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导师简介:

鄂加强,男,湖南湘潭县人, 1972 年生,热能工程专业博士 /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 / 机械工程博士后,教授 / 博士生导师。目前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科学一处、二处、三处通讯评审专家,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委员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力教育协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高校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国际 SCI 期刊“ Journal of Low Frequency Noise, Vibration and Active Control ”的副主编, 国际 SCI 期刊“ Journal of Chemistry ”的客座编辑,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和《 Applied Energy 》等国内外 50 多个知名期刊审稿专家。

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近 20 项,在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和 Applied Energy 》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00 多篇,且新增 ESI 热点论文 6 篇, ESI 高被引论文 24 篇,出版专著和教材 11 部,获发明专利 10 多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 5 项。

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

湖南大学鄂加强教授团队现有教授 3 ( 博导 4 ) 、副教授 3 人、助理教授 4 人、在站博士后 3 人、在读博士生 10 人和在读硕士生 70 多人。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 发动机用生物柴油高效低污染燃烧排放机理研究; (2) 车用发动机微粒排放控制关键理论方法研究; (3) 微能源动力系统稳定燃烧机理及其热流协同优化研究; (4) 动力电池系统 ( 或发动机 ) 热流协同优化机理及其控制研究; (5) 低品位能源回收及新能源利用关键技术。

研究课题主要包括: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含 Pt 颗粒涂层的喷管射流型微燃烧器稳定燃烧机理及其性能协同优化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汽油机沸石分子筛碳氢捕集器冷起动碳氢捕集机理及其多场耦合协同优化研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微粒捕集器微波加热再生与热 - - - 力学耦合协同优化研究; (4) 校企合作项目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流设计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5) 校企合作项目 :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关键技术研究。

招聘要求:

(1) 3 年博士毕业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年龄 35 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适度放宽年龄条件),热爱科研,责任感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具有团队精神;

(2) 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新能源材料工程或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领域坚实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获得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 不少于 2 )

(3) 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良好的中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4) 具有热动力设备燃烧与排放控制技术、热流仿真与优化、低品位能源回收利用等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薪酬待遇:

(1) 学校对全职博士后实行分类资助

①特别资助类:“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 ( 引进项目 ) 入选者,国家资助期内学校 30 万元 / ( 含国家资助 ) ,学院 ( 导师 ) 配套支持不少于 3 / 年。

②重点资助类:学校按 20 / 年标准拨付人员经费,学院(导师)配套支持不少于 3 / 年。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 (a) 博士毕业于 ARWU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 100 的海外(境外)高校或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国内双一流高校或 A- 及以上学科; (b) 在海外(境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的非华裔人员; (c) 博士期间取得高水平成果者。

③一般资助类:学校按 12 / 年标准拨付人员经费,学院 ( 导师 ) 配套支持不少于 3 / 年。

(2) 其他支持

①在站期间,计算工作年限。

②博士后期间评选副研究员指标单列。

③协助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各级课题。

④学校特设“杰出博士后奖” ( 每年评选 ) ,入选者可直接申请教师副教授岗位;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 ( 引进 / 派出项目 ) 或同等竞争程度的博士后人才项目且研究成果突出者,出站后直接入选“杰出博士后”,申请留校不受本校来源比例限制。

⑤博士后出站后,业绩优秀者可以续聘,或根据工作意愿推荐到其他单位。

⑥可在我校所在地落户,学校提供 1800 / 月的租房补贴 ( 未能安排博士后公寓者 ) ,享受学校及学院同等科研奖励,子女享受我校教职工子女入托、入学待遇,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联系方式

鄂加强教授: E-mail: ejiaqiang@126.com; ejiaqiang@hnu.edu.cn

  • 联系人:张思聪 胡菁洁 联系电话:0731-88822855

  •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湖南大学校办208室    邮编:410082

  • E-Mail:boshihou@hnu.edu.cn

  • 湖南大学人力资源处
  • 中国博士后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