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日,北川群众在望乡台眺望北川老县城。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本月15日起,“5·12”地震中灾情最重的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将掀开尘封两年的盖头,正式对公众适度开放。
地震中,北川老县城伤亡惨重,几乎沦为废墟。事后,武警部队奉命对其实施封闭式管理,只在春节、清明节和“5·12”周年祭这样的特定时间才开放。平时,当地居民得凭身份证,才被允许出入老县城。
据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办公室主任赵凯生介绍,目前北川地震遗址总体规划35平方公里,其中遗址核心区1.5平方公里,包括222栋损毁建筑将原汁原味保留下来。出于安全考虑,老县城无法实施全开放,只能限时限量、适度开放,接待预约访客。公众可通过网上、电话和现场(擂鼓镇接待中心)三种方式预约,暂拟每天接待1000人次。
北川地震纪念馆9月破土动工
5大设计方案正在网上征求意见,预计一年后落成
记者昨日从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办公室获悉,北川地震纪念馆已确定选址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毗邻北川中学遗址。目前,纪念馆5大设计方案已上网征求意见,今年9月将破土动工。
有关方面去年确定建北川地震纪念馆,此后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出36套方案,后精简至14套。经专家论证,最终选出5套方案,公布在北川地震纪念馆网站上征求意见。下月,将把网友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反馈给同济大学专家,进行适当增补和修订。然后,方案上报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最终确定中标者,并公开招投标后开建,预计1年后完工。
据悉,纪念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为纪念馆主建筑;二期工程为附属和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占地面积大,无法在老北川县城遗址中展开,故而选择毗邻北川中学遗址的任家坪。纪念馆的设计将遵循“自然、生态、科学、简朴”四大原则。纪念馆建设预计投资1个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