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之王3》目前的剧本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867年,一个是1066年,但无论是哪个年份,实际上都还没有出现今日我们所称的纹章(盾徽)。一般认为,纹章诞生于12世纪中晚期,兴盛于13、14世纪。也就是说,游戏中形形色色的纹章在游戏开始的那个年代都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国家纹章,基本都是来自日后崛起的国家或其领导家族,其出现时间甚至可能是1453年后,即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欧陆风云系列游戏的时间线。
为了便于玩家识别,P社还是在十字军之王系列中全程设置了纹章,这没什么问题。不过由于P社游戏历史发明器的本质,以及为了防止十字军之王这一系列的法理系统在某个没有出现过帝国的地区失效,P社必须在游戏中准备一堆现实这个时间还没成立或根本没出现过的国家的纹章。本文就是为了搞清楚游戏中这些可创建法理国家纹章来源写作的。由于精力和能力问题,不会过多地涉及公爵领和伯爵领的纹章,敬请见谅。
另,本文由本人和友人@ 奥斯陆的湾 共同撰写,在机核上由本人发布。
游戏开始的1066年,英格兰地区因为“忏悔者”爱德华死后无嗣,贵族们推举他的的内兄弟,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戈德温进行统治。而彼时仍是诺曼底公爵的“私生子”威廉(他是爱德华的表弟)以先王爱德华曾口头指定其当继承人为理由,纠集法兰西的一堆领主宣称英格兰的王冠。
一般说起英格兰的纹章,都会想到三猫,但是三猫纹章来自1154年起执掌英格兰的金雀花家族(安茹家族),彼时还未存在。因此P社讲究了一把,CK3中这个时间点的英格兰所用的纹章是代表撒克逊人的白龙。
白龙图案不是撒克逊人自选的,是作为英格兰岛土著民的凯尔特人加给撒克逊人的。据《不列颠史》(Historia Brittonum)记载,在伏提庚(
Vortigern)
统治时期(公元5世纪),他打算在迪纳斯·埃姆里斯(Dinas Emrys,位于今格温内斯)修建一座城堡。而每到晚上,城堡的城墙和建筑材料都会消失。他向他的顾问求助,顾问告诉他要找来并献祭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但是被找来的男孩告诉伏提庚,有两只龙在山丘下。伏提庚命人挖开山丘,一只红龙和一只白龙从山中飞出,相互撕打起来。最终,红龙战胜了白龙,男孩告诉伏提庚,白龙就是撒克逊人,而红龙就是伏提庚的子民们,撒克逊人终将被他们所击败。在后世的传说中,这个故事中的男孩被传颂为是梅林,和亚瑟王的故事融合在了一起。1485年,出身威尔士的亨利七世创立了都铎王朝,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这仍被认为是这则预言的实现。
因此,白龙在英国的传说中被视为撒克逊人的象征,而红龙被视为威尔士人/凯尔特人的象征,直到今日还悬挂在威尔士的国旗上。CK系列中不列颠地区的法理帝国,不列颠尼亚帝国的纹章,也正是一只红龙。
顺带一提,这几个纹章中白龙的形象来自今日威尔士的红龙旗。而不列颠尼亚的红龙形象则可能魔改自第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家族,威塞克斯(Wessex)家族的家徽,一只金色双足飞龙,游戏中威塞克斯公爵领的纹章。
必须得说,P社这回有点讲究。当诺曼文化的“私生子”威廉打下英格兰后,英格兰的纹章会马上变成三狮纹章,他的头衔也会变成“征服者”。但是说讲究也没有那么讲究,带着两只狮子的“征服者”威廉所夺取的英格兰,其纹章是金雀花家的三狮,不知道电子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会不会梦到这只超时空狮子。
诺曼底家双狮和金雀花家三狮的关系充分体现了CK系列纹章的超时空本质。诺曼底家的两只狮子象征英格兰和诺曼底(也有说法称这个象征是后世赋予的),而威廉的幼子亨利一世无男性后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安茹伯爵“美男子”戈德弗鲁瓦五世,他们的儿子亨利二世又娶了阿基坦的埃莉诺,生下了“狮心王”理查一世。
理查一世将继承自母亲的阿基坦公国的狮子纹章加入诺曼底家族原有的双狮纹章中,并将三狮纹章正式列为金雀花家族的纹章,以象征金雀花家族对英格兰、诺曼底和阿基坦三地的统治。游戏中非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角色获得英王头衔时,英格兰的纹章都会变成三狮,甚至这时候你新开一盘游戏,英格兰的纹章都不会变回白龙。
而要是拥有法兰西宣称的人成为了英王,英格兰的纹章又会进一步升级,变为百年战争时期的样子。
1314年,“美男子”腓力四世去世,之后的十几年里,他的男性直系子嗣也相继在无子的状态下去世,统治法兰西的卡佩家族(Capet)主枝就此绝嗣。在这种状况下,法兰西的王位本应该由腓力四世的外孙继承,但问题是,此人正是目前英格兰的国王,金雀花家族的爱德华三世。法国贵族们一致反对将法王的头衔给予这么一个已经有国王头衔的人,因此将法王的头衔给予了卡佩家族的支系,腓力四世的侄子,瓦卢瓦家族(de Valois)的腓力六世。心怀不满的爱德华三世宣布自己是法兰西的国王,从此拉开了百年战争的序幕。
苏格兰的黄底红跃狮纹章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苏格兰王“狮子”威廉(William the Lion)的个人纹章,他的“狮子”称号可能就来自这个纹章。和别的跃狮以及其他形态的狮子纹章不一样的是,苏格兰的纹章有两圈饰有鸢尾花的红线。
说到鸢尾花,自然也是和纹章污染怪——法兰西的卡佩家有关。
这圈红线一般认为来自苏格兰贵族和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签订的“古老同盟”(Auld Alliance),寓意着鸢尾花在英格兰入侵时会出手保护苏格兰雄狮,反之亦然。这也正是为什么在EU4开局的1444剧本中,法兰西会对苏格兰保证独立。不过随着百年战争结束,法国人对苏格兰人失去利用的兴趣,以及宗教改革兴起,皈依新教的苏格兰和天主孝子法兰西渐行渐远。在“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英格兰的王位传给了她的侄孙,苏格兰王詹姆斯一世,随后开始了苏格兰和英格兰漫长的联合之路。
尽管中世纪的北意大利地区还未面临强权真空,但介于纹章学兴盛之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腓特烈二世在北意大利地区恢复皇权的尝试已经失败,意大利王国已然成为了仅名义上留存在帝国之内,实则已经脱离帝国管辖的“影子王国”。因此,尽管P社在纹章的还原上下尽功夫,但意大利亚地区的高等级法理,如意大利亚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罗马涅王国,其纹章都无据可循,只能是由P社“发明”出来。意大利亚地区也成为游戏中唯一的,王国级以上法理的纹章都是对分型纹章(Per pale)的地区。
特别一提,《CK3》的意大利亚仅包括北亚平宁半岛和撒丁、科西嘉两岛,两西西里地区和威尼斯并不包含在内。然而考量到亚平宁半岛的完整性
及拜占庭帝国法理下竟然有15个王国级法理一起写怕不是要写到昏厥
等原因,我们决定将威尼斯王国与西西里王国的纹章于本章内讲述。
在游戏的两个剧本开始时,罗马涅地区的王国级法理都叫做“罗马涅受膏之国”。这一头衔由教宗持有。当玩家持有半数以上的罗马涅领土后,便可从教宗处篡夺该头衔,法理名称也会随之改为“罗马涅王国”。
该设定不无道理。罗马涅Romagna这个名字来源于拉丁语名称Romania,Romania原本是 "罗马人居住的土地 "的通称。西罗马灭亡后,该词有了更具体的含义,即 "受东罗马统治的领土",其公民自称罗马人(Romani)。当时,罗马涅一词被用来指称拉文纳大主教管理的领土,用来与伦巴第人控制的土地作区分。尽管东罗马帝国在伦巴第人的多次进攻下退出了罗马涅地区,罗马涅这一名称却保留了下来,通常用于指代中意大利地区。
在1278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正式将罗马涅地区授予给教皇国。然而,教皇对该地区的长期以来都只有名义上的控制。罗马涅地区的世俗权力实际上被各地的独立领主所瓜分。因此在游戏开局,尽管教皇拥有“罗马涅受膏之国”这一王国头衔,但其实际控制区域则只有罗马城周边的拉丁姆地区。玩家可以在不用攻打教宗国的情况下,很轻松的篡夺罗马涅王国这一头衔。
与北意大利地区一致,罗马涅地区从未被某个强权统一并宣称(教宗曾于16世纪初短暂建立过罗马涅大公国,但这一头衔很快就并入了教宗国)。因此P社只得“发明”一个纹章来替代。游戏中的罗马涅王国纹章也是由两个纹章拼接而成的对分型纹章,蓝盾白鹰部分来自费拉拉公国、摩德纳公国的领主埃斯特家族(House of Este)家徽,红盾金十字部分则是来自安科纳共和国的纹章。
游戏中法理的称法是由其统治者的特征决定的。如同样的法理等级,大多数天主国家都称作公爵领(Duchy),若是爱尔兰文化和布列塔尼文化的领主则会称作小王国(Petty Kingdom),伊斯兰教的领主会叫作埃米尔国(Emirate),爬杆则是会叫做大酋邦(Chiefdom)。
中世纪撒丁岛的封建形式,是和别处不同的。与中世纪欧洲其他地区的封建形式相比,撒丁岛的行政结构则更接近早期拜占庭式的制度,由最高法官与各地司法机构拥有行政权力,而土地则归属于地方长老会(Curadorias)。在游戏中,当一位撒丁尼亚文化的统治者创建公国头衔时,它并不会和大多数天主教地区的文化一样称其为“撒丁尼亚公国”,而是“撒丁尼亚阿尔克奥纳泰”(Archonate)。这可能是因为撒丁尼亚最初从神圣罗马帝国中独立时,其领导人正是卡里阿利的大执政官(Archon)。撒丁尼亚文化的伯爵领也不叫伯爵领,而是尤迪卡杜(Judicadu),意为司法国,即延从撒丁岛封建形式的国家。撒丁岛在大执政官死后走向了分裂,分为游戏开局的四个尤迪卡杜。游戏中撒丁尼亚文化的城市地产便叫作卡拉杜利亚,即长老会(Curadorias)。
撒丁尼亚公国的纹章,也是CK2中撒丁尼亚王国的纹章,取自撒丁岛的四摩尔旗帜(I quattro mori)。虽然数字相同,但四摩尔旗帜与撒丁尼亚公国最初分裂出的四个尤迪卡杜并无关系。这一设计最早可追溯到1281年,作为“阿拉贡的彼得”管理文件的印章而被使用。阿拉贡国王詹姆士二世于1324年宣称了萨丁尼亚国王这一头衔,并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占领了整个撒丁岛。四摩尔旗帜也随之被带到了撒丁岛,与本地的圣乔治十字发生了融合。自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时期开始,印有白盾红十字四摩尔人的纹章便被用来指代撒丁尼亚王国,这一徽记也被沿用至今。
而关于四摩尔的由来,有说法认为,这一徽记最初取典于1096年阿尔科拉斯战役的胜利,代表了西班牙天主教徒对占领伊比利亚半岛摩尔人的征服。四个摩尔人头,代表阿拉贡人在伊比利亚地区曾取得的四次巨大胜利:对萨拉戈萨,瓦伦西亚,穆尔西亚及巴利阿里群岛地区的征服。
“——出于对权利和财富的渴望,你成为了一名冒险者追寻自己的命运。”
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骑砍味的理由之下,来自诺曼底地区,欧特维尔男爵的8位子嗣跨越千山万水,前往南意大利地区追逐名誉与财富。在1035年,欧特维尔男爵的长子威廉和次子德罗戈最先到达南意大利。因其在与拜占庭军队的对抗中表现出色,威廉被任命为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国的公爵。随着欧特维尔家族的三子汉弗莱,在西维蒂特战役中击败了教皇利奥九世的军队,欧特维尔家族成为了南意大利地区最为强盛的势力。1066年开局中欧特维尔家族的阿普利亚公爵罗贝尔也是游戏默认开局人物之一。
西西里王国这一头衔最初是由欧特维尔家族的鲁杰罗于1130年建立的。1191年,时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来自霍亨施陶芬家族的亨利六世,依靠其妻子西西里公主科斯坦察的宣称,发兵夺取了西西里王国。西西里国王的头衔由霍亨施陶芬家族继承,同时也带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徽记帝国御鹰(Reichsadler)。
游戏中了选用霍亨施陶芬王朝时期,代表西西里王国的白盾中置御鹰作为西西里王国的纹章。当然,帝国御鹰在那个年代还多是单头的,双头御鹰可能是源于“红胡子”腓特烈巴巴罗萨的个人爱好。而至于P社没有选用西西里王国开创者欧特维尔家族的蓝盾棋盘格纹章,则可能是为了达成”亚平宁纹章都是鹰“成就(?
威尼斯最出名的徽记,红盾圣马可狮纹章。根据威尼斯传说,当马可在周游欧洲时,他到达了威尼斯的一个泻湖,一位天使向他显现,并说道说:
马可啊,我的传道者,愿你平安。在这里你的身体将得到安息。
Pax tibi Marce, evangelista meus. Hic requiescet corpus tuum.
828年,两名威尼斯商人以这一传说为理由,从位于亚历山大的马可墓中偷走了他的遗体,并将其转移到威尼斯,转而安葬在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传闻在转移圣马可的遗体时,那两名威尼斯商人在船上铺上了菜叶和猪肉,来避免亚历山大的伊斯兰教徒接近。
圣马可的狮子形象源自于他对施洗者约翰的描写。“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马太福音1-3),艺术家们将其比作一头咆哮的狮子。虽然游戏中难以辨认,但纹章上圣马可狮手中的书上是写着字的,即传说中天使对马克所说的话语:
马可啊,我的传道者,愿你平安。
Pax tibi Marce, evangelista meus.
离开或多或少确实存在过地区性帝国的西欧向东看,进入西斯拉夫和波罗的文化组的地界,在法理帝国地图上能看到一个中文圈中较为陌生的词:文德。文德是什么?(
是武德的对应概念
)作为P社用于填补地区法理空白而“发明”出的帝国级法理,“文德帝国”却不像其他虚构帝国一样是按地理名词命名,它用于指代一个十分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民族概念:文德人(丹麦语:Vendere\英语:Wends)。
文德人并非是指某个特定的种族。该词往往被日耳曼人用于指代在欧洲民族大迁徙时期,迁居到易北河以东地区的西斯拉夫人。该词源自于拉丁语的Veneti(维涅第人),后者被怀疑是后世斯拉夫人的祖先。
12世纪中叶,丹麦国王克努特六世于北方十字军期间攻占了波美拉尼亚地区和梅克伦堡。他接受了波美拉尼亚王子的建议,决定自诩为文德人的国王(Vendernes Konge),并设立了红底金龙纹章作为代表文德国王的纹章。从此,在北欧诸国的各式纹章中便都可见到红底金龙纹章的身影(如下图中克里斯蒂安一世的个人纹章)。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于16世纪占领波美拉尼亚地区后,自认继承了文德国王这一称号,并将其转写为拉丁文(Rex Vandalorum)后加入瑞典国王头衔。尽管两国都早早失去了波美拉尼亚地区的实际控制权,但直到上世纪末,两国才将文德国王(Vendernes Konge\Vendes Konung)这一称号从国王头衔中删去。
这一地区的权力空白由崛起的波兰王国填补,但介于后世并未有统一并宣称了这一地区的强权,由波兰-立陶宛联邦作为这一地区的最高法理又显然太过扯淡,因此P社发明出“文德帝国”作为西斯拉夫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帝国级法理,且选用来自老家的红底金龙纹章作为文德帝国的纹章,也称得上情有可原(吗?)。
在867开局中可以看到,波希米亚地区的法理最初是归属于文德帝国的。但当东法兰克完成重建神圣罗马帝国这一决议后,波希米亚王国、迈森公国和劳希茨公国的法理会被划入神圣罗马帝国,因此波希米亚的纹章来历将放到神圣罗马帝国篇详述。
在1066年开局下,文德帝国下的法理王国头衔就只剩波兰王国、立陶宛王国和波美拉尼亚王国。剩下的大摩拉维亚王国仅在867年剧本存在,法理领地只有大摩拉维亚公爵领(因为波希米亚独立出去了),后被进入潘诺尼亚平原的马扎尔人(即匈牙利人的祖先)灭亡,成为波希米亚国王的一个虚衔。另一个虚衔,维尼德黑姆(winideheim),则是Winide(即Wend文德人)和德语后缀-heim(意为家)组成,意为文德人的王国,盾徽仿自波希米亚的盾徽。
来自中世纪的显赫名门,波兰的皮亚斯特家族(House of Piast)家徽。作为波兰王国的第一任统治王朝,瓦迪斯瓦夫一世、卡西米尔二世、(拉多维德五世)等多位知名统治者皆出自这一家族。
皮雅斯特家族的纹章是一只带有金冠的白鹰。根据波兰一则民间传说,曾有斯拉夫三兄弟一起去打猎。次子罗斯(Rus)去了东部,末子捷克(Čech)去了西部,而长子莱希(Lech)则向北出发。在打猎途中,来希发现了一只白鹰的巢穴。当他看向这只白鹰时,夕阳点缀在它的翅膀上,使它看起来像是有了一对金色的双翼,而鹰身的其他部分都是美丽的纯白。他很高兴,决定在该处定居,并把白鹰添加到他的徽记上。他还根据波兰语gniazdo("巢")一词,将这个地方命名为Gniezdno(今格涅兹诺镇)。
后世将这一传说改编为纹章时,将金翅简化为金色的线条,并选用了红色的背景以代表夕阳。
同样来自中世纪的显赫家族,立陶宛大公国的初任统治者格迪米尼兹家族(House of Gediminas)家徽。据1366年所著的《托博尔斯克纪事》中记载,立陶宛大公阿尔格尔达斯在纹章上绘制了冲锋陷阵的骑士。在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对日耳曼骑士团的重大胜利--格伦瓦尔德战役中,联军一方总共四十支立陶宛军团,其中三十个军团都举着印有 "冲锋骑士 "纹章的旗帜。该冲锋骑士图案也被称作Vytis,这一名称可能源于古普鲁士语的vitingas,意为贵族骑士。
立陶宛大公的后继者,同样声名显赫的雅盖隆家族选择沿用冲锋骑士纹章,并将骑士盾牌上的图案换成了更具本王朝特征的洛林十字。直至今日,这一红盾冲锋骑士纹章仍被如今的立陶宛共和国用作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