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网友linyang222是经济特区的中学老师,他称,近两年学校里的中高考状元,基本家里条件都很好。上个月中考结束,学校有5个孩子上了重点线。他们都来自开跑车、住别墅的家庭。这个月,这几位学生的家长们还商议送孩子去澳洲参加夏令营。
linyang222感慨,"我们小时候读书,成绩好和家庭条件基本成反比。班上同学读书好的,家里都很穷,大家都要靠知识改变命运。现在的尖子生,除了家庭教养外,父母都舍得花钱,读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
linyang222直言,"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不出20年,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最起码在起跑线上已经低了一个级别。
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所占比例逐年下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可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孩子占高校新生的比例,其实在逐渐提高,从1989年的43.4%到2003年的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达到53%。而在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却不断滑落,比如,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就在过去20年间从三成落至一成。
不光北方高校,即便在广东也如此。
农村孩子上大学机会增多,而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却下降,他们中很多人上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家庭者,就读"211"院校的比例分别为38%、22%,低于在生源中分布的比例,分别为40%、25%。
在重点大学付出的学费最低,但是
教育回报率
是最高的;而其他二本院校因补贴比较少,学费相对稍高。到了民办高职高专、独立院校,由于没有获得国家的补贴,办学完全靠学费,因此学费高昂。农村学生读重点大学比例下降,但是读其他大学比例上升,证实了他们教育回报率比较低。
“这也就是说,家庭相对富裕的城市孩子,用较小的学费投入,上名牌大学,获得更大的教育回报;而家庭贫寒的农村学子,却要用更大的学费开支,上一般学校,得到较低的教育回报。这种严重不公平的局面,伤害的不仅是这批学生,还有农村家庭的教育希望。”教育专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副院长熊丙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