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教授主编的《地图上的中国历史》

2011-05-25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丛书——疆域政区》,李晓杰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内容提要]在中国历史上,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始终是各代中央政权极为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每朝政权对前代政权所采取的制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益。本书以疆域与政区为主线,不仅较为详尽地描绘了自秦至清历代统一王朝的疆域变化及其如何进行行政区划的划分与调整的过程,而且对先秦割据时期与秦之后出现的分裂时期的疆域与政区演变也进行了勾勒,试图总结出历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演进的主要规律。

《古都与城市》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梳理了历史时期中国的都城与普通城市发展的基本脉胳,旨在引导读者领略在数千年的时间中,中国的城市如何从史前时期的“筑城以卫民”的围堡,发展成秦汉隋唐的“坊市谨严”的国际化大都市,再到宋元“绣旆相招”生动活泼的市井生活,

作为一部图文并茂的通俗性学术读物,本书旨在通过从史前的古代城址遗址,到夏商周都城的刍形,再到对普通读者提供一个考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思路。

交流与交通提要

交通的发展,为国家内部各个区域间、各个民族间的物质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也为各个国家与地区间的交流提供了基础。以国内为例,战国时期士的游说之风的兴盛,明朝大量商人、仕宦旅游之风的兴盛,都离不开当时交通条件的发展。同样,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常受当时交通条件的制约。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使得火铳、传教士、西学在明末进入中国。《交流与交通》一书,撷取中国历史上国内与国际间交流与交通的一些片断,配以保存至今的古地图(也采用了一些今天学者绘制的地图),以此反映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面貌。

安介生《民族大迁徙》简介

安介生教授撰写的《民族大迁徙》是2011年年初,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葛剑雄教授主编的《地图上的中国历史》丛书中的一册,也是历史民族地理研究领域内又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共分十三章,分别讲述与分析了历史时期汉族及许多重要非汉民族的迁徙历史。非汉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

从“中国”到岭外,从巴蜀到滇南,从关内到塞外,从蒙古大草原到青海湖畔,处处都留下了民族迁徙的足迹。正是伟大的迁徙运动开拓出民族生存的崭新天地,创造出中华大地广阔的家园。本书试图说明民族大迁徙运动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拓展的动力,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也决定了中国发展的未来走向。

空间因素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历史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一个人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不允许他亲自考察全部空间。即使能够身临其境,也未必能发现特定空间的概貌和特征,所以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在测绘条件简陋的古代,学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地图运用和学习的重要性,形成“左图右史”的传统。随着现代地图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地图被取代的误解。但是,了解历史所需要的地图并非今天的地图,而是相关时代的地图,即历史地图。通过地图展示,复杂的历史现象和研究成果更加明确。历史上中国的民族大迁徙,离不开地理环境这个大舞台。文字的力量固然重要,但图像资料的神奇功能也无法忽视。这部著作最大的特点是再造中国历史民族迁徙的宏大场景的同时,运用大量地图、图片资料生动地展开中华民族神奇的迁徙历程,从而展现了民族大迁徙的生动图景。



本页最后修改时间:2011-05-25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