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音乐圈》中国第一音乐微刊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05年,在中国电影百年之际,项堃(1915-2009)曾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并入选百年百大影星之一。
在从影70多年的的艺术生涯中,他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
他在荧幕上演了不少让人印像很深的坏人,生活里却是情深似海的好丈夫。
项堃在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收入并不可观,生活也比较拮据,没想到命运在此时给项堃的生活重重的一锤:他的妻子阮斐患上了重病。医生都宣布了无药可医了,可是项堃没有放弃,为妻子寻得偏方,把妻子的病治好了。
他和妻子的爱情在电影界传为佳话。
新婚燕尔,身缠重病
项堃姓王,本名王象坤,他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毕业在山东济南师范学校,是一名中国内地演员,参演过许多话剧与电影,较为出名的有话剧《茶花女》、《雷雨》,还有电影《佩剑将军》、《钟声》等等。
项堃是他后来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之后所改的名字,在1942年,项堃在出演电影《青年中国》时,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阮斐。
阮斐也是一名电影演员,原名阮子贞,出生于南通,年少时做过童工,长大后与两个妹妹一起考入了新华影业公司。
当上演员后,她扮演了卜万苍所执导的电影《貂蝉》中的重要角色,由此迈入影坛。
经过不断的演戏和磨练,阮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成为了影坛内颇有知名度的演员,并在《青年中国》这部影片中与项堃进行了合作拍摄。
两人在此次合作中相识、相知,而后在阳翰笙的主持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两人的感情依旧在日益升温,可惜好景不长,命运便给这对新婚夫妇开了很大的一个玩笑,阮斐患病了,而且还是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所无法医治的肺结核,得知这个消息时,他们新婚还未满一年。
时逢国内战乱,物资紧缺,项堃既自责自己对妻子疏忽照料,也发愁二人往后的艰难日子。
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阮斐显得异常沉默,因为她知道自身的病难以疗愈,其次他们二人还未孕有孩子,再来是她在影视圈的名气远不如丈夫那样大。
所以她清楚地意识到,这样一个重病缠身的自己,对于事业正值上升期的项堃来说,并不是什么甜蜜的负担,而只能是一个累赘。
而项堃考虑的事情却与阮斐截然相反,他深知自己已经是妻子唯一的依靠,如果连自己都要因为外人所说的那样,可以不用担心任何道德上的谴责而放弃她,那么等待阮斐的将会时孤独的病逝。
为了不让妻子多想,项堃便抱着她说道:
“我是一个孤儿,所以你就是我唯一的家人,即便是为了我,你也要坚强的活下来!我保证,只要我能活着,我就不会让你死去!”
可项堃独自面对着来自事业、经济以及照顾妻子的压力,他的身体和精神都还是会有些吃不消。
但饶是如此,在面对阮斐时,他却总是保持着一副乐观坚强的样子,未有过抱怨或表现出疲累,用近乎于无声的方式,默默地陪伴着妻子迈上治病的漫漫长路。
不负苦心,寻到偏方
在尝试过各种方法,找寻过各个名医后,项堃终于在一个老中医那里,得到了
一个偏方,老中医告诉他,这个偏方对治疗肺结核拥有奇效,但是除了一些常见的草药之外,还需要配上猪骨作为药引。
猪骨并不算是什么珍稀的食材,但是对于当时的项堃而言,却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为妻子身患重病,所以他平日里除了本职的工作以外,根本没有空余的时间去兼任别的工作,以增加自己的收入。
但他原本的收入也仅能维持他与妻子的日常开销,又哪有闲钱可以购买猪骨呢?
好在那时,有的肉摊子的老板会将剔干净肉的猪骨扔掉,而项堃在知晓这个事情之后,每天都起个大早去肉摊子附近守着,等待有人将不要的猪骨扔出来后,他便赶紧去将猪骨捡起,并带回家中为阮斐煲制猪骨汤药。
肺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当时是很多人都避之不及的疾病,但项堃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只要做好防护措施,那么便不会被传染。
而且项堃在得到偏方时,也了解过该偏方的作用其实就是增强免疫力而已,他虽然知道这个偏方并不像老中医说的那样对肺结核的疗愈拥有奇效,但还是心怀希望去试一试。
除了每日需煲制的猪骨汤药以外,项堃还想方设法捣腾了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来给阮斐滋补身子。
他认为只有免疫力和身体机能同时得到增强,那再难治的病也有会好起来的一天,于是日复一日,项堃煲这猪骨汤药,一煲便是好几年。
大概是皇天不负苦心人,阮斐的身体竟在项堃不懈的精心照顾下,肉眼可见地好转起来,她容颜焕发,咳喘的次数也在逐日减少,身体也逐渐恢复了些许气力。
可就算如此,项堃还是担心这只是表象,害怕妻子的病情再度复发,于是他煲猪骨汤药的习惯依旧维持着。
项堃的做法无异于给予了阮斐第二次生命,她对于项堃的爱也不再是单纯的夫妻之爱,而是饱含着经历过生死相依的考验之后,更深一层的爱意,其中甚至还裹挟着她对项堃那种存于心底的感激。
病症逐渐消失后,阮斐不舍得项堃一人忙里又忙外,于是她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演艺事业,转而将全部心力投入家中,并同项堃说要成为他成功背后的有力依靠,让他好好工作,无需再操心家中的琐事。
看着妻子日渐好转的身体和甘愿为他分担生活压力的决心,项堃也开始明白妻子的良苦用心,对待工作的态度愈发积极向上,利用更多的时间去打磨自己的演技,只为了给妻子和自己一个更好的交代。
虽说如此,项堃却并未改变过对待妻子的初心,他依旧爱她,每当工作结束后回到家中,他总要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帮妻子分担一些辛苦。
日子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越变越好,很快阮斐便怀孕了,这对本以为自己会因患病伤了身子而再也无法拥有孩子的她来说,不外乎是一个意外之喜,而项堃也未曾设想过,自己会这么快当上爸爸。
可欣喜之余,项堃更多的是担心,因为他知道,虽说妻子的身体正在恢复,可是孕育一个生命的辛苦,有可能是妻子的身体所无法承受的,再说怀孕之后所需要的更多营养,也很有可能是他们夫妻所负担不起的经济支出。
知道丈夫的担忧后,阮斐便向其表明了她的想法,她认为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一个孩子,是上天送给他们的福气,“既来之,则安之”,前路如何她并不清楚,但她希望丈夫可以和她一起把握住当下。
项心于斐,取名斐力
被妻子温柔的话语说服后,项堃便开始怀着喜悦的心情看着阮斐的肚子日渐圆润,仿佛他们每日的快乐就藏在阮斐那薄薄的肚皮之下,盼呀盼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终于夫妻二人的期待中,呱呱落了地。
由于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项堃找来他们当时的主婚人阳翰笙,在经过一番商议后,几人才终于将“王斐力”这个名字敲定。
这个名字里,承载着王象坤的“王”对阮斐的“斐”所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的爱意,也寓意着这是阮斐为项堃用尽力气所生下的孩子。
生了孩子后,阮斐要面对大部分生育女性都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身材发福走样,而她并不能像其他女星一样,利用空余的时间去修复自己的身材,这便意味着她以后很可能都会因为这个问题,无法再演绎她想要演绎的角色。
但面对着爱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儿子时,阮斐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焦虑,因为对于她而言,家庭便是她的一切。
而且她感受得到项堃对她的那种全方位的爱,令她被包裹在一个名为“安全感”的空间里,所以就算没有机会再迈步影坛,她也是非常心安的。
后来阮斐又再度怀孕,先后生下了次子王智力和小女儿王慧力,原本一家三口的单薄人家,一下子变成了五口,令整个家庭都热闹起来。
1990年,与项堃携手无数风雨的阮斐逝世,享年72岁。
项堃94岁时,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而在北京逝世,他传奇的一生便定格在了2009年2月15日17时45分,引得无数电影界内人员的悲痛和惋惜。
从结婚初始直至生命终结,阮斐与项堃都从未传出过任何的夫妻不和或者其他桃色绯闻,二人的爱情在电影界一直都被传为佳话。
项堃与影,结缘颇深
撇去项堃与阮斐的爱情故事不谈,项堃本人与电影的缘分还要从他的幼时说起。
他的生母在他幼时便病逝了,生父从来不过问也不关心他的生活,不仅如此,他还遭受过后母的虐待,用他本人的话来说,他实际上跟孤儿一般,无父无母。
好在项堃足够努力,也足够争气,通过自学成功成为了一名中学生,并在全省的会考中荣获第一的好成绩。
到了1929年,项堃得到去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机会,又在1937年时,考进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开始步入自己的演艺生涯。
同年,项堃进入旅行剧团,而后出演了多部话剧,在《日出》、《雷雨》、《风雪夜归人》等等中,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被当时的《大公报》冠以“话剧皇帝”的名号,响誉剧坛。
1938年,项堃进军合唱团,曾到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进行巡回演出,向当地华侨宣传国内抗战情况,希望他们可以为祖国募捐,出一份华人之力。
据项堃回忆,当时捐款的人很多,挑担子售卖货物的小贩、拉黄包车的车夫,甚至还有女学生边卖花边唱歌,那歌的内容是:
“先生买一朵花吧,买一朵花贡献一份您的力量,救救我们的国家吧。”
项堃与陈嘉庚走遍马来半岛,动员3200名华侨机工委任司机,将用募捐而来的善款购买的物资运回国内,以支援抗战。
1940年,项堃返回祖国,在重庆制片厂担任演员,他的电影生涯就此拉开序幕,而在此后不久,他的爱情也朝他奔来,他与阮斐的故事在岁月变更中,从未褪色。
1946年,有中宣部电影审委会的高层在南京设宴邀请项堃前来,并给他开出十万两黄金的天价片酬让他出演一个军统军长。
本以为当时正处于拮据状态,且因为妻子的病情不断设法增加收入,以便购买滋补食材为妻子养身的项堃会一口应下这个角色,不曾想得到的却是项堃果断地回绝。
屡次遭拒的高层恼羞成怒,一下便将项堃囚禁起来,之后幸得陈嘉庚的儿子陈共存帮助项堃在外调解各方关系,项堃才得以释放。
但此次囚禁,也让项堃见识了各式各样的坏人,为他日后的电影生涯所扮演的反派角色,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建国初期,项堃参演电影的机会变得多了起来,其中《南征北战》、《烈火中永生》、《停战以后》等多部战争型电影,项堃在其中饰演的军官角色,都成为了他的经典之作。
拍摄《垂帘听政》时,项堃的身体几近衰败,每天需要靠挂着点滴才能勉强维持行动,可即便如此,他还坚持挂着点滴在片场与刘晓庆一起拍摄,直到实拍开始,他才将点滴瓶拿开,以防点滴瓶影响到拍摄的效果。
项堃的敬业精神将刘晓庆深深打动,对她以后的演艺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刘晓庆将项堃形容为自己的父亲,说他给予她的关怀,就像父爱那般沉重如海,稳重如山。
刘晓庆曾说:“人生得以像项老这样,也真的无憾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转载自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