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玮蔚 匡春林 唐朝昭

工业兴则城市兴,产业稳则经济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加速建设的工业项目、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工业对于长沙,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更是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28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了长沙市工业企业“入规升高”(入规:引导和培育规模以下企业纳入规模以上企业;升高: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专题询问,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提出询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知识产权局、国家税务总局长沙税务局、雨花经开区等单位负责人到会应询。这是本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是本年度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项目,也是市人大常委会“法治护航强省会”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

专题询问聚焦“入规升高”工作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直言不讳,开门问政,问询人直指要害、直奔主题,应询人直面问题、直截了当。一问一答间,监督有“刚性”、回答有“干货”,全力以赴为全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显成效

增速快实力强

长沙工业企业“入规升高”成绩亮眼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李文格:请问我市目前在工业企业“入规升高”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推进?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彭涛:今年来,长沙始终将“入规升高”作为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长速度快。近3年,全市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0户,今年1至9月新增185户。近3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增幅达121%。二是数量规模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年底将达到6600家。三是竞争实力强。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居全省第一,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居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全市工业增长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今年1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速度达9.1%,居全省第一、中部第一,工业企业前50强增长速度达16.1%。

下一步,长沙将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企业“入规升高”工作。一是做实政策,将现有的《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长沙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效益进一步发挥出来。二是做大基数,在招大引强方面更加发力,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延链、补链、强链,紧紧围绕“1+2+N”产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一批新项目和新企业入户长沙、落地长沙,为未来的“入规升高”拓展空间。三是做强企业,尤其是对接近入规门槛的企业等加大培育力度,助力达到入规标准。四是做优服务,切实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难题,着力打造营商环境3.0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技术链、人才链五链融合,促进更多企业达到“入规升高”条件,力争到202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9000家。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主任委员、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汤建尧:请问湖南湘江新区在激励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工业企业入规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力夫:今年1至9月,湖南湘江新区已有40家新增工业企业入规,总数达到359家。围绕推进企业入规,新区首先是着力打造企业创新生态,将企业分为种子期、苗木期、成长期、壮大期、成熟期五个阶段,从科技金融体系、人才体系、平台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四个维度打造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型企业源源不断诞生、成长和入规。其次是强化政策兑现、精准服务、招商引资,包括加大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力度、企业“点对点”精准服务、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等。下一步,新区将纵深推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流创新生态,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入规企业不断增加。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毛树根:请问雨花经开区如何支持企业“升高”?如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雨花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陈海波:去年雨花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了172家,今年将再新增60家,有望成为全省首个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的省级园区。围绕支持企业“升高”,园区重点抓住了四个“一”,即:锚定一个方向,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人工智能及工业机器人两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持续深耕发力;树立一个核心,创新驱动不松劲,出台“1+N”政策体系,对企业“升高”予以奖励,鼓励企业提标,推动平台建设;夯实一方沃土,人才支撑不停步,培养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加快人才储备;对标一流环境,实现“小二变专家,专家当管家”的转变,精准送政策、精准解难题、精准优服务,真正把服务送到企业身边、送到企业心上。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彭娟:目前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如何?如何实现“到2023年全市各类创新平台达1800家左右”的目标?

市科技局局长郭塨:目前长沙各类创新平台达到了1754家,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中心,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

针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市科技局出台了相关认定管理办法,为平台建设谋篇布局;全方位支持平台人才引进和培育,全市已认定科技领军人才218名,其中85%以上集聚在科技创新平台;对平台推荐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全力推动市级创新平台申报省级、国家级重大平台,目前全市获评国家级平台共有112家、省级平台1078家;支持产业升级改造,通过产学研融合发展,实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升级,集聚高精尖人才。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兰宏:根据以往情况看,目前要实现到2026年比“十三五”完成数净增1519家的既定目标难度较大,请问市工信局将如何确保该目标实现?

市工信局局长郭四军:截至目前,长沙市规模工业企业达3041户,“十三五”期间新增1624家、净增221户,未来5年要年均新增500户、净增300户。下阶段,市工信局将着力推动工业招商强动能,聚焦“1+2+N”产业集群和22条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配套企业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强化企业帮扶扩增量,通过“千名干部联千企”帮扶活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助推纾困暖企稳存量,从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开展分类帮扶,帮助新入规企业做大做强、升高、上市,早日成长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带头企业。

重扶持

政策覆盖全生命周期

为企业“入规升高”赋能增效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慧:请问长沙在帮助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费优惠政策时做了哪些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税务局局长罗旻:今年以来,市税务局统筹处理“减”与“收”的矛盾,在完成好收入任务的同时,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一分不少、一户不漏、一刻不拖”。1至9月,共为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全市纳税人退减免缓各类税费300多亿元。为落实好留抵退税、研发费加计扣除、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优惠政策,建立了一套面、线、点相结合的服务与管理体系。“面”上统筹做好政策宣传与服务,通过12366热线、媒体宣传、线上线下同步精细辅导等,确保政策落准落稳。“线”上突出政策精准直达快享,让纳税人自动适用优惠、自动享受减免,实现“一次不用跑、政策送到家”。“点”上突出个性化服务,定期专题走访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以“一户一策”方式提供如纳税信用融资、“小呼中心”远程答疑等服务。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于安全:请问为鼓励工业企业入规,长沙有何配套奖励政策?除了以上配套奖励,财政在支持工业企业入规上还有哪些政策?

市工信局局长郭四军:对入规企业,长沙通过工作奖励、项目支持和政策扶持予以激励。今年,长沙出台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将市级新增入规工业企业的奖励标准提升至30万元/户,方案已于10月发文。对入规企业,长沙从企业入规、升高、上市、扩面等方面已建立起一整套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

市财政局局长邹刚:近年来,市财政局打出“组合拳”来支持产业发展,支持小升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投入,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3年组织近80亿元投入到各类产业扶持资金中;落实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降费减税超300亿元;转变投入方式,支持小升规,目前市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120亿元,重点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及新兴产业,推动补链延链强链。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刘德文:目前长沙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及政策扶持的情况如何?下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还有哪些政策措施?在简化奖补申报及复核流程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市科技局局长郭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近3年,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补贴资金达到了5.9亿元。

帮扶高新企业,长沙着力打好组合拳:一是拟在市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中重点支持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培育后备梯队;二是对准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及重大科技项目、科技重大专项,同时将培育50家以上的科技型领军企业,全市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有5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有8家;三是研发投入方面争取省级奖补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奖补达到了15个亿;四是在科技金融方面设立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补偿资金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授信达137亿元,实际使用贷款35.55亿元。

市科技局对通过科技部审核后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奖补,申报奖补采用全程网上办理的方式,申报期间企业不需要提交纸质材料。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委员周永亮:请问对于工业企业入规后如何做好服务?对已入规的工业企业有哪些扶持政策?

市工信局局长郭四军:工信部门建立了规模工业企业库,对在库企业进行常态化跟踪服务,并将政策进行归集,编制了惠企口袋书,确保政策第一时间传达到企业。工业企业入规后,在市场拓展方面,对企业参加大型活动、展会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今年1至9月,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7%;针对创建品牌,工信部有“三品”战略,省、市鼓励入规企业打造知名商标和驰名产品,给予相关政策扶持;积极帮助规上企业申报国家省市重大专项,包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揭榜挂帅”。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何勇:目前长沙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长沙对于还没有“升高”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有哪些扶持政策和金融服务?

市财政局局长邹刚:市财政局立足职能,增加了政府采购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2022年,市财政发布了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对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由原来的30%占比提高到40%,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占比要达到60%。鼓励科技型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采购,评审的过程中对科技型企业适当降低门槛,在预付款支付上对科技型企业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

在财政金融服务方面,目前市财政局搭建了三个平台:长财融担平台,发挥政府的担保、融资增信,支持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功能,使企业、政府以及银行形成三位一体。今年以来,融资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9亿元;组建天使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健全风补机制,建立三个资金池,为科技、高新、知识产权设立了1个亿的风补资金池,目前已经撬动银行对1700家高新技术企业授信147亿元,落实贷款47亿元。

减负担

出实招动真格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大步向未来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彭磊:请问长沙在支持全市工业企业“升高”,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指导上做了哪些工作?

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侯向宇:专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年来,长沙重点培育了一批知识产权国家级示范和优势企业,在全市布局了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长沙经开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为代表的45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指导支持138家专业机构为全市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目前,全市有专利授权的企业达到1.4万家。现在,通过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报的专利,最快3到6个月可获得授权,实用新型在1个月可获得授权。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杨舜尧:请问如何提高企业对入规的认识和主动入规的积极性?

市工信局局长郭四军:对企业而言,入规填写报表增加了一定人力投入,也倒逼企业建立更加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对政府部门来讲,规模工业企业是了解行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抓手和渠道,也是出台更具针对性政策的重要依据。

在提高企业对入规的认识和主动入规积极性方面,市工信局将联合统计、财政、税务等部门,加大《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专项辅导培训,帮助企业熟悉入规申报审核流程等,提升企业入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现场推进会,及时总结全市入规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形成良好的推进机制和环境氛围。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杨舜尧:请问市统计局,在简化报表流程、减轻企业负担上有什么举措?

市统计局局长张学峰:近年来,市统计局秉承“一、二、三、四”工作理念,即把牢一个方向,强化党建引领;抓牢两个质量,即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质量;做优三个服务,提升为大局服务、为决策服务、为基层服务水平;打造四个一流,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培育一流统计文化、树立一流工作形象。

在简化报数流程、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市统计局通过推行联网直报,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同步接收、审核和共享数据;通过任务做减法,近两年撤并了多张统计报表,调减优化了近百项统计指标;通过协同推动,与相关部门一道做好入规服务指导,争取一次申报成功;通过共建共享,强化统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逻辑运用,减轻企业负担。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王莉娟:如何提高政策在企业主要负责人中的知晓率、提升专题培训的效率?如何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指导服务?有没有服务协调平台能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以及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市科技局局长郭塨:近年来,市科技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的培训、解读和宣传,每年联合区县(市)、园区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2019至2021年,累计培训企业和业务人员4000余人次。通过培训,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18年的2359家,增长到了2021年的5218家,今年预计将突破6600家,平均增速达到121%。

市科技局在高企认定管理工作中主要开展的服务工作包括:做好申报材料核实和初审推荐工作,面向拟申报认定企业开展宣讲培训,做好政策解读、咨询答疑等指导。同时,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管理系统,系统可通过线上预审、在线打分、信息预警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跟进服务,并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能力。

接下来,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培训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企申报服务工作。针对高企申报工作各个阶段特点,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企业负责人开展政策专场政策解读,对企业技术、财务人员开展申报实操培训。同时,联合区县(市)、园区科技部门开展“企业足不出户,政策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