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瓜经济”则是习近平同志对开放经济生动而深刻的阐释。今年1月,浙江省委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不靠海不沿边的金华,凭着“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改革闯劲,深耕“地瓜经济”,在贸易新业态、开放通道、开放合作平台、贸工联动、开放主体培育、开放营商环境等六大领域久久为功,积累了丰富的“地瓜经济”实践经验,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注入强劲动能。
一、聚焦贸易新业态,优化贸易结构,浇筑“地瓜经济”之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强调要加快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多年来,金华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易货贸易、转口贸易、新型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贸易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22年金华市外贸出口额5956亿元,出口规模居全省第二,位列中国出口贸易十强城市第七。
一是全国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义乌率先在全国探索形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满足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中小微贸易主体小单化、碎片化、个性化的交易需求,促使中小微企业融入全球市场,深耕“地瓜经济”的机会日益增多。目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在全国39个城市复制推广,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普惠贸易的发展和开放包容型经济体系建设。
二是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金华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发展,积极推动“自贸区+双综保区”政策优势叠加释放,推动市场从商品供应者向综合服务者转变,跨境电商业态发展领跑全省。2019年,与阿里巴巴共建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构建起线上线下有机互动、融合发展、辐射全球的高效贸易生态系统。2022年1月,国务院批准金华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区域拓展到全市域。2021年金华市跨境电商出口565.5亿元,在全省占比23.3%,位列全省第一。
三是率先探索新型贸易模式。为积极践行国务院关于支持“建设易货贸易服务平台”有关要求,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自由便利的贸易,金华积极探索小商品贸易与大宗商品贸易联动的新型易货贸易模式。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形势变化,金华创新“市场采购+保税”业态融合,推动企业利用背对背原产地证规则开展转口贸易,着力打造RCEP转口枢纽。为更好地支持“委托境外加工”等新型离岸贸易业务,金华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便利化试点,为真实、合法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结算服务,大大增强企业“走出去”的自信心。
二、聚焦内畅外连,全力打造双循环战略节点,茁壮“地瓜经济”之块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金华深入践行开放发展理念,畅通“义新欧”“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完善航空货运体系,初步构建起立体多元的国际物流枢纽,为打造国际陆港枢纽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品牌优势日益扩大。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会见西班牙首相时提出建设运营义乌至马德里班列重大倡议,义乌仅用两个月就开行全球线路最长的铁路班列,目前班列累计开通21条线路,辐射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集聚了浙江、上海等周边8省市货源,不仅为欧洲乃至全球消费者采购中国商品提供便利,更为“一带一路”及其沿线国家的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为“义新欧”中欧班列点赞,称其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早期收获。
二是“义甬舟”东联西延辐射力显著增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承载了金华向东依港出海,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梦想。金华力促国际陆港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延伸宁波舟山港海港功能,紧密连接全球最大的港口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成为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主动对标德国杜伊斯堡港,积极探索开展多式联运,搭建“第六港区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打通主动脉、做强大枢纽、构建大网络,打造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建设国内首个双层集装箱运输铁路——甬金铁路,成为长江经济带南翼黄金货运通道。
三是“空中丝绸之路”连接全球能力稳步提升。航空货运是跨境电商的主要发货通道,多年来,金华抢抓空中机遇,加快推进国际航空物流能力建设,通过与杭州萧山、宁波栎社、广州白云、郑州新郑机场等开展“空空转关”业务,有效提高航空货物的国际通达性。积极谋划建设4E级金义国际机场(义乌机场迁建),打造年旅客吞吐量千万级的4E级区域航空枢纽,密织国内国际货运航线,逐步构建起通达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体系。
四是国际物流模式创新取得实效。顺利走通卡航物流,落地运营“义陆航”卡航集拼中心,为融入“一带一路”打通国际物流“第四通道”。在数字物流方面,大力建设国际数字物流市场,谋划搭建国际物流数字化平台,联动环球义达、Chinagoods等,构建跨境集疏运体系,实现物流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国际冷链物流,谋划建设义乌国际冷鲜城项目,着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国际冷链物流枢纽。深化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2年快递业务量排名,金华(义乌)市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三、聚焦“一带一路”,提升开放合作平台能级,延伸“地瓜经济”之藤蔓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伟大倡议。金华始终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最大使命,聚焦非洲和RCEP等重点区域,全方位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开放平台能级全面提升,成为地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先锋。
一是“中非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示范区”影响力持续攀升。2022年,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省部合作项目,成为打造具有金华辨识度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目前,金华已与非洲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2022年,金华对非出口879亿元,占全省对非出口的33.3%,居全省第一,占全国对非出口的8%,居全国地级市第一。约有3万名金华商人常年在非洲经商,5000多名非洲客商常驻金华从事中非贸易,为“地瓜”的藤蔓延展提供坚实力量。
二是RCEP开放合作成果亮点纷呈。抢抓RCEP生效契机,金华率先在全省发布首个地方性RCEP行动纲要,并入选浙江自贸试验区2022年新一批十大成果。创新跨境电商出海模式,吸引东南亚两大电商巨头Shopee和Lazada在义乌设立集货仓,推动形成“东南亚跨境电商头部平台+企业自建站”的跨境电商多元化体系。拓展“义新欧”班列辐射面,开通“义乌-越南河内”“义乌-老挝万象”两条线路,成为浙江首条开通至RCEP国家的铁路国际物流通道。以采购商需求为出发点,设立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等6家采购商服务中心。开通全国首个“韩国首尔仁川—中国杭州”包机航线。
三是“一带一路”海外平台日益健全。在迪拜建设海外市场,实现采购商海外直采,增强中国商品对中东、北非、欧洲等周边地区近10亿人口的辐射力。主动谋划布局“一带一路”境外站,成为共商、共建、共享开放合作平台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布局海外仓,目前累计建成海外仓200多个,覆盖五大洲50多个国家。借助数字化改革手段,在迪拜、捷克和西班牙设立浙江省首批海外政务服务驿站,为海外客商和华人华侨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四是多层次开放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金义综保区大力培育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大宗商品等业态,已形成宠物食品华东中心仓、全国宠物食品进口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义乌综保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业态,一期顺利通过验收。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方面,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打通跨境电商“海陆空”出口全通道,获批中国(金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方面,围绕平台、通道、模式、服务推动四大创新,大力开展进口贸易十大行动,在贸易促进、制度创新方面不断突破。
四、聚焦贸工联动,促进开放产业强链补链,优良“地瓜经济”之选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制造业转型升级,多次强调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金华在开放产业培育方面,始终坚持“以贸促工、贸工联动”战略,以“强链补链”为主攻方向,制造业结构加快调整,外贸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稳步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一是新兴外贸产业集群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主动引育先进制造业,金华基本形成以智能照明及显示、光伏、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健康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通过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在沪设立G60科创走廊首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金华(上海)科创中心,正在成为金华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新引擎;通过深化金华和上海各产业平台的战略协作,形成“上海品牌—金华制造—义乌出口”的产业链合作模式。通过整合提升重大制造业平台,打造了金华科创智造、义乌智能显示材料、义乌绿色动力等10个综合实力强、产业层次高的产业平台,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和主引擎。
二是传统外贸产业“双碳”底色更加鲜明。金华加快培育绿色新动能,以绿色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积极对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兰溪纺织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智造,开展数改指导服务,增强企业柔性化、品质化生产能力。搭建区域级“5G+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上线企业提供设备、生产、能源的有效管理,有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已服务汽摩配、门锁、磁性材料、电动工具等10大行业。
三是贸工联动辐射区域持续扩大。金华发挥“贸工联动”效应,形成贸易与工业、市场与产业的互动发展,通过来料加工、共建产业基地、劳务合作、产销合作等方式赋能,促进区域产业合作,关联着全国200万家中小微企业、2000万工人就业,带动浙江省内外20多个产业集群成长壮大。
五、聚焦培大育强,全力锻造开放主体, 孕育“地瓜经济”之果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多年来,金华积极培育壮大外贸主体,目前拥有市场主体近160万家,其中贸易类主体占据较高比例,广大贸易商辐射带动的全国中小企业达数百万家。金华始终坚持“跳出金华看金华”,主动参与全球化合作与竞争,既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赋能增量,也要把项目“引进来”,聚合能量,全方位展现出了“四千精神”的贸易动能。
一是持续助企“走出去”。金华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对企业出境拓市场给予全方位支持。2022年,全市境外投资总额35.70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0.2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9%,全年设立境外营销网络项目35个,中方投资额10.25亿美元。
二是汇聚天下婺商回归合力。婺商是浙江传统四大商帮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婺商用生动实践诠释了“信义、坚毅、包容、开放”的现代婺商精神。近年来,金华把“婺商回归”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搭平台、抓创新、顺机制、优服务,以大平台承接大项目,以大招商推动大发展,大批婺商回归项目先后落地。
三是外资“引进来”蓄势突破。金华持续推进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简化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程序。发挥外企高管、海外金华人、海外友好人士等桥梁和纽带作用,优化外资招商模式,实现“引进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
六、聚焦开放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厚植“地瓜经济”之土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中外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一直以来,金华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协同作用,聚焦企业需求,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全力打造具有金华辨识度的营商环境标志性成果。
一是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化。创新设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探索形成“一机制五配套一联网”政策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商品市场国际化的制度缺位问题,让更多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率先迭代集成市场采购2.0改革,全国首创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Chinagoods),以数字化串联交易、履约、金融、监管环节,助力中小微主体自由便利地开展国际贸易。全国首创市场采购贸易组货人管理制度,以组货人为纽带,带动“交易-物流-报关-结算”全链路数字化服务和溯源管理,促进市场秩序和贸易规范性。
二是构建“关、税、汇”外贸全链条。海关通过增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监管代码“1039”,在全国率先实施通关无纸化、管检分离、小额小批量法检商品出口便利化监管等改革。税务部门通过简化税收征管机制,以市场采购出口的货物实行增值税“免税不退”政策,实现“无票通关”。外汇部门率先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先行先试境外采购商外汇结算账户。高标准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获批开放经济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持续提升投融资便利化、结算便利化、贸易服务便利化水平,其中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个体工商户汇率避险增信服务等多个领域实现“全国率先”,多项经验在各地复制推广。
三是市场化法制化改革红利获得充分释放。深化数字化改革,率先建立集“智能开办、智能变更、智能注销、智能分析”四大应用场景的商事登记全流程全周期智能登记系统,为探索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商事登记智能办工作机制闯关探路。针对知识产权“多轨”保护现状,成立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中心,上线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针对大部分外贸企业未聘请专业涉外法律顾问,遇到国际商事纠纷时很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金华市贸促会设立金华调解中心为外贸企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