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英剧《是,大臣》《是,首相》中的吉姆哈克?

关注者
53
被浏览
159,367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 私信答主深度交流 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在讨论吉姆哈克的时候,我们必须谈论下 《是,大臣》、《是,首相》这两部影集的时代背景。 时任联合王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执政时代开始讲起。

撒切尔夫人执政时的不列颠,严格来说仍然是 继承自二战前的英国的。 彼时的 贵族虽然已经逐渐没落,但仍然活耀于社会舞台,在上议院发挥余热。 新兴资产家与中产阶级是社会的基石,真正掌控不列颠发展的方向。

那时的大英,本质上仍然承继 爱德华时代 遗风,虽有变化但绝非真正的改变。 文官体系图若盘石,党派政治井然有序,一切的一切正如剧中汉弗莱所期待的那般,联合王国是被有资格的人统治的。

但是呢,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一切都开始改变。严格说起来,撒切尔夫人可谓是时代的转戾点,在她执政时期, 高级文官的权限被大大缩减,体制也开始发生改变。

新自由主义底下, 大有为政府变为最低限度政府(汉弗莱对政府权限缩减痛哭三声)、政府文官体系导入企业考评标准(所谓的企业家政府)、 凯因斯主义 变成货币理论(天呀,政府居然不能干预市场?)。

撒切尔夫人改革的影响之大,以至于被称作所谓「 撒切尔革命 」。

而在这阶段播出的《是,大臣》、《是,首相》,其实 正好反映出撒切尔夫人改革的必要(顺带一提,撒切尔夫人本身也是这部剧集的影迷)。

吉姆哈克在电影剧集的表现,一定程度上是脸谱化的刻板印象。电影中哈克略带天真的性格,夸张化戏剧化的表现,都十分出色的勾勒出一个对文官体系莫可奈何的形象。

但这其实是不真实乃至浮光掠影式的侧写,其实在吉姆哈克表面上看似平庸无能外表底下的实际层面,吉姆哈克却绝非表面上如此简单。不论是剧集里出现几次的「杀手本能」、应付媒体时的「架轻就熟」的表现,乃至几次看似运气好的「灵机一动」的临场反应,无不暗示了吉姆哈克的不简单。

实际上也是如此,在剧集里当哈克看似每每落在下风,但总是能化险为夷。最令人拍案叫绝的一段,莫过于吉姆哈克透过提拔汉弗莱的竞争对手财政部常务秘书弗兰克为手段,迫使汉弗莱屈服那集。

当我们看到窘迫的汉弗莱想要爬窗而入之际,其实也暗中表面了一点, 在政客与文官系统的竞争里头,文官系统其实是在走下坡路的。

随着撒切尔夫人的革命,我们所熟知的大英帝国早已一去而不复返,高高在上的内阁秘书简任的白宫办公厅主任、文官首脑甚至遭到拆分。上议院改革,大量终身贵族取代了世袭贵族的席位,皇家歌剧院的芭蕾歌剧在百老汇的音乐剧面前不堪一击。

当然与其说是政客们能力出众,文官腐朽不堪,不如说时代的趋势迫使着原先的文官体系必然得经历一次次改革。正如工党的福利国家、战后共识最终必然被第三条道路给取代。在凯因斯国有化以及财政干预底下引发的滞涨,最终还是得靠限缩政府权力以及私有化解决。

回归问题,吉姆哈克与其说是一个人物,在影集里他更多是时代的缩影。他的具体象征对象不是一个两个原型人物,而是一个变革时代的政客群像。虽然剧集编剧以高超的角色描绘出 仿如真实存在的角色,给予观众深刻的印象, 但其实吉姆哈克在剧情推动里,实际上仍是一个象征。

正如汉弗莱是文官体系的缩影,吉姆哈克则是政客的缩影,两者间的明争暗斗互相合作,则反应撒切尔夫人时代的现实政治。

《是,大臣》、《是,首相》这两部影集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脍炙人口的剧情也不只因为令人捧腹大笑的转折甚至不是因为他在荒诞不经里折射出一定现实,而是在于它准确反映出时代的趋势演变。

所以如果要真正评价吉姆哈克这个角色本身,恐怕得以更加上帝的视角去评估,因为这个角色本身不能以一个角色去孤立评判。

那么具体的评价有该是如何呢?

吉姆哈克是一个超一流的演员、一流的政客、二流的农业学者、三流的演说家。他的圆滑与是故看似和天真的性格呈现对比,但实际上两者种性格是一体两面而非对立的关系,他的天真是在于圆滑建立的基础,在事故的手腕里表达。

他在与文官体系的碰撞同时,张驰有度的驾驭着国家机器,他本人不怎么出色的知识却很好弭平了专家与官僚的对立,他擅以庸俗的表现得到他人的认同,因为他没有威胁性的表现却很好的让其他人不至于如临大敌。

他的懦弱却成了不少时候改革胜利的契机,因为他的懦弱与圆滑,却能使对手愿意给予有限度的让步。而积少成多滴水穿石,一步步的让步最终汇集成巨大的变革,最终在时代趋势加持下,吉姆哈克成功完成了改革。

而伟大的地方不在于改革的成功,而在于 他在改革途中并未引起巨大的社会变动,汉弗莱曾说政府不在乎邪恶正义而在乎治与乱。 而吉姆哈克则出色的在 抱持治理的同时使体制展开了变革。 或许这变革看似微小,但却在趋势影响下一点一滴达到全面而不可逆转的结果。

他不是伟大的政治家,却是伟大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