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另类的牛肉面  ·  使用 NTP/Chrony 同步 ...·  10 月前    · 
玩篮球的柠檬  ·  Personnaliser des ...·  1 年前    · 
开心的斑马  ·  Single-Atom ...·  1 年前    · 
发布时间:2022-10-19 03:51:04 浏览次数: 32

化学化工学院培养方案(化学生物学)


1. 专业简介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 2017 年开始“化生交叉实验班”的建设,并于 2018 年正式设立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专业。化学生物学是随着化学、生物与医学等学科的发展,近年来形成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化学生物学研究注重利用外源性的化学物质去干预、调控生命过程,进而揭示生命过程的机理。化学生物学结合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结构化学、超分子化学、药物化学和计算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研究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重大问题。这一学科主要是面向有志于成为化学工作者,以及对包括生物医学、生物技术和制药、生命分析等科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强调通过建立坚实的化学基础,加深对生物功能背后化学机理的理解与探究。攻读化学生物学专业学位的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一系列的数理课程以及与化学专业要求相同的化学专业课外,还需学习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实验等生物相关专业课程,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有机化学、热力学以及动力学,这是理解生物系统运行的必需课程。

本专业目前共有教师 11 人,有中科院院士 1 人,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和讲座教授 1 人以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 6 人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 3 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 学制、总学分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制四年。专业应修总学分 150 ,其中通识通修课程(必修) 60-64 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必修) 55-56 学分,多元发展课程(选修) 26-31 学分,毕业论文(必修) 4 学分。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考评等级,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3. 培养目标

秉承戴安邦先生 化学教育既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的全面科学教育思想,遵循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的教育理念,以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体现前沿、引导创新 为指导方针,通过 开放式 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认知、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致力于世界科技前沿、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干能力的化学生物学及相关学科行业的未来领军人才。

化学生物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较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生物医学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从事化学及化学与生物交叉学科研究工作,也可在化学、材料、医药、分析检验和生命健康等领域和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4. 毕业要求

化学生物学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还需掌握必要的数学和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能够在化学、生命科学、药学和医学等学科领域开展工作,具有学科视野开阔、行业适应面宽和工作能力强等突出特点。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通识类知识:具有人文精神和国际视野。拥有人文社会科学、体育、艺术等通识类基础知识和基础素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处理和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信息;掌握 1 门外语。

2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和物理学(包括实验)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

3 )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4 )专业实践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化学研究或化学品设计、开发、检验、生产等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化学及相关学科问题的能力。

5 )交叉学科知识:了解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

6 )团队和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7 )安全环保意识: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8 )自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初步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5. 成果导向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课程

项目

秉承戴安邦先生“化学教育既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的全面科学教育思想,遵循“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体现前沿、引导创新”为指导方针,通过开放式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认知、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致力于世界科技前沿、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干能力的化学生物学及相关学科行业的未来领军人才。

通识类知识

德育课程 悦读经典

科学之光 体育课程

美育课程 劳育课程

计算机程序语言

《大学英语》

军事理论和技能

学科基础知识

《微积分 I

《微积分 II 与线性代数》

《普通生物学》

学科竞赛

专业理论知识

《大学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生物化学》

《现代仪器分析》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化学生物学导论》

专业选修课 本研贯通课

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

学科竞赛

专业实践知识

《化学实验基础》

《大学化学实验》

《基础生物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

《物理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

《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

上海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

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

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

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

交叉学科知识

《生物统计学》《免疫学》

《药理学》《结构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全校其他专业开放选修课

iGEM

团队和合作精神

iGEM

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

安全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安全与规范》

《化工工艺安全及实践》

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

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

自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业论文

6. 课程体系

1 )通识通修课程

通识通修课程应修学分 60-64 ,其中包括军事技能训练、英语等,修读要求为通识教育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下列通修课程为必修课程。课程清单如下:

课程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修读学期

理论 / 实践

通修课程

00050030

军事技能训练

2

1

实践

通修课程

0005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

2

2

理论

通修课程

00020010A

大学英语(一)

4

1

理论

通修课程

00020010B

大学英语(二)

4

2

理论

通修课程

00010011A

微积分 I (第一层次)

5

1

理论( 00010011 00010012 任选一套)

00010011B

微积分 II (第一层次)

5

2

00010011C

线性代数(第一层次)

4

3

通修课程

00010012A

微积分 I (第二层次)

5

1

00010012B

微积分 II 与线性代数(第二层次)

5

2

通修课程

00000100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1

理论 + 实践

通修课程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

理论 + 实践

通修课程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3

理论 + 实践

通修课程

00000130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2

4

理论

通修课程

000001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

1

4

实践

通修课程

00000050

形势与政策

2

1-8

通修课程

00000090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理论部分)

2

3

理论

通修课程

00000090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践部分)

1

4

实践

通修课程

00040010

体育

4

1-8 (任意 4 学期)

实践

通修课程

00030211

C 程序设计

3

2

理论 + 实践

通修课程

00030220

Python 程序设计

3

2

(二选一)

通识课程

可修读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要求不少于 14 学分

2 )学科专业课程

立足于化学生物学专业定位,针对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设置了有机化学、现代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学导论等学科专业课程及其相关实验课程,以下课程均为必修课程。课程清单如下:

课程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修读学期

理论 / 实践

学科基础课

13000250A

大学化学 A

3

1

理论

学科基础课

13010260

化学实验基础

2

1

实践

学科基础课

14000010A

普通生物学(上)

2

1

理论

学科基础课

13000250B

大学化学 B

3

2

理论

学科基础课

13000110T

大学化学实验

3

2

实践

学科基础课

14000010B

普通生物学(下)

2

2

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

1 3010050A

有机化学(一)

3

3

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

1 3010050B

有机化学(二)

3

4

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

13010150

现代仪器分析

3

3

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

14010032

生物化学

4

3

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

14010050

细胞生物学

2

3

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

14140011T

生物化学实验

2

3

实践

专业核心课程

13010180T

有机化学实验

3

4

实践

专业核心课程

13010210

分子生物学

2

4

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

13010390A

物理化学 A

3

4

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

13010390B

物理化学 B

3

5

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

13010410A

物理化学实验 A

3

5

实践

专业核心课程

13010200

化学生物学导论

2

5

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

14010130

遗传学

2

6

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

13010270T

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

4

6

实践

专业核心课程

13000270

科学实践 I

1

6

实践

专业核心课程

13000280

科学实践 II

2

6

(二选一)

注:院系应根据学科特色,在学科专业课程中自主设计不少于 1 学分的 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 (《科学实践》),详见《南京大学 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 建设方案》及院系出台的细则。

3 )多元发展课程

专业学术发展路径修读建议:修读本研贯通类课程

交叉复合发展路径修读建议:修读跨专业选修课程

就业创业发展路径修读建议:修读创新创业类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修读学期

理论 / 实践

备注

专业选修课程

13010010

结构化学

3

4

理论

A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210

化学文献与科学方法 *

2

4

理论

A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480

有机合成

2

5

理论

A

专业选修课程

14010060

微生物学

2

5

理论

A

专业选修课程

13000240A

化学功能分子实验 A

2

5

实践

A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100

高分子导论

2

5

理论

A

专业选修课程

14010090

生理学

3

6

理论

A

专业选修课程

13020020

化工原理

3

6

理论

A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490

高等无机化学

3

6

理论

A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320

近代仪器分析法

4

6

理论

A

专业选修课程

13031120

材料化学

2

6

理论

A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650

谱学基础 *

3

7

理论

A/B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230

化学与生命

1

1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2000014A

普通物理(上)

3

2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2000014B

普通物理(下)

3

3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2000010A

大学物理实验(一)

2

3

实践

D

专业选修课程

12000010B

大学物理实验(二)

2

4

实践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170

化工制图

2+1

4

理论 + 实践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10140

仪器分析实验

2

4

实践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270

胶体与界面化学

2

5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860

流动化学导论 *

3

5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500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2

6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20030

化工基础实验

1

6

实践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290

结晶化学

2

6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840

计算机与化学

1+1

6

理论 + 实践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510

催化化学

2

6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020

波谱分析

3

6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110

高分子化学

2

6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530

先进高分子材料

2

6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540

分子识别与分析

2

6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10410B

物理化学实验 B

2

6

实践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060

分离科学

2

7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040

等离子化学

2

7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090

先进高分子制造

2

7

理论

D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560

有机化学现代进展

2

7

理论

D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940

量子化学 *

3

7

理论

B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950

合成化学概要 *

2

7

理论

B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720

化学生物学 *

2

7

理论

B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960

多组份高分子材料 *

2

7

理论

B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970

能源材料化学 *

2

7

理论

B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980

化学实验安全与规范 *

1

7

理论

B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890

分子光谱与成像 *

3

4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880

统计热力学 *

2

6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850

配位化学 *

2

8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590

电分析化学基础 *

2

8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1030

现代分离科学 *

2

8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830

理论与物理有机化学 *

3

8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990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

3

8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1000

现代高分子化学 *

2

8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1010

现代高分子物理 *

2

8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0740

高分子表征 *

2

8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1080

糖科学基础 *

2

8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1090

化学生物学方法和技术 *

2

8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1100

纳米分析化学 *

2

8

理论

C

本研衔接课程

13031130

表面科学原理与技术 *

3

8

理论

C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190

化学化工行业就业创业指导 *

1

6

理论

创新创业

专业选修课程

13030910

产业前沿高分子材料

2

4

理论 + 实践

创新创业

跨专业选修课程

14010021

生物统计

3

3

理论

学科交叉

跨专业选修课程

14100100

免疫学

2

6

理论

学科交叉

跨专业选修课程

14120120

药理学

3

6

理论

学科交叉

跨专业选修课程

14100180

结构生物学

2

6

理论

学科交叉

跨专业选修课程

14100060

生物信息学

2

7

理论

学科交叉

公共选修课程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注: 1. 学生参加交换学习后,可根据《南京大学本科生交流学习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管理办法》,对交换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校外学分进行转换。

2 . 学生通过参与学校认定的育人项目,可申请认定 一二课堂融通 课程学分并记入综合评价成绩单的第一部分,鼓励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 A 类专业选修课任选五门,并获得相应学分。选修 B 类课程为化学专业研究生 B 类课程,即以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必修),选修 C 类课程为化学专业研究生 C 类课程,即以二级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学位课(必修)。标有 * 为本研衔接课程,本校读研学生在本科阶段修读的研究生课程,课程成绩不低于 75 分,研究生阶段可申请课程免修。《谱学基础》同属于 A 类和 B 类选修课。,选修 D 类课程为本科生专业选修课。

4 )毕业论文 / 设计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修读学期

理论 / 实践

13000010

毕业论文

4

7-8

实践

7. 专业准入准出

1 )专业准入实施方案

院内专业准入时间 :第二学期结束时。

大类(院系)内专业准入标准 :化学与生命科学类学生申请本院各专业准入,须修完《大学化学 A 》、《化学实验基础》、《普通生物学(上)》,取得相应的学分。

跨大类(院系)专业准入标准 :其他大类(院系)学生申请准入本院各专业,须修完《大学化学 A 》、《普通生物学(上)》,取得相应的学分。

专业准入审核依据

所有申请者的准入课程修读情况、面试表现及综合素质评定;

专业准入具体实施办法

1 .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学校规定的专业准入工作程序进行;

2 .化学与生命科学类学生准入化学化工学院后,提交申请进入化学与生物交叉实验班,志愿专业准入;根据面试表现及综合素质评定,确定准入名单。

2 )专业准出实施方案

专业准出时间: 大四下学期

专业准出流程: 准出申请、信息核对、毕业资格审核

专业准出标准: 准入课程 + 准出课程 + 指选专业选修课

毕业要求: 完成 150 学分的基础上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完成学校认定的 14 学分通识教育课程;

完成学校认定的 46-50 学分通修课程;

完成不少于 15 学分的化学与生命科学大类在大类培养阶段的学科基础课;

完成 40-41 分的化学生物学专业核心课程;

完成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8. 课程结构拓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