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大部分省市的 高中教育 中,文科生以 文科综合 (历史、思想政治、地理)为高考考查科目, 理科综合 (物理、化学、生物)仅作为高中毕业考试科目,不纳入高考。仅沿海少部分城市中实行文理综合的全面教学。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 高考改革 作为 教育体制改革 的措施之一正式提出部署。预计2018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届时各省市区将正式取消 文理分科
哲学类
1.哲学
4.伦理学
5.美学
6.科技哲学
经济学
1.国际经济与贸易
3.金融学
教育学类
1.教育学
2.学前教育
3.小学教育
4.特殊教育
5.继续教育
6.心理学
历史学类
1.历史学
法学类
1.法学
2.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革命史与共产党史
3.社会学类:社会学 社会工作学
4.政治学类: 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行政学 思想教育学 外交学
5.公安学类:治安学 侦察学 边防管理学
1.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 对外汉语 古典文学
2.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日语 朝鲜语 葡萄牙语 意大利语等
3.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编辑出版学 广告学
管理学类
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审计学
3.公共管理学类: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4.农业经济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5.图书档案学类: 图书馆学 档案学
带数学的好,不带数学的或许更好。
对于大多数文科考生而言,数学是选择专业一个重要的 分水岭 。很多高中的文科生,都是出于数学成绩相对短板而选择文科的。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文科考生可以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这类专业一方面就业相对容易,一方面对 高等数学 的要求也比较高。当然,竞争也相对激烈。不想继续学习数学的同学,也有很多的专业可以选择,比如法学、政治学、文学、外语、历史、哲学等等。
即使在经济管理学科里面,也有很多的门道需要了解。以 工商管理 大类专业为例,不同专业培养的学生气质也不一样:市场营销的学生往往相对外向, 会计专业 的较为内向,工商管理学生专业基础宽厚俗称“万金油”,财务管理和 人力资源管理 相对专业性较强。经济类也是这样,金融很热, 经济史 很冷,但热的不一定适合你,冷的有可能你很喜欢,都是因人而异、相对而言的。
报考什么专业,第一还是要考虑自己的特点。无疑,经管是 热门专业 。我们不能因为热门就不加分析地跟风,还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我当年特别想 学习中文 或者是英语,但是被我父亲给制止了,最终让我报考了经济学,他的理由貌似很充分:“语言仅仅是一种工具,学经济也可以 学习语言 ,学语言你能掌握经济吗?”只要你知道“专业”这个词的确切含义,我爸爸的理由就站不住脚了。我在 大学里 学习成绩平平,某种程度上也跟经济学不是最适合我的专业有关系。
文科生在大学学习一些除经管外的 人文社科 学科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本科学的经济学,研究生阶段攻读美学专业,因为我觉得应该关心一下人生、关心一下幸福。我认识很多同学,本科学的经济、管理, 硕士研究生 阶段又回归到了文学、历史,甚至是导演学(著名作家 张洁 也是从经济学转移到文学)。实际上,大学文科专业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很多高校都在尝试着进行 按大类招生 ,就是按照 一级学科 大类招生 ,甚至是只分文理两类,然后再细分专业。对于文科生而言,基础性的、 常识性 的知识对一个文科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文史不分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左手职业,右手兴趣。
我认识一个 博士研究生 同学, 会计学 专业,她在一次 讨论会 上说,自己一点也不喜欢会计学。此言一出听者都非常震惊,不喜欢一个专业居然可以一直忍受到博士阶段,甚至是以后一辈子都要跟会计学知识打交道。她说她最爱的是文学,文学中最爱的是诗歌,这就更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了。
我们知道,在专业选择方面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则,一个是职业驱动原则,一个是兴趣驱动原则。职业驱动有一个 价值取向 ,很简单,人总是要吃饭的嘛,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追求生活品质。兴趣驱动的作用机制就要相对复杂一点,兴趣是好的老师,爱好是一个人创造力最根本的原动力。如果你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那就是善莫大焉了。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没有那么幸运,一辈子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没必要太过悲观。我们鼓励爱我所爱、学我所学,尽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另一方面,我们也提倡左手职业,右手兴趣。通过业余爱好,来弥补专业学习和工作无法带来的人生成就感和满足感。我学经济学就有一种先结婚后恋爱的感觉,因为我的选择可以说是“父母 包办婚姻 ”,但是我在 学习过程 中发现很多经济学家也是文学高人, 经济学理论 的终极 旨归 和文学艺术是一样的, 终极关怀 都是人的福祉、完满和自我实现。
前面提到了选择大学时候的 比较优势 理论,同样,在选择专业方面,考虑到职业和兴趣两方面的因素,我们也可以放宽视界和选择范围,本着知己知彼的出发点,“剑走偏锋”,慧眼独具,发掘出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我一个弟弟在 志愿填报 的时候,结合国家文化大发展的宏观背景和他个人擅长写作的优势,我建议他报考 北京印刷学院 ,学习出版和编辑方面的专业,结果他学习成绩不错,工作也落实得很好,证明了我们选择的正确性。性格相对安静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图书馆学和档案学,这些相对冷门的专业,分数要求较低,而这几年的就业也非常不错。如今的“ 90后 ”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也向往自由和创意的 工作与生活 ,那么,选择农业、社会学、心理学,甚至是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等方面的有关专业,将来工作能够进行一些 田野调查 和野外作业,无疑也是一个很诱人的方向。所以说,专业选择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可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