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 有用+1
0

天水关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遗址
展开 3个同名词条

地理特征

播报
编辑
地处秦岭余脉西段,铁堂峡全长25公里,峡口最窄处仅8米,两侧岩壁垂直高度达300米 [1-2] 。关城遗址位于峡谷东侧台地,现存长200米的夯土城墙基址,墙体断面可见清晰夯层,夯窝直径约6厘米 [1] 。北临西汉水支流稠泥河,南控祁山古道,形成"一夫当关"的天然屏障 [2-3]

军事沿革

播报
编辑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平定陇右后,在此设置军事壁垒 [1] 。至三国时期,诸葛亮将天水关纳入"六出祁山"的战略框架,建兴六年春首次北伐时,命赵云率疑兵出箕谷牵制曹真主力,实则亲率主力突袭天水关 。曹魏守将马遵中计弃城,时任中郎将的姜维识破蜀军诈城计谋,并在铁堂庄组织防御 [2] 。诸葛亮采用"反间计"破坏姜维与马遵关系,迫其归降蜀汉 [1] [3]

考古发现

播报
编辑
2013年考古勘探发现:
  • 关城遗址出土"五铢"钱范残片及东汉陶器残片
  • 铁堂峡崖壁现存宋代摩崖石刻"汉将军姜维故里"
  • 姜维堡遗址内发现三国时期箭镞、马具等文物 [1]
  • 点灯台遗址出土蜀汉铭文砖"建兴六年造" [2]

文化关联

播报
编辑
清代《秦州直隶州新志续编》记载:"天水关即古上邽城,姜维归蜀处" [1] 。唐代杜甫途经此地作《铁堂峡》:"山风吹游子,缥缈乘险绝",成为最早记录该地风貌的文学作品 [2] 。现存传统秦腔剧目《收姜维》完整演绎诸葛亮智取天水关的全过程,剧中"三传将令"的经典唱段直接取材于历史事件 [1]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全国第九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2001年)组织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后确认:
  • 现存遗迹与《华阳国志》"维诣亮降,亮拔其才"记载相符
  • 铁堂峡地形与《水经注》"峡壁高险,色皆赤铜"描述一致
  • 军事布局符合三国时期陇右地区城防体系特征 研究成果被收录于《三国文化研究论文集》(2003年版) [1]