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这一制度,反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 加班文化
2019年3月27日,一个名为“ 996.ICU ”的项目在 GitHub 上传开。程序员们揭露“996.ICU”互联网公司,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 。4月11日,人民日报针对“996工作制”发表 评论员文章 《强制加班不应成为企业文化》 ;4月12日, 阿里巴巴 通过其官方 微信号 上分享了 马云 支持996的观点。当天下午 马云 回应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4-5]
这是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的延长 法定工作时间 的工作制度。2021年3月,针对“加班文化”,有媒体表示,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的 工作时间 不能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不管是996,还是007,都是 违法行为 。8月, 最高人民法院 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明确规定996工作制严重违反法律关于 延长工作时间 上限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
2016年10月,互联网公司 58同城 被曝出实行全员“996”工作制度,公司CEO也因此受到员工声讨。彼时,58同城所提出的“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时间从早9点到晚9点,一周上6天班,且没有补贴或者 加班费 ,也不允许请假。此后,58方面回应称,所谓“996”只是常规性动员,并非强制性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应对9、10月 业务量 较大的工作需求。
“996”指 工作时间 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
2019年12月2日,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 发布了“ 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996”位列其中。
2019年12月2日,该词入选《 咬文嚼字 》2019年十大 流行语 2019年12月2日,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十件超时加班典型案例,对 工时制度 、加班费用及劳动者 休息休假 权益等争议问题的 法律适用 标准进行了明确。两部门在其中一宗典型案例中明确:996即“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的内容,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
有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下简称 《劳动法》 第四章第三十六条 规定: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劳动法》第四章第三十九条 规定: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 经 劳动行政部门 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劳动法》第四章第四十一条 规定:
用人单位由于 生产经营 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 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 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劳动法》第四章第四十三条 规定: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劳动法》第四章第四十四条 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 正常工作时间 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 休息日 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劳动法》第十二章第九十条 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改正 ,并可以处以罚款。
《劳动法》第十二章第九十一条 规定: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 合法权益 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经济补偿 ,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
2021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 李国华 建议对996工作制进行监管。他表示,当前我国“996”问题处于企业失控、监管失序、工会失灵的状态,鲜少见到“996”企业得到处罚,劳动监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劳动者维权困难。延长 法定工作时间 的制度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和关注,建议对“996”工作制进行监管。
2021年3月,针对“加班文化”,有媒体表示,现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不管是996,还是007,都是违法行为。
2019年1月下旬,一家名为“杭州 有赞 科技”的公司宣布将实行“996”工作制,即每天早9点半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遇到紧急项目时,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时间可能会更久。除了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外,有参与年会者还爆料,该公司高管发言时曾提出如果无法将工作和家庭妥善平衡,可以选择离婚。1月30日,杭州劳动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如果“有赞科技”公司违法加班属实将依法查处。
在此以前,来自济南浪潮集团内部的“奋进者申请书”要求员工,必须每周自愿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自愿放弃所有带薪 年假 ,自愿进行非指令性加班。不仅如此,“奋进者”还要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无条件加班,随叫随到。
996.ICU ”的发起人呼吁程序员们进行揭露,将超长工作制度的公司写在“996公司名单”中,在一周之内, 华为 阿里巴巴 蚂蚁金服 京东 58同城 苏宁 拼多多 大疆 ……一个个互联网头部公司先后上榜。这个名单还在不断加长, 多益网络 、马上金融、 游族 中小公司 的名字也陆续出现。
对996有争议,并不是不想奋斗、不要劳动。没有人不懂“不劳无获”的道理。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 延长工时 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 加班文化 ,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 (人民日报评)
在媒体的质疑声中,有些企业辩称这是一种 企业文化 ,“提倡”员工加班、“鼓励”员工全情投入、高效产出。在法律上,这样的做法得不到支持。 劳动法 中明确规定, 用人单位 可以 延长工作时间 ,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而“996工作制”的 加班时间 远远超过了这一规定。 (人民日报评)
老板们大义凛然,把“996”捧得跟朵花一样,可“996”工作制到底是怎么回事,违不违法,其实并没多少可以讨论的余地。拨开那些围绕在加班问题上的迷雾,在这层绚丽的道德外衣下,是企业对利益的原始冲动。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转嫁 经营成本 的策略,在不增加用工人数的基础上,将现有员工的 利用率 最大化,这不是奉献,而是一种压榨。这没什么好骄傲,相反是一种污点。 (钱江晚报评)
一个行业起步和 发展阶段 可以靠咬牙拼下来,但靠牺牲员工的正常生活与 休息时间 的发展不可持续,它不仅给员工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也无法迎来一个行业的未来。“上班996,生病 ICU ”,虽然是调侃,但也足以警醒相关公司。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这样的状态下,员工哪怕拿着高薪, 幸福感 又从何而来。“996工作制”不应该成为任何行业的常态,不仅是 互联网企业 (广州日报评)
互联网企业 一直标榜的是创新、平等、自由等几个理念,其愿景常常在于改变世界;但变相强制加班的那些企业,走上的却只是那些不规范公司的 老路 ,通过强制灌输老板意志来进行 公司治理 。最终,有能力的员工会逐渐离他而去,没有能力的员工会留下跳“ 忠字舞 ”。创新在这些公司没有发生的可能,因为缺乏平等的土壤、自由的空间;成功也很难属于这些付出与回报不能统一的公司,因为那总会导致人心涣散。这些公司看起来所从事的是互联网行业,但实际上它们都缺乏真正的 互联网精神 。(凤凰网
CEO 姚劲波 微博 评论中,众多疑似 58同城 员工纷纷留言讨要说法。姚劲波微博第一条内容下已经有数千条评论,有的用户发表评论称,“早9晚9一周6天加班,没有任何补贴调休”;也有用户称,“年轻人需要拼搏,但也不能这么用啊”;还有用户称,“996违反劳动法,变相裁员”。
网上报道中,很多人认为,这样做不排除有“变相裁员”的嫌疑,希望借此逼迫一些员工主动辞职,从而节省数额不菲的 赔偿金
今天中国 BAT 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 。( 马云 评)
遏制“996”需要 劳动监察 部门严格执法,及时叫停一些用人单位实施的“996”工作制,对不停止 违法行为 的用人单位依法予以严惩,令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如此,劳动者自身积极维权,劳动监察部门积极履职、严格执法,才会有利于“996”工作制淡出乃至消弭,真正令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应有的维护与保障 经济参考报 评)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用人单位鼓吹“ 狼性文化 ”,打着“崇尚奋斗”的 幌子 ,强制推行“996”。实际上,奋斗与休息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不懂得休息就是不懂得奋斗。长期超时加班,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都是摧残——劳动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如果得不到及时消除,容易埋下生病的隐患,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安全。近年来,因“996”式工作制猝死、积劳成疾的新闻并不鲜见。如果没了健康的身体,奋斗又何枝可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强度越大,人越需要好好休息,否则就会影响后续的状态,这本是常识,但往往被忽视。 张弛有度 、劳逸结合,不仅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极为重要,对其提高 工作效率 工作质量 也大有益处。因此,企业谋求发展不应以牺牲员工的休息和健康为代价,而应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激发劳动者的 主观能动性 和创造性。向“996”式的违法 工作模式 大声说“不”,让劳动者名正言顺地休息,还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出台具体措施,完善监督和 日常检查 机制,让劳动法在 显性 或隐性的“996”面前显现出足够的震慑力和 约束力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奋斗添加上健康底色,让劳动者和企业方在法律的框架内走向共赢。 人民日报·海外版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