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
高平陵之变开始后,司马懿以太后的名义控制了洛阳城;[注1]曹爽以皇帝的名义,随时可以到许昌另立中央。[注2] [注1]: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洛水浮桥; [注2]: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 他们胜负的关键,不在于谁的决心更强,也不在于谁的智谋更高,而是在于,谁能得到最多的选票。 曹爽得到几票呢? 严格意义上,只得到一票,那就是桓范投的票。其它人呢?都在那里装傻充楞,好像没事人一样。 …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我看了一下回答,很多人认为曹爽在和司马懿的斗争的前期占优是能力的体现。 你们是开玩笑的么? 首先,曹爽全方位的落后于司马懿,这个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 既然如此,他又凭什么压制司马懿呢? 因为彼时的司马懿对抗的并不是曹爽这个人,他对抗的是曹爽背后的整个朝廷。 司马懿有大功于朝廷,一直都在和曹魏最大的敌人诸葛亮对线。 现在诸葛亮没了,飞鸟尽,狡兔死,他应该有什么样的结局? 良弓藏,走狗烹…
这问题有些迷惑,三国从诸葛亮掌权算起到蜀国灭亡有四十年跨度,这四十年“后期”时间不是一个时代,最显而易见的是诸葛亮有生之年他敌国首脑都是曹叡,又何谈他要扳倒司马懿?曹真则为司马懿政治盟友,两人在位期间并没有明显矛盾。自诸葛亮病逝到姜维正式掌权有将近二十年时间差,那相当于讨伐董卓到赤壁之战的跨度,都已经洗过一轮牌了。 实在记不住“后期”对应时间,可以记各时期代表人物。 [图片] 三国鼎足初期,由诸葛亮、孙权联…
为何曹爽面对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即使手握天子也还在选择投降?
要回答这个问题,根本原因是要搞清楚曹爽是个什么样的人,以致做出如此决定! 至于陈泰,尹大目劝言,蒋济担保等都是次要问题。因为他就不是个能听进去的主,早前桓范劝他出城要留其弟曹羲守城以防万一,他也没听。出事后,桓范逃出来劝他不要投降,包括杨综劝他效仿太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还是没听。 想想四世三公的袁绍兄弟之流,手下谋臣如田丰,审配,沮授,许攸,辛毗等,若是纳言果决,又有后来曹操什么事呢?(此时,…
士大夫的大权是朝廷里的大权,离开了朝廷离开了皇帝,士大夫什么都不是。 李郭之乱时跟献帝出走的士大夫们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点,饿死了满坑满谷,被杨奉、韩暹当狗一样赶来赶去。就因为人家手里攥着枪杆子呢。 对局势真正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武力,如果司马懿控制不了洛阳的禁军,他乌龟壳再厚一万倍都没用。真打起来,外面的都督们随便哪个都够他喝一壶。当时的司马懿就是个手无实权的太傅,连在西线共事过的陈泰、郭淮都不会鸟…
曹爽伐蜀之役(上)曹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王平的针对性部署妙在哪里?
说起曹爽伐蜀之役,早先我在司马懿系列的高平陵之变部分曾经略有涉及。不过由于主次的取舍,当初这部分就一笔带过了,因此这次我打算弥补一下这个空缺。 [文章: 晚三国名将录之司马懿篇(四) 高平陵之变—一场长达十年的生死之战(上)] [文章: 晚三国名将录之司马懿篇(四)高平陵之变—一场长达十年的生死之战(中)] [文章: 晚三国名将录之司马懿篇(四)高平陵之变—一场长达十年的生死之战(下)] 此战在三国历史上知名…
因为曹 爽本来就是曹魏皇族的叛徒,更一直挟持魏国皇帝曹芳,专权跋扈,人心丧尽。十年前,魏明帝曹睿临死前,正是他勾结了孙资刘放,勾结了蒋济,发动政变,又讨好了司马懿,让自己从一个武卫将军,一步登天成为托孤大臣,大将军, 牺牲的代价是整个曹魏皇权,再无法掌控整个中枢禁军,分权给了司马懿这样的外姓大臣,输掉了关键性的一局。 [图片] 曹睿原定以燕王曹宇为首的曹氏宗亲集体辅政。 司马懿的三大政治盟友,掌管中书省的孙资…
别说你把中护军给司马师这个白痴操作了。我都懒得提。 就算中护军一直是你的人,也未必一直有用。 你死了以后,很快有一个叫杨骏的人会和你交流一下当权臣的心得体会。 你看杨骏的中护军张劭起了哪怕一点点作用吗? 张劭是杨骏的外甥。绝对的自己人。 然而,没有,一点作用也没有。 中护军是谁的人这件事,在司马师当过中护军后就不重要了。 重要的只有一件事。 殿中中郎喜欢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