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今年的奥斯卡,香港金像奖,还是韩国影视剧,大家似乎都有着同一个因素——真实。大量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剧登上屏幕。对于转型期的电影市场来说,似乎只有这么做才更稳妥,因为大家需要有一段这样的时间来寻找新的规律。对于观众来说,在没有伟大电影的年代,真实改编的电影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意义吧!

聚焦 SPOTLIGHT。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在还原真实的程度上几乎接近百分之百,不仅是故事情节,还包括剧中几位主演跟真实人物的接近程度,几乎给人一种纪录片的错觉。这也是影片力求达到的效果,真实改编,越是接近真实,给人的震撼也就越强烈。

SPOTLIGHT,是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个栏目,拥有独立调查小组,电影就从这个小组接到调查天主教牧师猥亵儿童这件案子开始,原本以为只是独立的个案,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这一独立案件背后,仅波士顿地区就隐藏着数百名施害者,更不用说全世界同类型的案件。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件事在天主教教区几乎人人都知道,但人人都闭口不谈。整个小组面临的是教会内的势力,教会外的掣肘,以及教民的遮掩……

当个人遇到强权,好莱坞影片中的积极性开始凸显,不同于悲剧性的给予希望,影片里每一个人都展现出一种对抗强权的有力量的姿态,也许结局并不是那么理想,可这种个人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是人们所乐见的,也是好莱坞惯有的模式,他们喜欢造英雄,不是因为英雄都是成功的,是因为英雄都是有力量的。

整部影片没有一部电影所追求的戏剧性,真实还原是最大的看点。对于奥斯卡来说,在没有出现伟大电影的年代,奖励那些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的影片就成了所遵循的规律,所以这部片子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几乎是没有任何悬念的。要知道,宗教问题,即便是在思想自由的西方也依然是需要小心碰触的一块领域,不仅因为教会的势力,还因为这关乎西方人对于信仰的坚持,或者也可以叫固执。

矮大紧说,如果前几年是奥斯卡的小年,今年的奥斯卡绝对是灾年,几乎没有像《阿甘正传》、《肖申克救赎》一样伟大的电影出现。当整个行业面临转型的阵痛时,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就成了行业最稳妥的选择,所以,今年的奥斯卡上,甚至一些电视剧中,充斥着各种真实事件改编的片子。

房间。《房间》是由一个真实事件写成的小说,再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这部影片相当不错,或许在影迷心中就是最佳影片,但奥斯卡有奥斯卡的规矩。对于并不是非常有名的女主角的扮演者来说,封后或许是奥斯卡能够给予的最大的奖励了。

间谍之桥。《间谍之桥》讲的冷战时期的故事,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真实故事中所展现出来的戏剧性,往往也会有看点。

荒野猎人。如果硬要说《荒野猎人》跟真实有点联系,也不是不可以,它的故事脱胎于真实世界中拓荒者的记载,只是跟现实的联系只在于一个点。对于这部影片的评价,北美很多行业者给出的答案是“这是一个伟大的表演”。对于很多影评人来说,他不说这是一部伟大的影片,而说这是一个伟大的表演,这就意味着在行业内,这部影片的质量是值得商榷的。

美剧里两部不错的片子《11.22.63》和《美国犯罪故事》,也都是基于真实事件进行的改编。《11.22.63》中文翻译为《拯救肯尼迪》,只通过片名就能了解这部剧的主线,只是这部剧运用了一个穿越的梗,讲了一个悬疑故事。剧中,编剧并没有忽略穿越多带来的历史改变,历史也成了这部剧中一个不稳定的惊悚因子,随时跳出来对抗一下现实,是比较有意思的看点。

《美国犯罪故事》改编自轰动美国的世纪大审判——辛普森杀妻案。对于种族和司法问题的讨论是这个事件最值得关注的两个点,这也是这个案件在当年轰动整个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值得一看的剧。

韩国《信号》2016年,《太阳的后裔》刷屏几乎刷了一个季度,但尽管有海外维和部队、人道救援等背景,它仍然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爱情题材韩剧,谈不上题材的突破和剧情的震撼,真正让剧迷们热血沸腾是在国内并不火热,却在韩剧爱好者圈子里引爆口碑的奇幻悬疑韩剧《信号》。

《信号》主要讲述现在的刑警朴海英和过去的刑警李材韩通过老式对讲机,穿越时空进行连接,并在过程中破获了一些长期未结案件的故事。剧中出现的案件,“金允贞被诱拐案”、“京畿南部连环杀人案”、“仁洲女高性侵案”几乎全部来源于韩国社会的真实案件,其中一些是直到现在都未结案的世纪悬案。

这些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案件,在处理时一直都小心翼翼,它们没有被百分百的还原,很大一部分带着编剧的思考以及戏剧性的考虑,但她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作品,给受害者家属带来一点点安慰和帮助,剧中“金允贞案件”的最后,15年的诉讼有效期在剧情中被取消,意味着“追寻真相没有时间的限制”……

通过一部对讲机可以连接不同的时空,虽然编剧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时空之谜上,但是对于这种类似穿越的梗,还是做了一些处理,像《11.22.63》中一样,那些改变历史的动作一旦发生,现实就会发生或者好的,或者坏的改变,这种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感,因为没有人能够知道这种改变将要引发什么后果。

“金允贞被诱拐案”——改编自1991年发生在韩国的“李炯浩被诱拐事件”和“青蛙少年失踪案”《那家伙的声音》

“京畿南部连环杀人案”——改编自“华城连环杀人案”《杀人回忆》

“仁洲女高性侵案”——改编自“密阳集体性暴力事件”《韩公主》

根据真实事件进行改变一直是韩国影片所常见的题材,同类型的影片还有《素媛》、《熔炉》、《辩护人》……但这种改编集中在电影中比较常见,改编为电视剧几乎很少,《信号》用了一种电影的题材,将韩剧这些年的进步透过这部剧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来自真实事件的改编,虽然这部剧最后给了观众一个充满希望的“开放式结局”,但纵观韩国同类型影片会发现,当遇到个人对抗强权问题时,个人几乎很少有好莱坞影片中那种个人的力量感,更多的还是体现出在强权面前个人的无力来,很难说哪一种表现是更接近真实,因为这两种都是真实,或许是社会制度的制约,或许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但两种都会给观众带来共情与思考,这或许就是真实改编的意义。

《踏血寻梅》第35届香港金像奖上,《踏血寻梅》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成了最大的赢家,收获了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七个奖项,郭富城评此片封帝,还捧红了名不见经传的女演员春夏。虽然这部电影的深度性和艺术性值得这个奖,但这多少也跟香港电影整体青黄不接有些关系。

《踏血寻梅》改编自2008年发生在香港的真实案件——“王嘉梅命案”。王嘉梅原籍湖南,13岁随母亲改嫁来港,2008年1月辍学,并通过网络进行援助交际。同年4月,16岁的王嘉梅失踪,警方调查后认为她是被嫖客杀害并肢解,更有传闻指部分尸体被混入街市肉档出售……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部侦查推理片,因为在影片开头没多久,真凶丁子聪(白只饰)就投案自首了。影片中新增加的角色臧sir(郭富城)却执意要查出这场案件背后发生了什么,在调查过程中,他自身内心的孤独与凶手、死者三方发生了交汇。影片最后告诉了大家命案的真相,它不来自于事件本身,而来自于人心隐秘的情绪。

和《聚焦》、《信号》的改编侧重点又有不同的是,《踏血寻梅》将视角对准了人物的内心,它在试图还原一种人内心隐秘的情绪,借由此引发出人们对这种情绪来处的思考,与其说这部戏是关于情绪的,不如说它是关于社会的。可能从这个角度去解读,这部片子不能公映除了情色与血腥,还有那么一些没法去理清的因素。

中国人讲究迂回的策略,这种思维方式放在电影里就变成了强烈的内心戏,借由情绪推演出情绪的来处,然后让人恍然大悟。很多就事论事的情况,在中国影片中并不适用,因为道理讲不通,所以,当有电影表达社会问题时,情绪就成了最隐秘却最合适的表现手法。

陈可辛的影片《亲爱的》,是根据央视早年的一则打拐新闻改编的,借由赵薇强烈的内心戏的张力呈现了大陆社会上所发生的一些真实的问题。

《十二公民》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影片《十二怒汉》,不是真实事件改编,却是值得拿来一说的。他挑战了一种在我国并不存在的法律制度,结尾用了夕阳的暖色调,看似煽情,但似乎是给了人们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一切都很隐晦。当然,每个人都对这部影片都有自己的解读,不管怎么解读,它一定是2015最值得看的一部影片。

《解救吾先生》是根据2004年吴若甫真实绑架案件改编的,对真实案件的还原率超过70%,刘德华饰演原型为吴若甫的“吾先生”,而吴若甫饰演解救“吾先生”的警察。这在电影史上,恐怕都是独一无二的。没人知道吴若甫为什么没有演自己,而是扮演了拯救自己的警察,或许这是自我拯救的一种方式?在那次绑架案之后,吴若甫淡出了公众视野,他在这件事情后的心理压力或许就是电影背后的意义。影片最后刘德华饰演的吾先生被成功解救,他坐在警车里还没有缓过劲来,眼神一直在盯着虚空中的某处;而这时镜头了给了吴若甫扮演的警察,他的眼睛湿润了一下。这一幕意味深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