。

杨苡是安徽盱眙(现属江苏)人,生于1919年。1960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系工作,1980年退休。她的译著有《呼啸山庄》《永远不会落的太阳》《俄罗斯性格》《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等;著有儿童文学作品《自己的事自己做》等。

走进杨苡家中,穿过一排陈列着典籍著作的书架和一系列年代感极强的照片,已经103岁的杨苡先生依旧思维清晰,侃侃交谈。

杨苡说,翻译工作需要沉下心,慢慢去钻研与推敲。“翻译的第一要素是兴趣,不要把翻译当作一种负担,要把它当作一种乐趣,只有喜爱,才会投入,翻译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浑然天成,一气呵成。”

杨苡深情地回忆,自己对文学翻译的热爱与激情萌生于1943年在中央大学图书馆里偶然读到的一本名为Wuthering Heights的文学作品。在仔细翻阅该书后,她便深深着迷于作者笔下描绘的那种超越社会和生死的爱情,更萌发起翻译此巨著的念头。但在这之前已经有了梁实秋先生译名为《咆哮山庄》的译本。1954年,在一个风雨飘摇、狂风呼啸的夜晚,置身于破旧房屋中的她,不禁联想到约克郡旷野的那所古宅,瞬间灵感乍现,提笔写下“呼啸山庄”四字。直至今日,杨苡的这版译著仍被众多读者奉为经典。

岁月匆匆流逝,杨苡对翻译和文学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在她看来,将心里的话痛痛快快变成纸上的文字时,便意味着没有白白浪费生命。古稀之年,她又翻译完成了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之歌》以及美国作家戴维·韦斯的《我赤裸裸地来:罗丹传》。

2022年,她与同为我国翻译大家,已经仙逝的杨宪益先生合译的新书《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也由中译出版社正式出版。她一生笔耕不辍,荣获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以丰硕的译著作品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生命不息,热爱不止!”离开前,学生们拍下了杨苡在新书扉页上题写的一句话。“受教于先生,我们青年翻译将会将这份热爱与执着传承下去。万古长青,生生不息!”学生代表曹梦香说。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特别声明:本网站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国际在线”无任何关系。

国新网许可证3212006001号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54 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